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2年缅甸的政治发展

2013-09-22王子昌

东南亚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缅甸政府素季昂山

王子昌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广州510630)

本文将继续循着以往政治发展的研究思路对2012年缅甸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综述和分析。笔者认为,衡量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需要两个标准,一是公共资源的分配是否比以往更公平和合理,二是公共决策权力的取得与运作是否比以往更加规范。笔者依据这一标准对缅甸2011年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评述,得到了我国缅甸问题研究专家、云南大学李晨阳教授的关注,他认为我提出的标准固然没有问题,但运用在缅甸这一国家却未必合适。理由是我通过研究得出结论,2010年的选举并没有推动缅甸的政治发展,因为2010年的选举固化了公共资源分配权力的不平等;而他通过对比1990年和2010年两次选举的选民登记人数和投票人数,以及选举后的一系列形式演变,认为2010年的选举是缅甸政治的一个进步。笔者认为,之所以对同一个事情得出不同的结论,关键在于二者的标准不同[1]。笔者之所以没有用选民登记数和投票率作为标准,是因为以这两个指标作为标准,需要附加大量的条件,如自由、自愿、没有作弊等,而条件是否满足,又难以评判[2]。即使这些条件都基本满足,可能也难以做出一个确定的结论。以美国为例,在近年来的大选中,投票率都比较低,但很难据此得出结论说美国的政治是退步了还是进步了。而沿着笔者以往政治发展的研究思路可以避免这样的难题。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笔者的结论是就缅甸2011年选举本身提出的,这一结论和以后缅甸出现的变化并不矛盾。

缅甸新政府上任以后,缅甸形势出现了较大的变化,之所以会出现这些变化,笔者认为,是由于构成选举的基本制度发生了变化,即缅甸修改了选举法,使得昂山素季及其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得以通过补选合法地分享公共权力,以登盛总统为首的新政府与全国民主联盟的互动为缅甸赢得了比以前好得多的国际环境。

关于缅甸2012年的政治形势,国际危机集团(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在2012年11月发表了自己的分析报告,报告根据其缅甸问题的分类,如府宪之争、社会矛盾、昂山素季的立场等,对缅甸2012年的政治形势进行了梳理。该报告认为,如果昂山素季能够参加2015年的缅甸总统选举,肯定可以获胜。但报告认为,昂山素季参加总统选举的可能性不大,因为这需要修改缅甸2008年宪法。该宪法规定凡父母、配偶或孩子是其他国家公民者,都不可以参选总统。昂山素季已故丈夫是英国人,两名儿子目前住在西方国家。笔者将以这份报告提供的材料为基础,以自己提出的政治发展理论为红线,对缅甸2012年的政治经济形势进行梳理,以给人一种更清晰的把握。

根据笔者以往界定的政治发展理论,一个国家的政治发展是该国政治精英理性选择与互动的产物。依据这一框架,本文对2012年缅甸政治经济形势的综述与分析将包括以下几个部分,一是新政府与反对党之间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改善了缅甸的国际环境;二是新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为缅甸通过谈判解决资源的分配问题创造了条件;三是议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他们之间的互动稳固了登盛改革势力一方的权力,有利于权力按照既定的规范运作;四是分析2012年缅甸的一个焦点事件莱比塘铜矿事件 (Latpaduang mine)背后的政治角力;最后是简单的结论。

一 执政党与反对党的互动和2015年的总统选举

在通过修改选举法成为合法政党之后,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又有了新的奋斗目标:修改宪法,让昂山素季成为缅甸总统。登盛也想赢得2015年的总统选举,蝉联缅甸总统。围绕2015年的总统选举,二者展开了一系列的互动,试图通过当选2015年的总统,推进缅甸人权、民主和民生的进步,更具体地说,推动缅甸政治资源公平合理的分配,这是有利于缅甸政治发展的。在2012年二者之间的竞争是良性的,在总统选举问题上,两人都表示愿意尊重民意。在面对一系列的棘手问题时,二者都表示要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或者通过修改法律推进问题的解决,这有利于缅甸权力的规范化运作,也有利于缅甸的政治发展。

