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吡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34例
2013-09-14刘兰芹
刘兰芹
(浙江省青田县人民医院,浙江 丽水 323900)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PHN)是带状疱疹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皮损消退后疼痛持续超过l~6个月的慢性疼痛综合征,可伴有身心缺陷、社会功能障碍以及精神抑郁,迄今为止尚无根治办法。托吡酯是新一代抗癫痫药,近年来用于治疗周围神经痛取得了一定的疗效[1-2]。笔者采用新型抗癫痫药托吡酯治疗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34例,效果较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就诊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67例,经诊断均有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神经系统检查无阳性体征。排除患有其他严重疾病,影响对其疗效或安全性评估者;有显著临床意义的实验室检查结果异常者(如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超过正常值的3倍)。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A组和B组。其中 A组 34例,男 21例,女 13例;年龄 31~72岁,平均(41.2±12.3)岁;病程 3~31个月;累及肋间神经 16例,三叉神经9例,枕神经5例,臂丛神经3例,腰骶神经1例。B组33例,男 19例,女 14 例;年龄 30~74 岁,平均(42.6±13.2)岁;病程2~34个月;累及肋间神经18例,三叉神经8例,枕神经2例,臂丛神经3例,腰骶神经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A组口服托吡酯(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555),起始剂量25 mg,每日2次,根据疗效每3~5 d增加剂量25 mg/d,直至疼痛缓解或出现难以耐受的不良反应,总量少于200 mg/d。B组口服卡马西平(北京诺华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号H11022279)100 mg,每日2次,根据逐步加量至200 mg,1 d 2~3次,总量少于1 200 mg/d。两组患者均同时服用维生素B1、维生素B6、甲钴胺等药物治疗。
1.3 护理方法
基础及心理护理:保持环境清洁、安静;紫外线消毒病室空气,保持室温适宜,灯光宜柔和;床单、被褥清洁;尽量全流或半流饮食,进食清淡、易消化的蔬菜、水果。以身体、精神、社会和职业为目标,加强患者心理护理,使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尽量早日摆脱疼痛。
治疗期护理:加强口腔清洁,每日三餐饭前后给予0.9%氯化钠注射液漱口,预防感染和溃疡等并发症。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耐心听取患者的倾诉,加强疼痛教育,以安慰、鼓励的语言和举止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疼痛的阈值。患者疼痛发作时,叮嘱按时、按量服用药物,疼痛剧烈、频繁和入睡困难者,可酌情给予镇痛,安眠药或对症处理[3]。
1.4 疗效判定标准与观察方法
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各测评1次。采用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度疼痛,4~6分为中度疼痛,7~9分为重度疼痛,10分为剧痛。记录服用药物后的不良反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进行血常规、尿常规及肝、肾功能检查。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 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VAS评分比较结果见表1。不良反应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VAS评分比较(分,±s)
注:与治疗前比较,*P <0.05;与 B 组相比,#P >0.05。
组别A组(n=34)B组(n=33)治疗4周1.58 ±0.72*1.63 ±0.85*#治疗前6.72 ±1.82 6.25 ±1.76治疗1周4.28 ± 1.38*4.31 ± 1.42*#治疗2周2.77 ± 1.18*2.84 ± 1.22*#
表2 两组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疼痛程度剧烈,病程长。一般认为,是受到带状疱疹病毒侵犯的神经节和感觉神经纤维,发生严重水肿、充血、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导致神经纤维生成和释放大量5-羟色胺、组胺、激肽等致痛性神经递质,通过一系列神经传导通路传入大脑皮质的感觉中枢,产生剧烈的神经痛。该病临床治疗较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睡眠和生活质量。
目前,卡马西平等抗癫痫药物在慢性疼痛的药物治疗中有重要地位[4]。其作用于电压门控钠通道,通过调节钠通道开放的数量和频率治疗疼痛,但会减少血小板、白细胞及发生低钠血症不良反应,需要定期复查血常规和电解质检测,大疱性表皮坏死松懈型药疹等严重不良反应甚至可导致患者死亡。同时为防止治疗浓度过低或中毒,需常规检测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托吡酯是由氨基磺酸酯取代单糖的新型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痛的机制与治疗癫痫发作有相同之处。该药物主要药理机制有阻断电压依赖性钠通道;激活γ-氨基丁酸(GABA)引发的Cl-内流,增强GABA的活性;阻滞KA/AMPA型谷氨酸受体;易透过血-脑屏障,通过增加谷氨酸转运体的表达来减少海马胞外谷氨酸水平从而发挥抗癫痫的作用[5]。此外,托吡酶可迅速、完全地被吸收,在服药2 h后达到平均血浆峰值浓度,且无需监测血药浓度,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为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的症状,包括共济失调、头晕、疲劳、感觉异常、嗜睡和思维异常,反应轻微,可耐受。本研究表明,两组治疗后在不同时间点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托吡酯不良反应明显少于卡马西平(P<0.05)。
综上所述,托吡酯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在治疗过程中同时给予基础、心理、治疗护理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治愈率。
[1]Johannessen Landmark C.Relations between mechanisms of action and clinical efficacy of antiepileptic drugs in non-epilepsy conditions[J].CNS Drugs,2008,22:27 - 47.
[2]龚 寅,汪正平.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治疗进展[J].上海医学,2010,33(10):970 -973.
[3]刘巧红,储嘉琪,王 璐,等.三叉神经痛的治疗及护理在现代康复护理中的进展[J].当代医学,2008,23(154):143.
[4]赵序利,许永广,宋文阁,等.抗癫痫药物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对照研究[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12,18(2):73-77.
[5]毛小元,程振国,俞军龄,等.托吡酯对遗传性癫痫大鼠脑内GAT-1和GAT-3表达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报,2010,26(8):1 069-1 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