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省某高校学生软瘾行为调查报告

2013-09-19陈培波郭昆鹏

卫生职业教育 2013年22期
关键词:行为习惯条目问卷

陈培波,韩 宁,郭昆鹏

(漯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河南 漯河 462000)

软瘾(Softad diction),是由美国心理学家Judith Wright提出来的一个全新名词,是指那些强迫性的习惯、行为或回复性的情绪。不同于毒品、药物、酒精等无法自拔的沉迷,它更像是日常的行为习惯,表面上没有什么危害,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榨取着我们的时间、金钱,影响着我们的工作和学习效率。本次研究就是通过一系列调查问卷揭开软瘾的神秘面纱,为我们认清软瘾的危害和危险因素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

1 调查方法和内容

1.1 调查问卷的编制和内容

本次调查所用的调查问卷为自编的调查问卷,该问卷主要包括3部分:(1)软瘾的诊断问卷。诊断问卷的编制主要以Judith Wright对软瘾行为的调查问卷为基础。该诊断问卷主要包括8个条目:①长久以来(3个月以上)存在着某种习惯和爱好;②当放弃这种习惯时会使自己变得烦躁不安;③这种习惯和爱好影响学习工作和人际交往;④每次在从事这种习惯爱好时总是比预想的时间要长;⑤从事这种习惯或爱好的目的是为了消磨时间(无论是有意识的还是无意识的);⑥当没有达到目的时会使自己感到不快;⑦耻于向别人坦承自己的这种行为;⑧只有从事这种行为才能使自己感到更快乐。在所有的条目中均用“是”和“否”来回答。(2)导致软瘾行为的因素调查问卷。(3)个人基础资料调查问卷。

1.2 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的诊断标准制订

Judith Wright对软瘾行为的诊断标准主要有3条:(1)花费的时间超过自己的预期;(2)从事行为动机和自己预期的不一样;(3)软瘾带来的消极情绪反应。在所有的行为中,只要符合上述的任何一条就可以诊断该行为为软瘾行为[1]。陈贇文[2]在《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一文中对成瘾给出了7条标准,其中具备3条以上即可认为已经“上瘾”:(1)容易产生耐受性;(2)出现戒断综合征;(3)行为的不可预料性,即行为的时间、频率、强度都大大超出自己的预料;(4)多次试图戒除或控制而不成功;(5)花大量的时间为这一行为做准备、从事这一行为,或从其后果中恢复过来;(6)基本停止或大大减少正常的社会交往、职业或娱乐活动;(7)明知这一行为已经产生生理或心理方面的不良后果,但仍然坚持这一行为。

在本次调查中,我们为了将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进行区分,综合了两者的一些共同特点,制订了本次调查的诊断标准。在诊断问卷的8个条目中,条目1和条目2为前提条件,其中软瘾的诊断标准为:条目 1为“是”,条目 2为“否”,条目 4、5、6中只要有一个为“是”就可诊断为软瘾行为。成瘾的诊断标准为:条目 1为“是”,条目 2为“是”,条目 3、4、5、6、7、8中只要有一个为“是”即可诊断为成瘾行为。

1.3 调查对象的选择

本次调查主要选择河南省某高校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分别以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作为研究因素,随机抽取药学专业一年级和二年级各1个班,护理专业一年级1个班作为调查对象,调查学生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的发生情况。

2 统计分析

本次调查所获得的数据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在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性别中的差别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3 结果

3.1 软瘾行为发生概况

本次调查共发放调查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367份,有效问卷回收率91.8%。在这367份问卷中经诊断,正常行为170人,软瘾行为87人,成瘾行为110人,具体结果见表1。

表1 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学生正常行为、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的情况(人)

从表1可以看出,在学生中间,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的发生率比较高,分别达到了23.7%和30.0%。从具体的行为来看,70%~80%的学生行为集中在手机上网、电话聊天、看小说、爱吃零食等方面,少部分学生的软瘾行为多种多样,有晚睡、上课开小差、走路总弯腰、经常照镜子等,虽说这些行为可以认为是一种个人的不良习惯或爱好,但是经常为之的话也会对个人的心理、机体产生不良的影响。