关于2015年的总统选举,登盛首先释放了支持昂山素季竞选的信号。2012年9月29日,登盛总统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的采访时表示:“昂山素季是否能够成为国家领袖取决于缅甸人民的意愿,如果人民接受她,那么我也将必须接受她。”[3]对此,昂山素季做出了积极回应:身为全国民主联盟的领袖,如果是民意所向,她责无旁贷将担负起总统这个公职[4]。

虽然二者在未来的总统选举中可能成为对手,但他们在2012年的互动是良性的。他们之间的良性互动改善了缅甸与西方国家之间的关系,为缅甸权力的正常运作提供了相对坚实的基础,为缅甸政府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创造了较好的外部条件,同时也都有利于各自形象的加分。

首先,新政府为昂山素季领导的反对党参加补选创造条件。为了显示这次选举的真实性,缅甸政府邀请驻缅外交使团、联合国、东南亚国家联盟秘书处和成员国以及中国、印度、美国、俄罗斯、欧洲联盟等东盟的对话伙伴各派数名观察员监督选举。在2012年4月1日举行的45个议会议员 (其中包括37个联邦议会人民院议席、6个联邦议会民族院议席和2个省邦议席)的补选中,昂山素季领导的全国民主联盟很顺利地赢得了其中的43席,昂山素季被选为缅甸联盟议会人民院议员。

其次,昂山素季及其民盟议员在议员誓词问题上做出了妥协。依据缅甸2008年宪法第125条,每届人民院在首次会议正式召开时,议院议员都要按照规定的誓词向议院执行主席宣誓,未参加首次宣誓的人民院代表,在其首次参加会议时应向议院执行主席宣誓。规定的誓词有一句很重要的话就是要“遵守和保卫宪法”。昂山素季和其他民盟成员当选议员以后,不愿意按照规定的誓词宣誓就职。他们认为宪法不公平,因为它规定了1/4的议员由任命的军人组成。为此她在4月20日上书宪法法院,要求修改誓词,将誓词中“遵守和保卫宪法”改为“尊重宪法”,结果遭到宪法法院拒绝。为此昂山素季和民盟党议员拒绝出席4月23日举行的人民院会议,并表示:不修改誓词就不参加议会会议[5]。昂山素季和民盟议员的要求和做法导致了缅甸宪政的一次小的危机。

面对困境,昂山素季和民盟做出妥协。4月26日,昂山素季表示关于宣誓词的争论是一个不应该产生争执僵局的“技术性问题”。4月30日,民盟宣布尽管他们反对宣誓词,但是其政党议员将出席于5月2日举行的国会,而他们决定与会是旨在“作为一个尊重人民愿望的姿态”和考虑到其他议员的呼吁来结束当前的僵局。5月2日,昂山素季和民盟议员宣誓就职人民院议员。誓词危机就此化解。

再次,昂山素季和政府官员对对方的贡献做出积极正面的评价。在2012年8月的联邦议会第四次会议期间,登盛和昂山素季两次会面。9月25日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大会上,在登盛的提议下,二者举行了2012年的第三次会面。缅甸的官方媒体对这次会面在头版给予了报道。在美国国会金质勋章的授予仪式上,昂山素季给予登盛高度评价:

“登盛总统出台的改革措施,使我们建设民族国家的任务——为每一个居住在缅甸的人提供和平和富足法律规定的人权保护——成为可能。我们非常年轻但成长迅速的议会和广大的人民正致力于民主,它将使我们能够达致我们的潜力,使我们找到缅甸在现代世界中的正确位置。”[6]

此外昂山素季在讲话中对陪同她参加授勋仪式的缅甸铁路运输部长昂敏 (Aung Min)也给予了高度评价。她说:“昂敏部长一直在领导缅甸的和平对话,他的出席对她来说是一个特别的鼓励,它将加强自己对未来改革和民族和解的信念。”[7]

缅甸官方媒体对昂山素季的授勋仪式给予了突出报道。登盛在随后的联合国大会的讲话中,向昂山素季表示了祝贺。

作为国会议员,昂山素季还和人民院议长瑞曼(Shwe Mann)定期会晤,建立了良好的工作关系。昂山素季和新政府领导人的良性互动使缅甸的外部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

