APP下载

两种针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2013-10-11张永臣贾红玲张春晓

针灸临床杂志 2013年5期
关键词:胺类龙虎夹脊

张永臣,贾红玲,张春晓,李 勇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 济南250014;2.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山东 济南250001;3.山东枣庄市中医医院,山东 枣庄277100)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Interverebral Disc Protrusion,LIDP)又名“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属于中医的“痹证”、“腰腿痛”的范畴。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是临床常用的两种针法,二者均具有较好的效应。针刺腰部华佗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已为临床所肯定。为了探讨针灸治疗LIDP的最佳针刺手法及其机理,现运用龙虎交战和平补平泻两种针法针刺腰部华佗夹脊穴,以血浆单胺类物质(NA、5-HT、5-HIAA)含量的变化为指标进行对比观察,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根据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选择病人均为2007年6月~2011年12月期间就诊的门诊病人,共150例。借助计算机SAS软件Procplan程序按照随机区组方法将150例试者按1∶1∶1的比例分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西药组,每组各50例。150例患者中共9例病例脱落,龙虎交战组2例,平补平泻组4例,西药组3例。其中龙虎交战组和平补平泻组各2例患者因畏惧针刺,无法坚持整个疗程而退出;平补平泻组2例和西药组1例患者因畏惧抽血化验退出;西药组2例患者,因药物胃肠道反应无法坚持整个疗程退出。符合研究要求的患者141例,其中龙虎交战组48例,平补平泻组46例,西药组47例。

3组参与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男70例,女71例;年龄18~65岁,平均(44.89±13.31)岁;病程5月~16年,平均(6.04±3.23)年。治疗前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1](或称视觉模拟评分,VAS)对3组参与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评分,其分值作为患者的症状积分。3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症状积分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具体情况见表1。

表1 腰椎间盘突出症受试患者一般情况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2]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拟定诊断标准。①有腰痛病史,疼痛部位及其放射规律和疼痛有缓解或加重的情况;②椎旁有明显的压痛点;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或加重试验阳性;④活动受限、腰椎侧弯、生理曲度消失;⑤膝腱、跟腱反射减弱,拇指背伸和跖屈力减弱,下肢皮肤节段分布区感觉迟钝或过敏;⑥X线片可见椎间隙变窄、椎缘增生、椎间孔变形、脊柱侧凸、生理曲度变浅或消失;⑦腰椎CT或MRI检查见腰椎间盘突出。前3项为基本依据,其余各点存在,可进一步明确确诊,若不存在,也不能排除此诊断。

1.3 纳入标准

符合诊断标准,且符合以下条件:①年龄在18至65岁之间,性别不限;②此次发病未经药物治疗;③可以接受治疗、检测者。

1.4 排除标准

①18岁以下,65岁以上,妊娠、哺乳期妇女;②精神病患者;③合并有肝、肾、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④髓核大块突出,有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⑤符合手术指征者。

1.5 剔除标准

符合纳入标准,已经分组,但因故未实施治疗的患者。

1.6 脱落标准

未按规定完成资料的观察者,如未完成疗程者,疗效观察不全者,无法判断疗效、资料不全影响疗效者,观察中自然脱落、失访者,首试中依从性差,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并发症,不宜继续接受试验者,自行退出者。

2 治疗方法

2.1 龙虎交战组

取穴:双侧腰椎突出部位及其上、下椎体的夹脊穴为主穴,如L4~5椎间盘突出,即取L3~5双侧的华佗夹脊穴,根据疼痛、麻木的部位取病侧环跳、殷门、风市、委中、阳陵泉、承山、昆仑。操作:针刺前先用拇指按揉片刻穴位,以30号华佗牌1.5~3.5寸毫针直刺进针,刺1~1.5 寸,环跳、殷门、风市、委中刺 1.5 ~3.0 寸,阳陵泉穴向下方斜刺,承山穴向上方斜刺2~3寸,昆仑穴直刺0.2~0.3寸,得气后均施龙虎交战针法,先拇指向左用力捻转9次,后拇指向右用力捻转6次,先左 再右,一补一泻,为1度,每穴操作3~6度,患者初次治疗操作6度。留针30 min,12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观察疗效。

2.2 平补平泻组

取穴:与龙虎交战组相同。操作:先用拇指按揉片刻,进针后均匀捻转、提插,得气后留针。留针时间、疗程均同龙虎交战组。

2.3 西药组

应用芬必得(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00089)0.3 g口服治疗,每12 h1次。疗程同龙虎交战组。

3 疗效观察

3.1 观察指标和方法

外周血单胺类物质含量测定采用荧光分光法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单胺类神经递质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的变化。

3.2 统计学处理

运用SAS6.12软件包统计处理,样本自身治疗前后比较用配对t检验;3组治疗前外周血中NA、5-HT、5-HIAA比较采用方差分析;3组治疗后外周血中NA、5-HT、5-HIAA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

3.3 治疗结果

3组治疗前后外周血中NA、5-HT、5-HIAA的变化见表2、表3。

表2 3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NA、5-HT的含量变化(¯x±s)

