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基层科技发展镜像

2013-09-21本刊编辑部

中国农村科技 2013年1期
关键词:花木科技农业

文│本刊编辑部

河南基层科技用成功范例阐释着山区县科技工作的辉煌,演绎着科技惠及民生的无穷魅力,解读着基层科技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汤阴县坚持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以“一区”带“四区”,“四区”促“一区”,实现了“五区”互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

在全国上下庆祝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之际,2012年11月9日,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会议在周口市召开。会上,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河南省农业科技工作要坚持以农业科技创新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为目标,要切实加强市、县农业科研单位能力建设,市、县农业科研部门要围绕农业生产需求和农民科技需求,准确定位、明确方向、发挥优势、挖掘潜力,多出成果、多出人才、多作贡献,实现科研和生产有效衔接,真正把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新的一年,我们将镜头聚焦河南,通过一个个鲜活生动的实践,展示基层一线科技的创造和魅力。

汤阴:科技创新助推县域经济跨越发展

翻开河南省汤阴县的科技光荣册,一张张“名片”跃然纸上:“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河南省科技工作先进县”、“河南省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安阳市科技工作先进单位”、“市院科技合作、推进新农村建设先进单位”;全县创建省级“科技示范乡镇”2个、“科普示范乡镇”6个,市级“科技进步先进乡镇”2个、“科技示范乡镇”5个,县级“科技示范村”118个,“科技示范户”18397户……

“汤阴是一个人口只有46万的农业小县,却拥有5个中国名牌,50多个国内知名品牌。20多个产品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1个农产品获得有机产品认证,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项,省科技进步奖5项。先后有124项新技术、216个新品种被推广应用。”谈到县委、县政府实施的科技创新战略,汤阴县委书记唐献泰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

近年来,汤阴县始终坚持一把手抓第一生产力,在确立全县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将“科教兴县”贯穿于经济发展全过程,列入县委、县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通过制定下发《关于加强科技创新,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的决定》、《汤阴县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文件,极大地激发了全县上下重视科技,投身科技的积极性。一是以考核促落实。建立健全了县乡党政领导科技进步和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定期对科技工作指导、督促、检查、考核,并把考评结果作为干部管理使用的重要依据,切实增强了各级各部门党政一把手的科技意识;二是以奖励促科技进步。县委、县政府每年召开全县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拿出20多万元大张旗鼓地对在全县科技进步与创新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科技人员进行表彰;三是加大科技投入。坚持多渠道、多层次筹集科技开发资金和科技发展基金,形成了以财政资金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资金为补充、金融融资为支撑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为科技事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县财政对科技支出在保持逐年增长的同时,做到了年初有预算、年终有决算,使用有计划、监督有保障。“十一五”以来,共投入科技经费3635万元,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科技问题,有力促进了全县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在科技的支撑下,汤阴县特色乡镇建设成效显著。近年来,全县共建成无公害瓜、菌、菜等6个标准化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先后有124项新技术、216个新品种在全县推广应用;有14个农产品生产基地获得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定;20个无公害农产品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4个农产品获得绿色A级食品认证;蟹味菇产品通过国家食品安全最高等级有机食品认证,填补了安阳市空白。8个乡镇被评为市级特色农业乡镇,韩庄、白营被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乡镇”。

与此同时,科技主导农业产业化效果也异常显著。汤阴县坚持把科技兴农贯穿于农业结构调整的全过程,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组织实施农业科技攻关,以“一区”带“四区”,“四区”促“一区”,实现了“五区”互动,高效农业蓬勃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壮大。通过充分发挥各级农业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了多条农产品精深加工循环经济产业链条,不断延链增值,将汤阴县及周边地区10万余农户组织到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中,带动了农民增收。

栾川:阐释一个贫困山区小县科技工作的辉煌

“2012年真是个丰收年,我转租土地100亩种植高山蔬菜,总收益可望突破60万元,科学种田就是好啊。”这是叫河乡铁东组群众代安民的口头禅,见人就夸科学种田好,科技局真是老百姓的致富引路人、贴心人。

鄢陵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花木生产销售集散地,是中国花木第一县。图为鄢陵一个花卉温室种植大棚。

种植高山蔬菜是提高土地种植效益,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栾川县科技局试验、示范引种高山蔬菜已有4个年头了,可群众还是怕风险,不愿大面积发展,今年科技局按照“风险转移,矛盾嫁接,利民惠民”的工作原则,每亩良种补贴500元,支持种植大户流转土地,集约经营,大力发展高山蔬菜,引领高山蔬菜种植产业升级,规模化发展,全县普及推广1万余亩,亩均增收5000余元,叫河乡铁东组群众代安民就是广大种植户的典型代表。

近几年来,栾川县科技局立足实际、立足本职,按照“科技示范,先行先试,引领发展,惠民富民”的工作原则,遵循“审时度势,准确切入,科学引导,支撑发展”的工作理念,就科技惠及民生工作做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走出了一条科技兴业富民的民生科技发展之路。

栾川县是“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1997年开始,连续保持这一殊荣,县委、县政府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工作。如:《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栾川的意见》(栾发[2006]17号),《栾川县知识产权工作意见》,《进一步加快特色农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不断完善科技实施体系建设。

“十一五”期间,全县共争取和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12项,累计承担省、市科技计划项目20项,资金投入额945万元,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224万元的4.22倍。县财政五年共投入科技资金5771万元,安排县级各类科技项目192项,是“十五”期间投资总额1126万元的5.13倍。这五年间,栾川县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共登记省、市科技成果7项,专利申请量102件,授权量61件,与“十五”相比(“十五”期间专利申请量53件,专利授权量13件),专利申请量增长92%,专利授权量增长369%。新增洛阳市科技企业3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家。