一是欧美开始取消对缅甸的制裁。2012年4月,欧盟取消了除武器禁运以外的制裁。欧盟还计划通过恢复缅甸享受的普惠措施 (generalised system of preference)以扫除缅甸商品出口欧盟的贸易障碍。美国总统奥巴马通过行政命令的形式也取消了美国对缅甸实施的大部分制裁措施。这包括批准美国企业到缅甸投资,向缅甸输出金融服务,恢复通过国际多边组织对缅甸的借贷和技术援助。美国还取消对缅甸官员的签证限制。

二是缅甸与欧美的外交关系开始改善。2012年4月,欧盟的外交事务高级代表凯瑟琳·阿斯通(Catherine Ashton)访问缅甸,并在缅甸设立欧盟办公室。2012年9月,在美国纽约联合国大会期间,欧盟委员会主席赫尔曼·范龙佩 (Herman Van Rompuy)与阿斯通一起与登盛举行了会谈。2012年缅美关系也有了很大改善。登盛总统先后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两次会晤,第一次是2012年7月在柬埔寨举行的商业论坛会议上,第二次是2012年9月在纽约联合国大会上。2012年缅美关系发展的一个高潮是11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

虽然是2015年总统选举中可能的竞争对手,但在面对国内一系列的棘手问题时,登盛和昂山素季都表现出相互合作的态度。在莱比塘铜矿事件中,登盛总统派出了以昂山素季为首的调查委员会,而昂山素季在调查过程中,始终强调按照法律处理冲突和纠纷[8]。在若开邦发生族群冲突之后,弱势的罗兴亚人曾派代表向昂山素季求助,希望她利用自己的影响力向政府施压,但昂山素季没有本着其一贯犀利的立场发表评论①2012年6月,在缅甸西南部的若开邦,一名女佛教徒的被奸杀引发了若开人和罗兴亚人之间的族群冲突,该冲突造成上百人丧生,十多万人无家可归。两个族群之间的冲突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为了恢复和维护秩序,登盛总统一度在若开实施紧急状态命令,并成立了一个由各界人士组成的调查委员会,调查冲突的起因和各方的违法行为,就问题的解决提出对策方法。这件事的起因也许还需要进一步的调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近百万不被缅甸政府承认为其国民的罗兴亚人缺乏基本的人权保障是导致两个族群大规模冲突的根本原因。令人费解的是,昂山素季没有就此大规模的人权冲突状况表明自己的立场。。面对政府和克钦独立组织之间持续的冲突,昂山素季也明确表示:除非受到政府的邀请和委任,她不会介入二者之间的冲突②关于民族冲突,昂山素季的立场是明确的。2012 年7 月25 日,昂山素季在首次发表的议会演讲中呼吁,为了建立一个真正民主、平等和以彬龙会议精神为基础的国家,应该出台法律保证缅甸境内所有少数民族的权益。参见新华网文章:“Aung San Suu Kyi urges minority rights in first parliament address”,2012 - 07 - 25,http: / /news. xinhuanet. com/english /world /2012 - 07 /25 /c_ 131738059. htm。二者之间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缅甸政府权力的规范化运作,也有利于一些问题最后的圆满解决。

二 政府内部的互动与权利的再分配

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实际上是利益的分配问题。依据社会学中关于社会变迁的冲突理论,一个国家中个人和群体对利益的追求和争夺是推动社会变迁的动力。这种争夺不仅包括统治阶级和被统治阶级之间的利益分配和争夺,也涉及统治阶级内部的利益分配和争夺。随着缅甸的政治运作日趋透明,2012年缅甸统治阶层内部的利益分配与争夺也开始显现出来,最核心的事件就是所谓的议会委员会委员的待遇问题及其所启动的议会弹劾。

2012年2月缅甸总检察长代表总统向宪法法院 (The Constitutional Tribunal)就议会建立的委员会的地位一事提起咨询:议会建立的委员会是否是宪法规定的联邦级的机构。根据缅甸2008年宪法,联邦机构主要包括内阁、最高法院、宪法法院、文官委员会、选举委员会等。如果这些委员会是联邦级别的机构,那么这些委员会就有权召集政府部长到他们那里回答咨询,也有权享受相应级别的物质待遇。总检察长在其提出的咨询中认为,议会委员会不是联邦级的机构。咨询的提出虽然发生在2012年2月,但事情的起因却可以追溯到2011年。

