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嗪对人肝癌HepG2细胞的影响及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2013-10-08张加军邢国辉王继伟韩培香李艳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3年17期
关键词:突变型川芎嗪肝癌

张加军 邢国辉 王继伟 韩培香 李艳萍

(1 山东省日照市中医医院,日照276800;2 山东省五莲县人民医院,日照262300;3 山东省五莲县叩官中心卫生院,日照262305)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化疗在肝癌的综合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肿瘤耐药性的发生,导致化疗失败[1-2]。川芎嗪 (tetramethypyrazine,TMP)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3-4]。p53基因是人类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突变基因,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其不仅丧失抑癌功能,反而具有了癌基因活性,能促使细胞恶性转化[5-6]。因此,探索治疗肝癌的有效靶向药物及相关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研究将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于含有突变型p53的人肝癌HepG2细胞,以观察川芎嗪对HepG2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其与突变型p53表达变化的关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人肝癌细胞株HepG2购自山东省医学科学院。川芎嗪注射液购自黑龙江哈尔滨医大药业有限公司。Hoechst32258荧光染色试剂盒购于美国Sigma公司。DMEM培养基、MTT均购自美国Gibco公司。胎牛血清 (杭州四季青),突变型p53抗体及PV-9000免疫组化试剂盒均为北京中山金桥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产品。

1.2 方法

1.2.1 细胞培养 人肝癌细胞株HepG2接种于含10%胎牛血清、青霉素、链霉素各l×105u/L的DMEM培养液中,置37℃,5%CO2培养箱内常规传代培养。

1.2.2 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抑制率 实验分组:取对数生长期的人肝癌HepG2细胞,按照3×107/L的密度接种于96孔培养板,每孔体积为200μl。待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川芎嗪 (终浓度100、200、400、800mg/L),并设阴性对照组 (细胞正常生长组),每个浓度组设5个复孔,四周加入不含药物的细胞培养液为空白对照。分别培养24、48、72h后,每孔加入5g/L的MTT溶液20μl,继续培养4h,轻轻吸尽上清液,加入二甲基亚砜150μl/每孔,振荡10min,在酶标仪上以490nm波长测每孔的光密度值A,并取5孔的平均值,细胞生长抑制率=(对照孔A值-实验孔A值)/对照孔A值×100%。

1.2.3 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率 实验分组: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制成2×108/L的细胞悬液,每孔0.5ml,加入放有盖玻片的24孔板内。待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川芎嗪 (终浓度100、200、400、800mg/L),并设阴性对照组 (细胞正常生长组),每个浓度组设5个复孔,培养24、48、72h后,取出细胞爬片,甲醇/冰醋酸固定液固定5min后,加入荧光染液Hoechst33258重悬细胞,室温避光1h,PBS冲洗,用抗荧光液封片。判定标准:正常细胞核为蓝色,凋亡的细胞核为白色。每片连续观察10个细胞分布均匀的200倍镜视野,每视野计数50个细胞,共500个细胞,计算其阳性率百分数,并取其均值。凋亡率=凋亡细胞数/(正常细胞数+凋亡细胞数)。

1.2.4 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观察HepG2细胞的表达 取对数生长期的HepG2细胞制成2×108/L的细胞悬液,每孔0.5ml,加入放有盖玻片的24孔板内,设对照组及不同浓度川芎嗪组,待细胞贴壁后分别加入川芎嗪 (终浓度100、200、800mg/L),48h后取出细胞爬片,冷丙酮固定5分钟,PBS冲洗,按PV-9000试剂盒步骤检测突变型p53,DAB显色,脱水,透明,中性树胶封片。用已知阳性的乳腺癌切片作为阳性对照,以PBS代替一抗作为阴性对照。结果判定:突变型p53阳性结果为胞核内有棕黄色颗粒出现。采用HPAIS-1000高清晰度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检测突变型p53阳性细胞的平均吸光度值 (A值),以间接反映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量,并取其均值。

2 结果

2.1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于HepG2细胞24h、48h和72h后,细胞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F=148.392,271.152,346.513,均P<0.01);川芎嗪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同一浓度作用48h其增殖抑制率显著高于24h,作用72h又显著高于48h(均P<0.01,表1)。

表1 不同时间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S,n=5)

表1 不同时间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 (±S,n=5)

注:b P<0.01vs各自细胞对照组;d P<0.01vs各自24h浓度组

川芎嗪(mg/L)24h A值 IR(%)48h A值 IR(%)72h A值 IR(%)对照组0.749±0.030 0.737±0.030 0.739±0.018 100 0.669±0.020 10.57±3.97b0.652±0.016 11.42±3.60b0.624±0.035 15.30±4.85b 200 0.606±0.014 18.90±4.77b 0.567±0.017 22.94±3.63bd 0.516±0.017 29.96±2.25bd 400 0.541±0.017 27.63±4.60b 0.516±0.014 29.99±2.82bd 0.475±0.019 35.45±2.18bd 800 0.510±0.011 31.75±4.06b 0.456±0.019 38.07±1.89bd 0.371±0.022 49.59±3.26bd

2.2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 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于HepG2细胞24h、48h和72h后,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F=462.438,561.124,889.562,均P<0.01),川芎嗪呈时间剂量依赖性地促进HepG2细胞凋亡,同一浓度作用48h其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24h,作用72h又显著高于48h(P<0.01,表2,图1)。

表2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S,n=5)

表2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S,n=5)