表2 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人)

3.2 正常行为、软瘾行为、成瘾行为在不同年级中的差别(见表2)

为了探索软瘾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设定了软瘾行为、成瘾行为在相同专业(药学专业)、不同年级之间的分布情况。一、二年级学生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072,P<0.05),一、二年级学生软瘾行为的发生率分别为20.9%和27.9%,这为我们进一步探索软瘾行为发生的因素提供了线索。

3.3 软瘾行为在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差别

为了探索软瘾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次研究也设定了软瘾行为在相同年级(一年级)、不同专业之间的分布情况,具体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无论是药学专业学生还是护理专业学生,它们在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中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这意味着专业并不是软瘾行为的一个影响因素。

表3 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在不同专业学生中的差异(人)

3.4 软瘾行为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差别

本次研究也设定了不同性别学生在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中的差别,调查对象以存在男女生的药学专业二年级为主,结果见表4。从表中可以看出,男女生在软瘾行为和成瘾行为中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43,P>0.05)。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发生软瘾具体行为上的差别。

表4 软瘾行为与成瘾行为在不同性别学生中的差异

4 讨论

4.1 软瘾行为的概念

软瘾行为不同于毒品、药物、酒精等无法自拔的沉迷,软瘾更像是日常的行为习惯,各种日常生活行为如果不加以重视都可能变成软瘾行为:(1)浏览媒体:包括电视、网络等;(2)日常生活习惯:逛街、聊天、过度吃东西、过度锻炼等;(3)工作和学习:过于忙碌、超负荷工作、经常犯错误、开小差等;(4)病态的行为习惯和社会行为等。一切行为习惯如果对我们工作、学习、生活造成了负面影响,都可能成为软瘾行为。如果我们不对这种行为加以控制而任其发展,就有可能真正使其变成成瘾行为,到那时我们再去戒断它将会变得非常困难。

4.2 软瘾行为的危害

Judith Wright认为软瘾不会让机体死亡,但是陷入软瘾的人也没有真实地活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过度沉溺于某种行为,还是出于逃避压力而长久地陷入不良情绪中,软瘾让人远离了更健康的生活,也妨碍了个人的正常社交关系。美国网络成瘾中心的研究人员David Greenfield也认为软瘾行为消耗时间,吞噬精力,让人情感变得淡漠甚至麻木,最终阻碍上瘾者实现更高的生活目标。美国斯坦福大学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8的美国人在网络使用方面存在问题,其心理症状表现为戒断不能,渴望更多的上网时间,忽略家人、朋友,不上网时情绪低落、敏感易怒,生理上则表现出眼睛疲劳、睡眠不足以及腕管综合征。

4.3 软瘾行为的影响因素

在本次研究中,为了探索软瘾行为的影响因素,我们选定不同专业、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作为我们的研究对象。经过统计分析,不同年级学生在软瘾行为中的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年级是一个主要的影响因素,但年级在软瘾行为中如何发挥作用,扮演何种角色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而专业和性别在软瘾行为中的差别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就意味着任何专业和性别的学生均有可能发生软瘾行为,唯一不同的可能就是发生软瘾具体行为上的差别。如在网络成瘾方面,男性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比女性网民中上网成瘾的比例高出近5.6%。

5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清楚了软瘾行为的发生概况,软瘾行为在学生群体中的比例达到了23.7%,学生的软瘾行为各种各样,主要以上网、电话聊天等为主。同时,我们也探索出了年级是造成软瘾行为的一个危险因素,这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1]Judith Wright.The Soft Addiction[M].Berlin:Penguin GrouP,2006.[2]陈贇文.新的心理疾病:网络成瘾症[J].社会,2000(6):22-24.■

猜你喜欢

行为习惯条目问卷
良好的行为习惯要从幼儿抓起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体育课中留守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问卷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对县级二轮修志采用结构体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