在2011年3月议会的第一次会议期间,许多部长们向总统抱怨,他们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回答议会议员的咨询,在他们看来,议员所咨询的只不过是例行公事,是不值得重视的小事。在随后的议会开会期间,这些部长们越来越多地派副部长去应对议会的咨询。行政部门显然对议会的权力心怀不满,认为如果他们必须出席各种各样议会委员会(这样的委员会已经多达30多个)的咨询,他们将不堪重负。

与议会委员会权力相关的一个问题是委员们的物质待遇问题。从第一次参加议会会议开始,议员们就对自己在首都内比都可怜的住宿条件以及其他设施心有不满。议员招待设施的预算完全由行政部门控制。这使当选的议会议员形成这样一种看法:他们不受重视,这些积怨显然增加了他们对宪法法院的不满。而宪法法院宣读裁决的方式更是刺激了他们。2012年3月28日,宪法法院的法官召集了上院和下院的副议长,让他们站立着,传达了法院的判决。在议员们看来,没有提供座位是对他们的不尊重,感觉就“像法官给被告送达判决书”。

依据宪法法院的裁决,议会委员会不具有联邦级机构的地位。议员们被激怒了。他们认为宪法法院是受到总统的压力才做出这样一种裁决的。这是行政机构制约立法机构的众多招式之一。一些议员开始讨论弹劾宪法法院法官的可能性。为了提起弹劾,下议院议长瑞曼敦促议员们通过与总统谈判解决问题。然而与总统的谈判没有取得预期效果。议员们再一次酝酿发起弹劾。为此,瑞曼致书登盛总统提出,为了防止弹劾,总统最好让宪法法院的法官辞职。总统拒绝了这一提议,认为与其弹劾法官,不如议会修改宪法赋予其委员会联邦级机构地位和权限。总统的答复进一步激怒了议会议员。他们威胁说,如果总统再为宪法法院辩护,他们将考虑对总统提起弹劾。

也许弹劾总统只不过是一种威胁,即使真的启动弹劾总统程序,能否得到足够的支持也还未知,但弹劾法官的程序确实开始启动了。9月6日,当一些迹象表明可能会有足够的议员支持对法官进行弹劾时,法官们预先提出了辞职。需要指出的是,在议会发起弹劾案时,执政的巩固与发展党 (The Union Solidarity and Development Party)和在野的全国民主联盟投了赞成票,而任命的军队议员则投了反对票。当日,登盛总统签发总统府2012/29号令,批准国家宪法法院九位法官①根据2008年缅甸宪法第320条和第321条,缅甸宪法法院由九名法官组成,其中总统、下议院主席 (议长)和上议院主席 (议长)各提名三名,由议会批准。的辞呈。

很明显,议会与行政机构之间的分歧属于统治阶级不同部门或不同阶层之间的矛盾。他们之间的矛盾和互动的核心是统治阶级内部具体利益分配的问题,在这里具体体现为议员的权力与地位、政府部长的权力与地位、宪法法院法官的权力与地位。他们之间利益的冲突与矛盾说明在权力运作的具体规范方面还存在一些模糊的地方。这些模糊不清的地方可能成为影响政府权力运作效率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需要指出的是,到现在为止,这一分歧还没有结束。宪法法院的裁决还在那里,通过修宪赋予议会委员会联邦级机构的地位目前看来还不太现实。根据2008年缅甸宪法第436条,修改宪法必须得到75%以上国会议员的同意,这就意味着必须得到部分任命的军人议员的同意。从这次弹劾中军人议员的态度来看,争取军人议员的同意现在不太现实。可以预期,这将是未来影响缅甸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 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互动与新的和平倡议

2012年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互动有好有坏,好的方面在于,政府与12支民族武装达成了新的和平协议,坏的方面在于政府武装与克钦独立武装之间的冲突持续升级。为了能够解决克钦武装问题,登盛总统提出了一个新的和平倡议。

为了推进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平谈判,5月3日缅甸总统府发布了2012年11号令和12号令,成立了两个委员会,一个是以登盛总统为主席的“联邦中央和平缔造委员会”(Central Committee for Peace Making),一个是以副总统赛茂康 (Sai Mauk Kham)为主席的“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成立这两个委员会的目的是,推动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和谈进程,争取实现国家的永久和平。

