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心通胶囊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疗效观察
2013-09-17韩宝德
韩宝德
不稳定型心绞痛(UPA)是介于劳累性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初发心绞痛、恶化劳力型心绞痛、静息心绞痛、变异型心绞痛和心肌梗死后心绞痛。具有独特的病理生理机制及临床预后,如果不能恰当及时的治疗,患者可能发展为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因此,选择早期、有效的治疗对改善疾病预后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应用脑心通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收到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2010年6月—2011年12月住院治疗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8例,所有患者经临床观察、心电图、心肌损害标志物及体格检查诊断符合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4例,男20例,女14例;年龄38岁~78岁(58岁±6.5岁);初发心绞痛10例,恶化劳力型心绞痛14例,静息心绞痛6例,梗死后心绞痛4例。对照组34例,男19例,女15例;年龄39岁~79岁(57岁±7岁);初发心绞痛11例,恶化劳力型心绞13例,静息心绞痛7例,梗死后心绞痛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心绞痛类型等方面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所有病例由于经济或观念问题,只接受内科保守治疗,不愿做介入检查治疗。
1.2 纳入标准 诊断符合2007年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制定《不稳定性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1]。
1.3 排除标准 冠心病急性心肌梗死、有出血倾向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重度神经官能症、更年期综合征、甲状腺疾病、心肺功能不全、心律失常;肝肾功能不全;过敏体质及对多种药物过敏者。
1.4 治疗方法 两组病例入院后基础用药相同,均常规予以硝酸酯类、抗凝药物、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及血糖治疗,并根据心绞痛发作情况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脑心通胶囊每次4粒,3次/日,4周为1疗程。
1.5 观察指标 治疗期间记录治疗前后心绞痛临床症状、心电图、血液流变学改变,并监测患者血尿常规、肝肾功能。
1.6 疗效评定标准 显效:心绞痛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80%以上,心电图恢复正常或基本正常;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减少50%~80%或发作时间缩短,心电图下移的ST段回升>0.05mV以上,但未恢复至正常;在主要导联导置的T波变浅,或T波由平坦变直立或增高的ST段回落50%以上;无效:心绞痛无改善,心电图ST段下移无改变或ST段下移减少<0.05mV。
1.7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见表1)
表1 两组心绞痛症状疗效
2.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心电图改善情况
2.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
表3 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变化(±s)
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2)P<0.01;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3)P<0.05
组别 全血黏度(mPa·s)低切 高切血浆黏度mPa·s血小板黏附率%对照组 治疗前11.1±0.7 5.0±2.2 3.1±1.2 41.2±0.7治疗后 10.8±0.9 4.7±2.11) 2.0±0.91) 40.3±0.8治疗组 治疗前 11.1±0.7 5.0±2.3 3.1±1.2 41.3±0.6治疗后 9.9±0.81)3) 4.2±2.01)3) 1.7±0.82)3) 38.0±0.91)3)
3 讨 论
不稳定型心绞痛的发生和发展与动脉粥样斑块破裂、内膜出血、血小板聚集、血栓形成和血管活性物质释放有关[2]。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和血栓形成系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发病基础,但其血栓不同于急性心肌梗死,以非闭塞性白血栓为主,即血小板成分多,纤维成分少,且血栓形成是一连续的亚急性过程,因此抗血小板聚集、抗凝、抗血栓治疗并予以扩冠、调节血脂、控制血压及血糖,酌情选用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治疗是首选基础方案,具有控制心绞痛,稳定斑块,抑制炎症反应,预防血管堵塞等作用。
不稳定型心绞痛属中医学“胸痹心痛”范畴,基本病机特点是本虚标实,本虚主要指气虚阴虚,标实主要指气滞瘀痰浊,临床以气虚血瘀最为常见。脑心通胶囊由黄芪、水蛭、地龙、全蝎、当归、赤芍、丹参、红花、川芎、桂枝、牛膝等中药组成,具有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功效。其中黄芪益气活血,有显著的抗氧化性,降低血脂作用;红花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和解聚作用,地龙、全蝎含大量的血栓溶解因子(水解蛋白酶等),减少动脉硬化斑块,降低胆固醇,溶解血栓;水蛭具有肝素作用,抗凝明显;川芎可透过血脑屏障解除肾上腺素的血管平滑肌痉挛扩张[3];丹参可降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及三酰甘油的含量,降低主动脉壁胆固醇含量,丹参主要有效成分丹参酮和丹参酚酸,可抑制磷酸二酯酶,升高环磷酸腺苷浓度,兴奋前列腺素合成酶活性,减轻冠脉痉挛,清除氧自由基促进纤维蛋白溶解的作用,降低血压及血糖作用4。脑心通胶囊还能够升高NO、前列环素,降低内皮素、血栓素B2[5],保护心血管内皮细胞和心肌细胞。脑心通胶囊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抗凝、促进纤溶、抑制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降低胆固醇,显著抗氧化作用[6],在改善心绞痛临床症状、减少发作频率、改善静息心电图及血脂、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
[1]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诊断与治疗指南[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7,35(4):295.
[2] 高润森,陈在嘉.进一步提高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认识[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1994,8:243.
[3] 陈文梅,金鸣,吴伟,等.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J].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41-744.
[4] 程化奇.中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86.
[5] 王西芳,刘峰.脑心通对冠心病患者 NO、ET、PGI2、TXB2含量影响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3,1(2):99-100.
[6] 张敬贤,陆伟,国建秋,等.冠心病合并血脂紊乱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药杂志,2002,27(9):705-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