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供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策略

2013-09-29李智良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综合版 2013年9期
关键词:安全文化人性化管理供电企业

摘要:文章由当前存在的一些安全隐患问题引发了对整个安全管理的思考,在总结分析后,认为制度管理非常重要,但制度管理也有着自身所不可避免的缺点,要弥补这一缺点,就要在企业中坚持人性化的管理,通过与企业规章制度的结合,实现对整个的企业管理的提升,进而建立起符合供电企业要求的安全文化。

关键词:供电企业;安全文化;文化建设;人性化管理

中图分类号:F4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6-0135-03

供电企业的基本职能就是为社会提供安全可靠的电力,保证人们的生产、生活得以顺利的进行。电力,作为电能量的一种形态,本身就具备高度的危险性,凡是与电有关的各类工种,都可以称之为高危职业,因此,“安全”一直是电力行业永恒不变的话题,供电企业为此颁布了大量详细、准确、到位的各类的规章制度,更是在奖惩方面,有着极为严厉的规定,但是,企业员工违反规定致使事故发生的现象也仍然存在,究其原因,我们不难发现,光靠制度规章“管”出来的安全并不可靠,它更倾向于让人们被动地去“安全”,很难从企业员工的思想源头上形成主动的、自觉的安全意识。因此,在本文中,我们将着力阐述在结合规章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设思路。

1 供电企业安全文化的含义

所谓安全文化,它指的是企业和企业的员工在进行某些具体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群体性的安全意识,这种具有群体性、延续性的意识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培养、孕育,最终提炼出来的,是全体员工所共同认可和遵循的。它代表了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上所展现出来的企业理念、精神,乃至企业的形象、价值观。同时,安全文化也是管理的一种,其归属于管理的一个范畴。

2 建立人性化管理的安全文化有着制度规章所无法替代的地位

在当前的社会科技水平下,供电企业的主要构成依旧是人,人作为企业构架中的主体,参与到企业的生产、生活、管理的方方面面,企业的发展始终无法摆脱人的参与。对人的管理,关系到企业的未来发展。因此,在企业的安全管理中,加强对人的管理是关键。而管理的最高境界便是自我管理,要实现自我管理,光靠制度规章是不行的,必须实现对人性的管理,这也是制度规章所无法做到的。人的思想是复杂的,特别是当今社会,信息交流广泛且复杂,很多负面消息都在影响着人们的思想,使得人心浮动不安,这在进行高危工作中是很不安全的。而人性化的管理,能够使得人们从思想上、源头上去改变安全的意识。意识先于行动,只有思想意识得到根本性的改变,才能使得人们的安全作业更加得到保障。因此,安全文化管理必须包涵对人性的管理。这一思想符合以人为本的

理念。

3 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建立

不良的情绪是安全发生的表象原因,其根本的原因是员工的心理,根据研究表明,造成事故的主要心理有以下的十点:侥幸心理就是人们妄图通过偶然的原因去取得成功或避免灾害;麻痹心理即是由于疏忽大意或过于自信使心理活动失去自觉性,产生主观上的过失或过错的一种心理现象;另外还有偷懒心理、逞能心理、莽撞心理、心急心理、烦躁心理、粗心心理、自满心理、好奇心理。这些心理因素是导致安全隐患的根本原因,在应对这些不良情绪所带的隐患时,我们必须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原则:即是坚持规章制度管理为根本,坚持规章制度的奖惩不放松,严格制止带着情绪进行高危作业。另外就是要加强人性化安全管理,从思想的源头上杜绝隐患的产生。具体的人性化安全文化管理应该如何做,笔者总结了以下四点:

3.1 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

企业的安全文化能否发挥作用取决于企业对于员工的心理尊重程度和务实程度。坚持以人文本的管理理念,是实现人性化安全文化的基础,是企业安全文化发挥作用的先决条件。

坚持以人为本,就需要我们在实际的工作中,真正地将人作为一个主体来看待,关注每个员工的思想、生活。尊重每个员工的人格,关心关怀每个员工的工作、生活问题。真真切切地为每个员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不弄虚作假。真真正正地将企业的整个氛围营造成尊重人、理解人、温暖人、激励人的良好氛围。也只有这样,企业的员工才会从内心里喜爱企业、热爱岗位,实现企业的安全生产365天,并能在新老员工的更替中传承下去。只有这样能够被人们不断地传承下去的思想,才是企业安全管理所需要的。