“联邦中央和平缔造委员会”由11人组成,成员包括总统、副总统、议长、国防军总司令、内政部长、国防部长、边境事务部长以及联邦检察长等,负责“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政策方案的制定和监督;“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由52人组成,成员包括副总统,国防军副总司令、8名部长、10名省邦行政长官、10名军区司令以及18名少数民族联邦议员等[9]。“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的工作任务是先进行邦级 (地方级)和谈,争取达成停火、设立联络处等协议;然后,再进行联邦级(中央级)和谈,争取就实现永久和平、组织政党参与国家政治、修改宪法、在宪法范围内生活和工作、依据宪法进行武装改编等达成和平协议[10]。在2012年,经过不懈的努力,缅甸政府与6支少数民族武装达成了和平协议。具体见下表:

2012年缅甸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达成的和平协议一览表

从以上表格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缅甸政府与大部分少数民族之间的互动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这有利于政府权力的规范运作,可以看作是政治发展的一个进步。

在少数民族武装的互动方面,目前没有取得进展的就是与克钦独立武装 (Kachin Independence Army)之间的谈判。

2011年6月,缅甸政府军同克钦独立军发生武装冲突以来,冲突延续至今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为了停止双方之间的武装冲突,双方进行了多轮互动。2011年12月18日,登盛总统电文克钦独立组织 (Kachin Independence Organization),授权昂当 (Aung Thaung)领导的11人委员会专责实现克钦和谈,缅甸政府将派联邦级别的官员与克钦独立组织进行政治谈判。12月26-28日,克钦独立组织中央会议决定与缅甸中央政府举行政治对话。

2012年1月18-19日,经过在中国瑞丽两天的会谈,克钦独立组织代表和由政府领导人昂当率领的政府官员未能达成协议。

3月8日,昂当率领的联邦政府和谈代表与克钦独立组织代表在中国瑞丽举行第三次和谈,和谈发表了五点声明。声明对和谈表示满意,双方愿意继续举行政治谈判。

10月30日,双方在中国瑞丽举行第4轮谈判,原定两天的会谈,只进行了四个小时就匆匆结束。之所以多轮互动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关键在于双方关于谈判的条件存在根本的分歧。

双方分歧的焦点在于克钦独立组织要求先进行政治谈判,解决冲突的政治原因问题,更具体地说就是先解决少数民族在缅甸联邦中的权力地位问题,再谈停火问题。克钦独立组织领导人认为,主要是由于政府违背了1947年昂山将军与克钦、掸邦、钦邦等少数民族领导人之间达成的彬龙协议,才导致了现在的冲突。克钦独立组织领导人还提出缅甸政府先撤回新部署的来自下缅地区的陆军营以及为对抗外国侵略建立的机动步兵师作为政治谈判的条件 (1994年缅甸军政府与克钦独立组织签署停火协议时,缅甸军政府在克钦部署的军队是18个营,到2012年时缅甸政府在克钦的驻军达到了100个营)[11]。而缅甸政府认为,应该先停火,才能进行政治谈判。

从克钦独立组织与缅甸政府的互动可以看出,二者分歧的焦点在于权力和利益分配。克钦独立组织要求以1947年达成的彬龙协议为基础,获得高度的自治权,而缅甸政府则企图通过武力保持联盟的统一。二者持续不断的冲突再一次表明:必须强调政治发展的价值方面,即政治发展的核心应该是公共资源的公平合理的分配;政治发展工具方面,即权力运作的规范必须以其政治发展的价值为依归。否则,很可能导致更大规模和更有效率的武装冲突和杀戮。经过多年的战争,缅甸政府似乎已经认识到,要想切实解决克钦独立武装问题,必须回归1947年彬龙协议的精神,即通过在2008年宪法以外的联邦大会 (也就是所谓的新彬龙会议)框架下的谈判[12]。

四 聚焦莱比塘铜矿事件:各方角力影响缅甸的内政外交

莱比塘铜矿事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缅甸2012年政治发展的一个焦点事件。它涉及缅甸国有资源的分配,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角力,以及美国与中国的角力。