表2、表3显示,3组治疗前外周血中NA、5-HT、5-HIAA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3组治疗后外周血中NA、5-HT、5-HIA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外周血中5-HT 3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5-HT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外周血中5-HIAA 3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5-HIAA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和西药组。治疗后外周血中NA 3组两两比较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外周血中NA水平由低到高依次为龙虎交战组、平补平泻组和西药组。

4 讨论

4.1 血浆单胺类物质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系

LIDP是针灸科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发病时通常以不易耐受的疼痛为主,疼痛可以引起应激反应,其中能量消耗、分解、水盐代谢紊乱及代谢亢进等均直接对机体产生显著的影响,而诸多因素中以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的反应尤为活跃。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增多,使病变处血液供应不足,加重循环障碍,直接影响心血管循环系统,对心功能不良者不利[4]。外周血中5-羟色胺(5-HT)是一种强烈致痛物质,当LIDP发病时,机体受损部发生血液循环障碍,其致痛作用较为显著,并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加剧炎症反应。5-羟吲哚乙酸(5-HIAA)是5-羟色胺(5-HT)的代谢产物,5-羟色胺(5-HT)在线粒体单胺氧化酶(MAO)的作用下,首先氧化脱氨基形成5-羟吲哚乙醛,再经醛脱氢酶进而氧化成5-羟吲哚乙酸(5-HIAA)[5]。二者均直接或间接反映LIDP的病情轻重。

4.2 龙虎交战针法和平补平泻针法的比较

平补平泻针法是一种重在“调和”的手法,目的在于调和阴阳气血,使机体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龙虎交战针法首载于徐凤《针灸大全·金针赋》[6]。该针法中,龙指苍龙,为左,意指左转捻针,为补法;虎指白虎,为右,意指右转捻针,为泻法。左转、右转两法反复交替使用,称为“龙虎交战”。该针法通过毫针行针的过程中反复左右交替的捻转针体,完成针刺的补虚泻实之功,达到镇痛的作用。

4.3 两种针法对血浆单胺类物质的影响

针刺对血浆单胺类物质具有较好的调控作用。针刺的镇痛效应为人们所共知,李氏[7]认为针刺能够调整5-HT、5-HIAA、NE的含量,并通过升高血中多巴胺(DA)含量,限制NA生成过多。血浆中NA主要来自交感神经末梢,NA本身不是致痛物质,但疼痛伴有一系列的交感神经反应,特别是交感神经反应亢进。郑氏等[8]认为针麻效果好者,交感神经活动受到抑制,外周血中NA含量减少。王氏对此进行了证实,王氏等[9]认为针刺能使血小板对5-HT的吸收增加而释放减少,导致血小板内5-HT含量增加而游离5-HT水平下降。5-HIAA作为5-HT的代谢产物,5- HT含量的下降诱发5-HIAA的代谢生成量减少。

夹脊穴,因其具有背俞穴的类似功能而针刺更加安全,故本课题选用腰部夹脊穴为针刺的施术部位。本课题研究显示:针刺和西药治疗后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的血浆NA、5-HT、5-HIAA含量均有下降,龙虎交战组与平补平泻组相比,龙虎交战组的变化更为明显。认为针刺相应病变腰椎的夹脊穴,且在突出部位的神经反射区运用龙虎交战法治疗,可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应激功能,抑制或阻止伤害性信息的传递,导致外周血中NA的减少;机体血小板对5-HT的吸收增加,减少了血中游离的5-HT的含量,继而诱发血中游离5-HIAA的代谢生成量减少,实现了针刺对血浆单胺类物质的调控。龙虎交战针法的刺激可使横突下面的腰大肌和腰方肌产生自身恢复性反应,对突出的髓核所压迫的局部施加的压力起到一种反弹的效果,压迫溢出的髓核回收,减轻对周围组织和神经的压迫,从而起到治疗效果。

由于受临床研究条件的诸多限制,对应用龙虎交战针法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LIDP的机理的研究还不够深入,以后应加强该病的基础研究,从解剖学、生物力学、神经生理学、组织病理学等方面作进一步探讨,以更好的指导临床,应用于临床。

[1] 叶建红,江建国.目测类比评分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腿痛疗效的评价[J].中医研究,2003,16(4):25 -26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7:145-146

[3]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214

[4] 蔡明,邢勇,高广阔.联合治疗椎间盘突出对神经递质的影响[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1,10(20):1927-1928

[5] 李国彰.神经生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146

[6] 陈琳,高颖.古今医家龙虎交战针法探析[J].上海针灸杂志,2008,27(2):34 -35

[7] 李雪苓.针刺对冠心病患者血浆单胺类物质调整作用的临床研究[J].中国针灸,1997(11):645

[8] 郑肖钊,于一,周隆武,等.针麻手术过程中交感神经活动及前列腺素E的变化[J].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1980,2(4):259-262

[9] 王升旭,李树成,老锦雄,等.电针夹脊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及机理探讨[J].中国针灸,2000(3):166-168

猜你喜欢

胺类龙虎夹脊
胺类捕收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夹脊穴考辨
基于适应证与解剖相关研究颈夹脊穴定位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接触材料着色剂中芳香胺类物质
泰国是拉差龙虎园宣布永久停业
章宏伟
蟋蟀争霸赛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案
动物怎样感知电场?
颈夹脊穴注天眩清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的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