注:b P<0.01vs各自细胞对照组;d P<0.01vs各自24h浓度组

川芎嗪(mg/L)24h 48h 72h对照组2.03±0.67 2.07±0.12 2.23±0.12 100 4.84±0.51b 5.28±0.72b 4.94±0.38b 200 6.52±0.48b 8.77±0.87bd 12.58±1.31bd 400 8.69±0.93b 14.95±0.94bd 22.36±1.73bd 800 12.18±1.11b 21.19±1.64bd 31.31±2.05bd

图1 Hoechst染色法检测48h后HepG2细胞凋亡 (×200)A:对照组;B:100mg/L川芎嗪组;C:800mg/L川芎嗪组

2.3 不同浓度川芎嗪对HepG2细胞突变型p53蛋白表达的影响 对照组突变型p53蛋白呈较高水平表达,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HepG2细胞48h后,突变型p53蛋白表达随川芎嗪浓度的增加而逐渐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 (F=64.065,P<0.01,表3,图2)。

表3 不同浓度川芎嗪作用HepG2细胞48h后p53蛋白的表达

图2 免疫细胞化学二步法检测HepG2细胞突变型p53蛋白的表达 (SP×400)A:阴性对照组;B:对照组;C:100mg/L川芎嗪组;D:800mg/L川芎嗪组

3 讨论

p53基因与人类肿瘤密切相关,其不仅是最强的抑癌基因,也是人类恶性肿瘤最常见的突变基因。研究表明,多种恶性肿瘤包括肝癌、胃癌、胰腺癌等与p53关系密切[7-9],一旦p53基因发生突变,其不仅丧失抑癌功能,反而具有了癌基因活性,能促使细胞恶性转化[5-6]。先前,我们曾研究发现丹参酮IIA可能通过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而增强5-氟尿嘧啶对胃癌细胞抑制、凋亡作用[9]。因此,寻找以突变型p53为靶点的抗肿瘤药物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川芎嗪是从中药川芎中提取的生物碱,它具有多种生物学活性,近年来研究发现其具有抗肿瘤和逆转肿瘤多药耐药的作用[3-4]。川芎嗪能诱导肝癌、肺癌、乳腺癌等一些肿瘤细胞发生凋亡[3,4,10],但其对肿瘤细胞作用的相关机制报道不多。

本研究应用不同浓度的川芎嗪作用于p53突变型人肝癌HepG2细胞,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川芎嗪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的增殖,上述效应随川芎嗪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而增强,800 mg/L川芎嗪作用HepG2细胞72h后其抑制率达49.59%。我们进一步应用Hoechst染色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对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发现,随着川芎嗪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细胞凋亡率逐渐增高,培养72h后其凋亡率高达31.31%。上述结果说明,川芎嗪可以通过抑制细胞增殖及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我们进一步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观察了不同浓度的川芎嗪对HepG2细胞突变型p53表达的变化,结果发现随川芎嗪浓度的升高和作用时间的延长突变型p53的表达显著降低,说明川芎嗪的凋亡增强作用与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有关。最近,韩娇艳等研究发现川芎嗪可以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4]。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初步说明川芎嗪能抑制HepG2细胞株的增殖及诱导凋亡细胞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有关。

我们的研究结果提示,川芎嗪可能通过抑制突变型p53的表达诱导细胞凋亡来发挥对HepG2细胞的杀伤作用,为其合理的运用于临床提供理论思路。预示着川芎嗪在肝癌的治疗上有着广泛的前景,其具体的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1]Zhou J,Schmid T,Schnitzer S,et al.Tumor hypoxia and cancer progression[J].Cancer Lett,2006,237(1):10-21.

[2]Kilic M,Kasperczyk H,Fulda S,et al.Role of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 in modulation of apoptosis resistance[J].Oncogene,2007,26(14):2027-2038.

[3]薛喜梅,付桂珍,张爱民.斑贞1号、川芎嗪和5-氟尿嘧啶联合对人胃癌细胞肺耐药蛋白基因表达影响[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0):29-30.

[4]韩娇艳,朱方强,徐祥等.川芎嗪通过Akt信号通路影响前列腺癌PC3细胞的增殖和凋亡[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3,(2):105-108.

[5]Roemer K.Mutant p53:gain-of-function oncoproteins and wild-type p53inactivators[J].Biol Chem,1999,380:879-887.

[6]Sigal A,Rotter V.The Oncogenic Activity of p53 Mutants.in:The p53 Tumor Suppressor Pathway and Cancer,edited by Zambetti Springer[M].Science Business Media,New York,2005:199-223.

[7]胡海燕,刘颂,苑凤昌,等.血清CA19-9与粪便Kras、p53突变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J].中国医药导报,2009,6(35):151-153.

[8]陈江,杨柳明,赵延龙.乙型肝炎病毒X蛋白、雄激素受体及p5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意义[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2):65-67.

[9]邢国辉,冯玉光,宗绪山,等.丹参酮IIA联合5-氟尿嘧啶对低氧下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及与HIF-1α和突变型p53表达变化的关系[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3):222-228.

[10]舒敬德,杨君,蒋国勤,等.川芎嗪对乳腺癌细胞株增殖及凋亡的影响[J].肿瘤学杂志,2001,17(2):133-135.

猜你喜欢

突变型川芎嗪肝癌
隐源性肝癌与病毒性肝癌临床特征比较
LCMT1在肝癌中的表达和预后的意义
川芎嗪治疗脓毒症的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HBV PC区和BCP区变异与Peg-IFNα-2b疗效的关系及治疗前后的变化*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脑血栓的可行性探究
microRNA在肝癌发生发展及诊治中的作用
BRCA1/2突变型乳腺癌的治疗策略△
肾脏肿瘤中突变型p53和CD44v6基因产物的表达分析
microRNA在肝癌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胃腺癌突变型P53蛋白和PCNA的表达及对比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