2012年11月19日,在缅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以北约180公里的蒙育瓦镇莱比塘铜矿外发生了群众抗议事件,约200名僧人和500名民众堵住营地大门,要求停止开采铜矿,增加对搬迁民众的补偿,有人提出了要参与铜矿开采的中国企业撤出缅甸,有些人甚至高呼“这是我们的土地,不是中国人的”、“不要做中国人的奴隶”等反华口号[13]。这一事件涉及复杂的利益分配,它的发生是在缅各方政治力量角力的结果,它提示我们要谨慎评估中国资本在缅甸的生存空间。

莱比塘铜矿事件涉及缅甸国有资源的控制与利益分配问题。莱比塘铜矿是中国的万宝矿产公司和缅甸经济控股公司 (Union of Myanmar Economic Holding Ltd.,简称经控公司)共同开发的。“经控公司是缅甸军队成立的巨型公司。在缅甸改革前的军政府时期几乎控制了缅甸所有资源和大型项目。该公司一直处于不透明的操作中,股东从不对外公布,而且每年的分红高达三成以上,对民间十分强势,因此在缅甸民间一直深受指责。”[14]随着缅甸改革的推进,有议员公开提议,重新分配利益,要求将军方所属的所有商业性资产全部转移给政府。

莱比塘铜矿事件可以看作是美国暗中角力中国的一个表现。11月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访问缅甸,而就在这一天发生了莱比塘铜矿民众抗议事件。这种巧合不能不让人联想二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系:美国企图以支持民主和环保为借口,排挤中国资本在缅甸的影响,挤压在缅中资企业的空间。美国已经将缅甸作为新的“伙伴”,以在政治上围住中国[15];美国从财政上支持缅甸的非政府民主运动和环保组织;2012年7月13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带着堪称历史上最大规模的代表团参加东盟—美国商务论坛,向美国企业家隆重推介缅甸市场;2012年12月5日,美国国务院东南亚专员艾克·里德 (Ike Reed)、领事道格拉斯·桑乃 (Douglas Sonnek)在缅甸曼德勒的玛索英寺院 (Masoeyein Monastery)会见有影响力的高僧维拉督和莱比塘铜矿抗议领导人诶纳 (Aye Nat)、兑兑温 (Thwe Thwe Win),并召开约3个小时的闭门会议[16]。这些都在某种程度上支持我们做这方面的联想。可以认为这一事件是美国角力中国的一次短兵相接。

其次,可以把这次事件看作是缅甸国内政治势力角力的具体表现。昂山素季长期以来被视为是缅甸民主运动的一个象征。虽然缅甸新政府在上台以后实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特别是修改了选举法,使昂山素季能够通过补选在2012年4月的选举中当选国会议员,昂山素季和缅甸政府之间的互动基本上呈一种良性的互动,但昂山素季并没有满足,停止其民主运动的脚步,而是找到了新的斗争目标,那就是要求政府的财政透明和公开。在2012年6月召开的第101次国际劳工会议上,昂山素季提出,到缅甸投资的企业必须遵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关于财政透明的行为准则,呼吁各国政府,如果其企业不践行这些准则,就不批准其与缅甸政府企业的合资。昂山素季的诉求很明确,外国企业与缅甸政府的金钱往来必须公开[17]。昂山素季和政府之间的角力势必影响到在缅外国企业的生存空间。莱比塘铜矿的中资受挤压只不过是这一政治角力中的一个事件。在11月19日的抗议事件中,多名组织者戴着印有NLD(民盟)字样的帽子,也说明铜矿民众抗议事件确实是昂山素季领导的民主运动的一部分[18]。可以预想,如果斗争继续,会有更多的合资企业遭遇类似事件。

展望该事件的发展前景,笔者认为,解铃还须系铃人。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我们知道,莱比塘铜矿开采可能的环境影响已经由外国权威的环保机构做过评估,从事莱比塘铜矿开发的万宝矿业已经在征地、拆迁过程中做了尽可能多的补偿,并且尽可能地公开。到底真相如何,还需进一步调查。2012年12月初缅甸总统登盛已任命了一个以昂山素季为首的调查团对事件进行调查,调查铜矿开采的技术和影响。目前调查还没有结论。但笔者认为,无论调查能否证明中国的报道属实,都不会直接决定这一事件的最终解决。决定这一事件最终结果的是各方的角力和一种可能的斗争平衡:军方的利益如何保证?缅甸政府是否允许其财政公开?具体到这一事件,就是公开公司对政府收入的贡献,公开到什么程度。在这一事件中,美国与中国的暗中角力起的只是一种辅助作用。美国的暗中支持将加重昂山素季一方的砝码,推动事件朝昂山素季希望的方向发展,同时增加美国对缅甸的影响。