3.2 制定长远的安全文化建设规划

构筑起具有供电企业特色的人性化的安全文化,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更不是一年两年的事,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管理过程。作为大型国企,供电企业应该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根本理念,坚持奉献社会的高尚精神,制定符合企业自身需求的、科学的、切实可行的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规划。这一规划必须满足企业的文化建设长期性的需要,坚决杜绝短期性、表面性、功利性的规划。更不能为了应付上级领导,大搞形式化主义,也不能无视其重要性只搞些过场形式。规划必须具备长远性,实施要有明确性的流程,奖惩制度必须具有合理性和警告性,部门设定也必须具备一定的自主性。总的来讲就是有目标、有任务、有责任、有成效。

3.3 构建安全文化建设长效性机制

安全文化不同于其他的规章制度,进行短期强化培训即可实现,不同于某些技术的学习,进行短期的培训即可领悟并能很快熟练。也不同于组织构架的组建,通过借鉴、学习也能很快搭建。安全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们不断地去重复某些行为。因此,要建立起人性化的安全文化,就不能缺少一个长期性的保障机制,使得“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的思想理念始终在企业的管理中体现出来。

要建立长效的管理机制,实现人性化的管理氛围最终形成一种安全文化,不能没有硬约束力来作为支撑。所谓的硬约束力指的便是规章制度。借由硬性的制度要求进行长期潜移默化的引导,使得每个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始终贯彻这一安全文化建设思路,进而在企业的员工中形成统一的意识、标准的行为准则。

3.4 以“班组”和“家庭”为基点,实现人性化安全

文化

班组,作为安全执行的基本构成元素,是执行企业的安全规章、各项程序和安全要求的主体。同样的,也是出现安全事故、人身伤亡的主体。班组,在现代管理理论里面也可以称之为团队,它的构成不是简单的人员组成,必须考虑人员的有机搭配,还要关注团队人员的思想。要解决班组中的成员的思想问题,除了制度的规范外,还需要班组长能够积极运用人性化的管理思路,切实关注、关怀每个企业成员的成长进步,并为其解决生活、学习上遇到的问题。协调成员间的关系,构筑和谐的团队。使得每个成员都能开开心心上班,安安全全回家。

将企业的安全文化由班组延伸到家庭当中来,也是“以人为本”的企业安全文化的一种表现。可以通过将企业员工必须掌握的安全知识交由其家庭成员共同学习,进而达到安全学习有人管的目的。还可以组织企业员工的家庭成员参与安全宣誓活动或是印制大量带有安全标语的生活小物件发给企业员工等等的一些列有着人性化的安全教育措施,这些措施摆脱了制度的死板僵硬的束缚下,更好地做到了润物细无声,更加地将安全文化深入到人心当中,真正地实现企业打造安全文化的目标。

4 结语

人性化管理是企业安全文化更进一步的上佳之选,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体现。打造整个企业的安全文化,不能缺少班组文化。班组文化,是整个企业文化的基本构成元素。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必须建立在班组的文化打造上。而对班组的管理背后蕴藏着的家庭这一庞大且高效的资源,打造人性化的企业文化,就必须将家庭联系起来。当然,这一切的实现还不能缺少一个长效的机制和长远的目标规划,否则一切都是空谈、走形式。

作者简介:李智良(1974—),广东南海人,广东电网公司佛山禅城供电局中级经济师,研究方向:企业管理。

猜你喜欢

安全文化人性化管理供电企业
探讨人性化管理理念在精神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浅谈电力基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高职院校暂缓毕业学生人性化管理的思考
煤矿企业安全文化评估研究
浅议煤炭企业安全文化建设
新时期供电企业党建工作发展策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