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与德国科研体系组织形式比较

2013-09-21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研究员谭华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科研机构科研经费资助

文│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成果转化资金管理处研究员 谭华

作为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德国在基础与应用研究、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位居世界前列。德国蓬勃的创新力,与其分工明确、统筹互补、高效运作的多层次科研体系密不可分。笔者2012年9月2~22日,参加了科技部人事司赴德国公共管理行政培训班,对德国的科研体系进行了考察学习。

德国科研体系的组织形式及特点

德国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主要有四类组织形式,分别是企业所属研究机构、高等院校所属研究机构、独立公立研究机构、联邦或各州直属研究机构。除企业研究机构属于营利性研究机构外,其他均属非营利研究机构。根据法人性质和经费渠道不同各有特点。

一是企业研究机构。以营利为目的,围绕企业的发展目标,主要从事产品技术研究、开发与服务。为了实现资源共享,降低研发成本,中小企业成立联合研究机构,强化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在德国80%的大企业拥有独立研发机构,德国研发投入总量的2/3来自企业。

二是高等院校所属研究机构。德国的高等院校科研体系比较庞大,是基础理论、应用研究、社会科学研究的重要力量,同时也是德国科研力量的主力,为国家培养后备科研队伍、保障科研可持续的发展。此外,大学与产业界联系紧密,德国国家和州的法规鼓励大学教师与产业界联系,允许教师开办个人公司和研究所。德国大学的校长是选举产生的。科研经费主要来自联邦、州、企业和欧盟的资助。

三是独立非营利公立型研究机构。马普学会(MPG)、弗劳恩霍夫协会(FhG)、赫尔姆霍茨协会(HGF)和莱布尼茨学会(WGL)四大独立科研机构是德国从事科技创新的专业力量,也是科研体系中最活跃、最具特色和代表性的研究主体。这些研究机构依照民法设立,领导人通过会员选举产生。在科研上独立性很强,学术自治,与政府没有隶属关系,领导人是会员选举产生的,所长是全球招聘的,不能采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交流,只能通过资助政策来影响它的研究方向。四大科研机构的科研经费除来自联邦或各州公共资金的资助外,企业横向委托科研经费比重也很大,总人数约7万~8万人。

四是联邦或各州直属研究机构。是为政府部门提供专门研发服务的专业研究机构,通过行政法规依法设立,具有政府行政职能。领导人是公务员,主要靠联邦或各州政府资助。

我国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

我国科研机构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四大类:一是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所属研究机构;二是高校科研团队;三是转制类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下属研究机构;四是民营企业所属科研机构(指非公有制企业)。前两类的单位性质属于事业单位,按照《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实施细则》,事业单位应定位在公益性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的科研机构是计划经济的产物,也是我国特有的组织形式,目前涉及的领域广、机构庞大、人员数量多。

德国法兰克福。

一是国务院部门和地方所属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与政府机关一样有行政级别,具有鲜明的双重性,承担着政府职能,既要保持公益特征,围绕社会经济的发展,面向政府决策和公益事业发展的战略需求,面向科技自主创新的前沿开展科学活动;又要坚持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的研究方向,最大限度地把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地方所属研究机构,主要以解决地方政府、企业、农业、民生面临的实际问题为主,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目前政府所属大多数研究机构主要经费由公共财政支出提供保障,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实施的主力军。普遍面临经费不足的压力,通过各种形式的创收来弥补经费不足。

二是转制类科研机构和国有企业下属研究机构。这类科研机构与一般民营企业还是有区别的,具备强大的行业共性、关键性和前瞻性技术的开发能力,高水平的科技开发队伍和良好的开发设备和手段;在企业化运作模式下,他们是行业的技术创新主体,主要围绕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可持续发展,把科技成果推向应用。依托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计划,提供关键技术、公共科技产品,科技成果转化效率较高。

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资,并将其作为增强科技活力,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在行政管理上采取联邦和州二级管理,州以下没有科研管理机构和职能,原因是没有相应财力和人才。联邦政府两级组织架构同样有效地引导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方向和发展,从而实现了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

三是高校科研团队。这是一支以培养人才、知识创新和传播为主的科研团队,以高校教师为主体组成,多在院、系或研究组的基础上组建形成的,科研工作大多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是高校开展科研活动,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基础。

四是民营企业研究机构(指非公有制企业)。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律没有“民营企业”的概念,“民营企业”只是在中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产生的。这类研究机构以企业发展为目标,创新需求明确,能较强捕捉市场动态和实现产业化。这类研究机构以独立创新、模仿创新与合作创新为主,运行机制模式灵活,自主性强,作为市场经济的成熟主体之一,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其发展势头不可小视,正在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撑起科技创新半边天。目前我国民营企业发展很不平衡,有些企业建立有专门的技术研发机构,配有专业技术队伍和必要的研发设备仪器;有的企业将研发与技术生产部门合为一体,既承担生产技术管理,也承担技术研发。绝大多数规模较小,缺乏雄厚的资金,缺乏技术储备和人才资源,难以进行独立研发。多数企业很难得到政府的资助。