综合来看,2012年缅甸的政治变化情况是朝着好的方向发展,执政党与反对党之间的互动使得西方国家解除了对缅甸的大部分经济制裁,政府与少数民族武装之间的互动带来了一系列和平协定的签署,议会和政府之间的争斗基本上也是在既有的权力框架内运行。但克钦独立武装和政府之间的持续冲突和莱比塘铜矿事件也告诉我们,如何处理国内的资源分配依然是影响缅甸未来政治发展的一个关键因素。

【注 释】

[1]具体分析参见李晨阳:《2010年以来的缅甸政治转型评析》,《领导者》总第47期。

[2]著名记者Benedict Rogers在其新书《十字路口的缅甸》(Burma:A Nation at the Crossroad,Rider,2012)第212-213页有关缅甸2010年选举情况的披露也说明,依据选民登记数和投票人数把缅甸2010的选举定性为民主是很难让人信服的。

[3]李宗泽:《缅甸总统吴登盛称支持昂山素季当总统》,环球网,2012年9月 30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09/3159817.html

[4]《昂山素季称将竞选缅甸总统 其政党欲修宪为其铺路》,人民网,2012年10月9日,http://world.people.com.cn/n/2012/1009/c157278-19202220.html

[5]《昂山素季不满宣誓词推迟就任议员》,网易,2012年4月23日,http://news.163.com/12/0423/02/7V O981AR00014AED.html

[6]Aung San Suu Kyi,“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Acceptance Address”,Washington D.C:U.S.Capital,2012,p.9,p.19.

[7]Ibid..

[8]李亮:《昂山素季斡旋中国在缅铜矿争议 二度吁依法协商》,环球网,2012年12月6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12/3352994.html

[9]具体人员构成参见云南省商务厅网站新闻:《缅甸组建联邦和平工作委员会》,2012年5月23日,http://www.dh.gov.cn/bofcom/432925036920176640/20120523/3242 81.html

[10]张云飞:《缅甸成立联邦和平委员会推动和平进程》,新华网,2012年5月18日,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2-05/18/c_111986930.htm

[11]“Peace talks undermined by Burmese army's offensive”,克钦独立组织网站,http://kachinlandnews.com/?p=22483

[12]“Chin agreement shows what rebel peace makers can do:scholar”,缅甸彬龙政府网,2012-12-20,http://www.english.panglong.org/index.php?option = com _content&view=article&id=5153:chin - agreement- shows -what-rebel-peace-makers-can-do-scholar&catid=85:politics&Itemid=266

[13]李亮:《本网赴缅调查中国铜矿争议:民主转型伤及中资生存》,环球网,2012年11月28日,http://world.huanqiu.com/exclusive/2012-11/3323438.html

[14]于景浩、孙广勇: 《缅甸中资铜矿等待公正结论》,人民网,2013年 2月 4日,http://world.people.com.cn/GB/n/2013/0204/c157278-20425090.html

[15]《美国决定提升缅甸为伙伴国关系》,中国商务部网站,2012年3月21日,http://www.mofcom.gov.cn/aarticle/i/jyjl/j/201203/20120308027158.html

[16]“US officialsmeetmonks,protestersbehind monastery's closed doors”,2012-12-06,http://blog.sina.com.cn/s/blog_63ec24f50102eh0j.html

[17]参见昂山素季在国际劳工组织第101次会议上的讲话:“Statement by Aung San Suu Kyi at the 101st International Labour Conference”,2012-06-14,http://www.ilo.org/global/about-the-ilo/media-centre/statements-and-speeches/WCMS_183369/lang- -en/index.htm

[18]同 [13]。

猜你喜欢

缅甸政府素季昂山
昂山素季被判处4年监禁
水泄不通
缅甸将打击若开武装
孟加拉国对罗兴亚人涌入“严重关切”
昂山素季胃病休假引担忧
缅甸勒令国际组织离开若开邦
昂山素季出门探望党内大佬
缅甸首次报道昂山素季受审
缅甸政府指控昂山素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