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生态课堂构建策略
2013-03-18孙瑞芳
孙瑞芳
(新乡卫生学校,河南 新乡 453000)
化学生态课堂是教师、学生、环境三者之间形成的一种动态平衡、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师给予学生足够的学习时间和空间,达到教师的引导点拨与学生自主探究和谐统一,课堂上充分体现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中职化学生态课堂通过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和有效的教学活动,构建自由对话平台、互动的教学模式,使每位学生的潜能得到有效开发,每位学生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实现教学与发展的统一[1]。化学教学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构建互动教学模式、设计最优教学过程、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来构建生态课堂。
1 创设平等对话情境,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在“缓冲溶液”一节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然后提出问题:(1)糖水和纯水通过什么隔开?(2)半透膜内糖水的液面发生了什么变化?(3)如果没有半透膜存在,半透膜两侧溶液的浓度相同时还会发生渗透现象吗?(4)渗透现象发生的条件是什么?(5)渗透现象会无限进行下去吗?是什么阻止了渗透现象的继续发生?什么是渗透压?(6)如果把稀糖水改成浓糖水,渗透压会发生什么变化?渗透压与溶液浓度有什么关系?这些质疑式、探究式、递进式的问题设计为师生间的交流与讨论构建了平台,且问题层层递进,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参与探究创设了交流的空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根据学情对教材进行再创造,创造性地设置有效问题情境,营造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氛围;学生采取有效的探究活动,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师生间交流与讨论,使每位学生都体验到了学习的快乐,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最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在整个教学活动中,始终贯穿“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师顺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和发展需要,引领学生成为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交流对话的启发者,学习的指导者,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师生间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共同收获新知识、新思想,呈现健康、活泼、和谐的师生关系。
2 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教轻学,学生被动学习,效率低、能力差,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脱节现象比较严重。生态课堂强调教师、学生、环境的和谐统一,构建互动的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大大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缓冲溶液”一节中,改变过去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模式,把实验搬进教室,采取分组实验操作、边讲边实验互动的教学模式。每组准备的仪器和药品有试管、试管架、0.5 mol/L CH3COOH、0.5mol/LCH3COONa、0.1mol/LHCl、0.1mol/LNaOH、纯水、pH试纸,学生按教师设计引导的操作步骤进行操作。(1)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纯水4mL,测其pH值;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1mol/L HCl后再测pH值,pH值有何变化?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0.1 mol/L NaOH后再测pH值,pH值有何变化?(2)另取两支试管,分别加入0.5mol/LCH3COOH和0.5mol/L CH3COONa各2mL,测其pH值;在第一支试管中加入1滴0.1 mol/LHCl后再测pH值,pH值有何变化?在第二支试管中加入1滴0.1mol/LNaOH后再测pH值,pH值有何变化?学生边做边记录实验现象,此时教师引导学生围绕以下问题进行分组讨论:(1)在第一组实验中,当向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滴HCl或1滴NaOH溶液后,纯水的pH值有没有明显变化?纯水有没有对抗外来少量酸或少量碱的能力?(2)在第二组实验中,当向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分别加入1滴HCl或1滴NaOH溶液后,溶液的pH值有没有明显变化?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有没有对抗外来少量酸或少量碱的能力?(3)什么是缓冲作用?缓冲作用有没有限度?(4)缓冲溶液的组成必须含有什么成分?讨论完毕,小组间进行相互交流,教师进行点拨、归纳和总结,同时教师对学生正确的讨论结果予以肯定和表扬。该实验简单易操作,学生在做实验的过程中引发了对学习的极大兴趣和热情,这种边讲、边实验、边讨论互动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主导的教育思想,充分体现了教师、学生、环境的和谐统一。通过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参与课堂,让学生充分体验了获取知识的美好过程。
3 设计最优教学过程,实现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生是生态课堂的主体,化学生态课堂建设的宗旨是一切为了学生,以学生的终生发展为本,他们的学习兴致、投入程度、思考方式、课堂反馈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教学中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其个性特点,适时用探究性和实践性问题强化学生主体意识,激发学生思考;应根据学生的需求、学生的接受能力,设计最优教学过程,不仅要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更要关注学生的创新精神、情感意识与健全人格的培养,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新的思路与方法,在合作、对话、探究、反思的过程中掌握知识与技能,挖掘潜能,开发智慧,实现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醛和酮”一节时,笔者将教学过程设计如下。
上课地点:化学实验室。
物品准备:试管、试管夹、水浴锅、0.1mol/L AgNO3、2.0mol/L氨水、0.05mol/L亚硝酰铁氰化钠、1mol/LNaOH、费林试剂(甲、乙)、希夫试剂、乙醛、丙酮。
教师活动:通过带领学生复习醇的氧化反应性质(伯醇氧化生成醛,仲醇氧化生成酮),引出醛和酮的结构。
学生活动:围绕以下问题分组讨论:(1)醛和酮的官能团分别是什么?如何写?(2)醛和酮在结构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它们的官能团分别在碳链的什么位置?
学生活动: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学生活动:各小组对其他小组结论进行评价。
教师活动:教师对各小组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和总结。
学生活动:按照醛和酮的结构特点,每位学生分别写出5个醛和酮的结构式,并由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对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的结构式进行集体评价。
学生活动:同桌互相评价对方写的结构式。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回忆醇的命名,并简述醛和酮的命名方法。
学生活动:学生对黑板上醛、酮的结构式进行命名,并由两名学生写在黑板上。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对命名进行集体评价。教师提出问题:醛和酮在结构上都含有羰基,那么它们都应该具有什么性质?乙醛、丙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后分别生成了什么物质?
学生活动:学生分别写出乙醛、丙酮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的反应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醛、酮与醇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什么规律。
学生活动:学生汇报讨论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讨论结果进行评价,并进行归纳总结。教师提出问题:既然醛在结构上有特殊性,那么在性质上有什么特性呢?
学生活动:学生按照教材中内容,分组完成银镜反应、费林反应与希夫试剂的显色反应实验操作,并记录实验现象。
教师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实验操作进行巡视指导。
学生活动:操作完毕,各小组汇报实验结果。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将汇报结果填写在列好的表格中,并总结醛的特性。
学生活动:学生练习用化学方法鉴别乙醛和丙酮,学生汇报并评价。
教师活动:教师带领学生对醛和酮的结构、命名、性质进行总结。
整个教学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给学生提供了交流、讨论的空间,唤醒了学生的实验意识、思维意识、探究意识,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充分感受到“能学、愿学、乐学、会学”的教学思想。
化学生态课堂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课堂,它以全面提高每位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注重每位学生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联系,构建了一个以师生互动和谐为特色的人性的、和谐的、科学的、实践的化学课堂新体系,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高素质、强能力的中职生提供了精神动力和实践平台。
[1]张必忠.高中化学生态课堂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江苏教育研究,20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