借鉴与思考

德国科研组织方式充满活力。德国的非营利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制度非常完善,政府从科技政策、拨款资助、提供服务三方面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支持,这对于促进推动科技进步非常重要。

中德两国社会制度不同,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历史文化传统不同,因此,在科技创新体系组织形式和政府角色定位也各有不同。尽管德国对科研机构的管理方式不能照搬照套,但他们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首先,政府的政策与投入在国家创新体系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一是政府采取间接引导。根据联邦政府的《基本法》中关于“科学自由和科技和经济自治为主,政府干预为辅”的规定,政府无权直接干预科研和成果的转化工作。对科技成果转化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包括法律导向、政策导向、规划导向。提倡科技立国、科技兴国之路,这与我国提出的“科教兴国”国策相同;政府充当科研机构和企业间的中介;建立并扶持技术开发创新型的企业;为中小企业培训科技人才;吸引国际投资。政府不能通过简单的人事任命来主导其研究方向,只能通过科研投入的引导来影响,对于自然科学研究德国政府还是尊重专家意见。在我国很难找到相同相似的机构。

二是行政管理层级分明。德国是联邦制国家,设有联邦和地方州两级政府,实行分权制和分税制管理。德国政府十分重视科技投资,并将其作为增强科技活力,促进成果转化的重要手段。在行政管理上采取联邦和州二级管理,州以下没有科研管理机构和职能,原因是没有相应财力和人才。联邦政府两级组织架构同样有效地引导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方向和发展,从而实现了加强宏观调控、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的目标。我国的科技管理组织是四级管理,国家层面、省级、地市级和县级都设有科技管理部门,从科技资源、财力和人才方面也面临多重困境。

其次,德国科研组织方式充满活力。德国的非营利研究机构组织相关制度非常完善,政府从科技政策、拨款资助、提供服务三方面向非营利组织提供支持,这对于促进推动科技进步非常重要。我国要发展类似机构,应完善非营利组织相关制度,包括法人制度、捐赠资助制度、税收制度、监督制度、退出制度等一系列制度。以马普研究会为例说明。

一是以人为本。马普研究会组建下属研究所必须以专家学者为核心,有世界级顶尖有影响的学科带头人牵头,以科学家个人兴趣为导向。这个学会成功的原因很多,其中两个原则非常重要,一是所有的科研项目,由科研人员自己选择。二是科研班子的成员,由科研负责人自主决定。为科学研究营造一个“最自由的最佳工作环境”。

二是动态管理。德国的聘任制度比较完善,马普研究会下设研究所的主任或所长是全球招聘,以主任为中心开展研究,五年后流动,双向流动,学科带头人连任五年可终身制,一般研究人员是流动的,他们认为这是增强科研活力、稳定科研团队的好办法。研究所1/3是外籍人员,目前中国研究人员有750人,国际化水平很高。

三是灵活性强。德国研究机构组织形式是多样的,通常与预算制度有关,不同的法人形式,对应着不同的会计制度。有基金会、社会团体、有限责任公司等形式。此外,马普学会拥有一批工程师和技工,这些人是终身雇佣的,任务是维护所有科研仪器的运行和维护,制造非标设备,如果不具备这样一批科研队伍,大大影响科研效果和运营。

四是科研经费充足。德国的科研经费分为两部分,一是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资助,占总经费的1/3;二是企业研发投入,占总经费的2/3。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资助各占50%,有两种资助方式,一是机构资助,针对四大独立科研机构,以事业费形式拨付;二是项目资助,面向所有科研单位,包括合同研究资助、委托研究资助和科技咨询资助。但是对于企业是有限制的,要求提供50%的配套资金。

五是财务制度健全。关于科研提成和报酬问题,在德国学科带头人如教授、主任、所长是不能从科研经费中提取劳动报酬的,可以支付雇佣博士的人员工资,科研经费的60%~80%用于合同制雇佣科研人员的劳动报酬。我国经费管理与德国不同,科研经费中不能提成获取劳动报酬的,人员费主要从事业三项费中支付。关于监督政府资助的科研项目,严格执行财务纪律,主要是借助社会力量,通过注册会计师进行审计和社会监督。

猜你喜欢

科研机构科研经费资助
吉林省加快发展新型科研机构的综合思考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逆行者的武汉
川东北地区高校科研经费预算管理研究
浅谈高校科研经费的信息化管理
加强高校科研经费信息化建设的思考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科研经费腐败”有多严重?
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德基机械与多家知名科研机构展开技术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