同时,积极开展科普工作。面向大众建好、管好、用好“一网、两窗、三栏目”(即党员远程教育网,科技信息之窗、科普橱窗,县电台《科技致富十分钟》专题栏目、县电视台《科技快讯》专题栏目、县党报《富栾之声——科技专栏》)”等现代媒体科普阵地,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延伸科普触角,消除可查盲区。充分发挥科普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的科普工作职责,送科技下乡、办科技讲堂、建科普广场、开科技书屋,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十一五”期间,共开展科技普及型培训4万人次、提高性培训1200人次、劳动力转移培训超过1000人,通过各种科普活动,发放科普资料150种60万份,科普书籍22种10万余册,全县共创建科技型企业10家,创建科技示范村80个,科普示范基地44个,创建科技示范户1002户,其中10家科技型企业、40个科技示范村(基地)、200户科技示范户受到县政府挂牌和表彰。

栾川县科技局务实创新,在探索科技惠民方面走出了一条“联院引智借力发展,发展特色给力发展,示范带动引领发展,攻关创新支撑发展”的科技创新发展之路,用成功范例阐释着一个贫困山区小县科技工作的辉煌,演绎着科技惠及民生的无穷魅力,解读着基层科技工作应有的地位和作用。

作为农业大县的商水县,把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及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顺应了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

鄢陵:科技要体现价值就得支撑产业

60万亩花木面积,在一马平川的中原地带营造了一片难得的平原林海,形成了鄢陵独有的小气候:蓝天、白云、碧水、绿地交相辉映,全年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30天以上,地下矿泉水中偏硅酸、锶等元素含量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依托花木背景和生态平台,鄢陵建成了许昌唯一的国家4A级景区中原花木博览园和中原地区最大的花园式露天温泉度假区,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实验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和“中国长寿之乡”。

人口不过60万、耕地不过100万亩的河南省鄢陵县,在既无矿产资源,又无资本优势的情况下,依托传统,硬是闯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带动花木产业,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特色之路。

鄢陵县为强化科技化支撑,组建了“河南省园林植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成立珙桐、蜡梅等6个研发中心,先后承担了2个国家“863”计划项目、十多个省市级科技攻关项目,完成了蜡梅、樱花、红叶石楠等40个品种的组培技术研究和组培苗的工厂化生产。

围绕产业集群建设,鄢陵县在夯实第一产业,开展苗木标准化生产、鲜花切花生产的基础上,开拓第二产业,以发展园林绿化工程、花卉精深加工、板材加工、花木营销及物流体系为主线,同时壮大第三产业,主要集中在信息网络与电子商务建设、生态旅游业发展、花木营销及物流体系建设。

鄢陵县委、县政府结合当地花卉苗木发展现状,出台了鄢陵花木产业集群规划,初步规划为主产区、核心区和辐射区。主产区规划耕地面积55万亩,做好标准化苗木生产基地、花卉和资材加工基地建设;核心区纳入主产区内,以15万亩名优花木园区为基础,建设盆景(盆花)造型树生产长廊、蜡梅产业园、国家5A级生态旅游观光区、鲜花切花设施生产基地等;辐射区将充分发挥核心区和主产区的品牌优势和辐射作用,尽力在主产区外围扩大花木产业面积。企业化运作。引导本地花木种植大户组建花木企业,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了一批花木企业。目前,全县有各类花木企业790多家。

河南省委常委、副省长刘满仓对鄢陵花木产业发展寄予厚望:“鄢陵花木已有了好的气势和好的态势,完全有条件做大做强,做成在海内外都响当当的品牌。”

商水:科技特派员助力富民强县

“科技特派员帮助我们发展奶牛生态养殖,研究青贮氨化技术和双孢菇菌的培养,使每头牛产奶量由过去的一年4000公斤提高到5000公斤。”谈到科技特派员对公司的帮助,商水县许寨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位永奇感叹不已。

河南省商水县在新农村建设和工业化进程中,认真选拔一批粮食、畜牧、林果、工业等方面的科技专家,组成科技特派员队伍,深入到乡镇和企业,直接服务于农民,献技于基层,定期进行检查督导,并于每月25日在县科技局集中商讨解决所发现问题的对策。

商水县恒昌计量自控设备有限公司在投产之初,袋装物计量设备在两袋或多袋紧密相连时不能精确记数。科技特派员和厂技术员一起经过反复试验改进,增加了限高杆和振动装置,不仅保证了记数的精确度,提高了产品质量,并为研制自动码垛机打下了基础。目前该公司产品远销新加坡、瑞士等近十个国家和地区。

去年冬春季节,商水县遭遇历史上罕见的大旱天气,干旱天数长达120多天,县委、县政府及时派出科技特派员粮食专家对农民进行现场指导,科学灌溉,推广全蚀净药剂拌种,加强冬前管理、氮肥后移技术、小麦综合防治病虫害技术,2011年夏粮亩产达到1079.6斤,粮食总量再创新高。

“作为农业大县的商水县,把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行动计划作为富民强县的重要举措及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顺应了企业和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谈到科技特派员工作,商水县委书记刘政充满自信。

自科技特派员队伍组建以来,为商水县引进小麦、花卉、蔬菜等优良品种35个,良种猪830头,良种奶牛200头,推广种植、养殖技术51项,解决企业技术难题22项,企业创新技术2项,培养种养能手364人,增加经济效益3870.6万元。去年6月,商水县被科技部确定为“全国科技富民强县试点县”。

猜你喜欢

花木科技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科技助我来看云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