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发展
2013-09-05张春华
张春华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从一年级到二年级的发展
张春华
(北京联合大学应用文理学院,北京 100191)
本研究考察了一组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在第一学年的发展变化情况,通过对比26名问卷调查对象在一年级初和二年级初的词汇学习策略,作者发现学生在二年级时应用词汇学习策略的总体得分显著高于一年级时;三大类策略的应用都有增加,其中认知策略的增加达到显著水平。发生显著变化的认知策略包括反复读写策略的应用减少,以及构词法、上下文、利用上下文猜测词义和关键词策略的应用增加。
词汇学习策略;学习策略发展变化;英语专业本科生
一、研究背景
外语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个人为了便于理解、学习和记忆信息而进行的某种思考和行动。”(O’Malley&Chamot 1990;转引自王立非2001)。O’Malley&Chamot(1990)将学习策略分为三大类:元认知策略、认知策略和社会/情感策略。这一分类为我国众多实证研究所采用,作为问卷设计的基础 (吴霞,王蔷1998;张萍2001;徐春叶2008;刘雯2010等)。我国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从90年代中后期进入全面启动阶段(文秋2004),研究成果颇丰。在关于外语学习策略的研究种类中,对词汇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全面和深入,研究对象包括从初中到研究生的各种层次,研究问题包括学习者使用策略的调查、策略与成绩的关系(吴霞,王蔷1998;陈辉2001等)、不同年级、性别、成绩组的学习者在策略使用方面的区别(丰玉芳2003;张烨等 2003;高越 2004;丁怡2006等)、策略培训及其效果(徐柳明2007等)等很多方面,其中对于学习者使用词汇学习策略的发展变化过程的研究,目前虽然取得很多成果,但是仍然有许多问题等待探索。
由于学习策略是随着学习者的各种因素的变化而呈现动态变化的,因此研究学习策略的变化和发展对于策略的训练和培养能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对于大学生来讲,从初入大学到熟悉大学生活再到即将毕业,个人经历和思想都会有变化,那么他们采取的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是否有发展和变化呢?如果有,是否有明显的发展趋势、变化的规律呢?
文秋芳从1993年开始对南京大学62名英语专业学生进行了3次跟踪调查,发现学生在三种学习策略方面有不同的变化趋势,并且“大学第一年是学生学习策略变化的关键期”(文秋芳1996)。张烨对非英语专业本科生的词汇学习策略研究发现,“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在四年的学习过程中,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第一学年是词汇学习策略形成的初始阶段,策略使用的频率总体较低;第二学年是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的形成阶段。第三学年是学生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稳定阶段。在第二和第三学年,学生学习策略的使用频率较高,而且相对稳定。”(张烨2003)赵俊峰等的研究发现,不同年级大学生使用学习策略的特点不完全一致,在元认知策略和情感策略上,一年级学生优于其他年级,而在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上,一年级学生最低。(赵俊峰等2005)吕德文等对76名英语专业大学生的7种元认知策略的发展进行了为期3年的考察,发现,学习者的元认知策略在这3年中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其中选择注意力、自我管理、自我监控和自我评估等策略发展最为有效(吕德文等 2007)。
以上的研究中,文秋芳和吕德文等的研究是历时研究,而张烨和赵俊峰等的研究是共时研究;另外研究的具体问题也有所差别,尽管如此,以上研究一致发现大学一年级是学习策略养成的关键时期,在学习策略、英语学习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词汇学习策略方面,一年级的大学生整体上都表现出与其他年级不同的特点。因此本研究将学生在第一学年内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方面的发展变化作为研究问题,试图发现学生在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方面以及具体的策略方面的发展变化。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作者选取北京某市属高校英语专业2011级的2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在2011年11月至2012年10月间,对他们进行了两次同样的问卷调查。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如下表:
表1 :研究对象情况简表
2.研究工具:本研究的工具是调查问卷,问卷设计基础是O’Malley&Chamot(1990)关于学习策略的分类,并基于徐春叶(2008)的问卷问题,根据前期开放式问题调查和先期研究结果修订而成。问卷采用里克特五点记分制(频率“从不”,“偶尔”,“有时”,“经常”,“总是”分别被赋予 1-5 分)。 问卷主体包含 26 个策略题项,包含四类元认知策略共10个题项,十类认知策略共11个题项,以及四类社会/情感策略共5个题项。具体内容见表3。
3.数据的收集与分析:研究者分别在2011年11月,2012年10月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在调查之前,研究者介绍调查的目的,指导如何填写问卷,然后统一让学生当场完成并回收问卷,筛选出因调查对象疏忽而漏答题项的问卷并找到学生补答,两次问卷回收和合格率达到100%。之后将学生问卷选项录入SPSS17.0进行数据分析,得出学生应用各类策略的频率及其变化,并应用配对样本T检验的方法对两次问卷所得结果进行差异的显著性检测。
4.调查问卷可靠性分析:研究者用SPSS17.0对问卷的可靠性进行分析,结果见表2。
由以上表格可以看出,两次调查问卷都具备很好的内部一致性,数据有较高可靠性。
表2 :两次调查问卷的可靠性分析
三、研究发现
1.两次调查发现的学生应用三大类词汇学习策略的变化
第一次调查发现学生的总体策略使用频率不高,其中认知策略最高,略高于3分(即“有时”使用),其次是元认知策略,也略高于3分,最后是社会/情感策略,低于3分,也就是较少使用。第二次调查发现策略使用频率普遍比第一次有所提高,说明到二年级初,学生使用策略的频率要整体高于一年以前。但是三大类策略的应用频率排序不变,仍然是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社会/情感策略,前两类策略均值仍然大于3,而社会/情感策略均值仍然小于3.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说明,认知策略的差异在P<.05的水平上达到了显著水平,而其它两类策略的变化未达到显著。(具体各项均值见表3)这说明学生在二年级初的时候,认知策略的使用频率相对于一年前有显著的发展。
总的来说,学生在二年级初的时候,表现为使用词汇学习策略更加积极、使用策略的范围更大,尝试使用一些以前基本不使用的策略。这一发现与张烨(2003)的发现一致。学生使用元认知策略的发展情况也与吕德文(2007)的研究发现一致,但是不同于赵俊峰等(2005)的发现,差异可能是由于调查对象的特点不同引起的。
相对于另外两类策略,学生仍然更偏爱使用认知策略,而最不常用社会/情感策略。因此加强对学生使用策略的引导和培训也显得尤为重要。
2.两次调查发现的学生应用具体词汇学习策略的变化
第一次的调查发现有9种具体的策略均值低于3分,即学生较少使用这些策略;而第二次调查发现均值低于3分的具体策略减少为5种。这说明第二年学生不仅使用具体策略的频率增加了,而且使用策略的种类也比第一年要丰富。
前后两次调查的对比发现在四种元认知策略中,三种(选择性注意力、自我管理、自我评价)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值增加,而另一种,即复习策略,的使用频率均值降低。但是配对样本T检验表明上述变化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
对比两次的十种认知策略均值,可发现其中七种均值增加,按照增加幅度排序为:查英语词典、运用构词法、运用上下文、关键词法、推测词义、利用视觉形象、运用发音规则;而三种策略的均值减少:反复读写、运用英汉对照单词表和分类法。配对样本T检验发现,反复读写方法的减少在P<.05的水平上达到了显著,而推测词义、运用构词法、运用上下文、和关键词法的增加也在P<.05的水平上达到了显著。结合各项均值可以看出,反复读写的方法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不再像一年级时得以经常使用了,而推测词义、运用构词法和上下文学习词汇的方法由原来的“有时”和“偶尔”使用,变为“有时”甚至更频繁地使用了。而关键词法,由原来几乎不使用也发展为偶尔使用了。
对比两次的四种社会/情感策略,可发现均有小幅增加,其中的向别人请教和自我激励策略由不足3分变为超过3分。但是配对样本T检验的结果表明变化未达到显著水平。
下表(表3)列出了两次调查得到的各类策略的得分的均值,由于3分代表“有时”,因此,分值大于3分的策略是学生较经常使用的,而得分小于3分的则不经常使用。
从发生显著变化的五种认知策略可以看出,随着学习经验的增加、英语水平的提高,学生的认知策略会相应地发展,逐步减少只需要浅层次的思维加工的反复读写和死记硬背的方法,而更多地应用需要深层次思维加工以及较高英语知识水平的推测词义、运用构词法、运用上下文、关键词法等认知策略。这一发现是令人欣慰的,因为Rodriguez等的研究发现,相对于运用上下文、关键词法以及结合两者的方法,死记硬背的方法在记忆的保持方面效果最差。(Rodriguez&Sadoski 2000)但是,同时也应该看到,尽管反复读写的方法使用频率下降,而另外七种认知策略使用频率增加,但是一年级时排名最高的三种认知策略“运用发音规则”、“使用英汉对照单词表”、“反复读写”在二年级时仍然排在第二、三、四位,也就是说,它们仍然是学生采用的主要的认知策略。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使用学习策略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因此对学生的策略引导和培训,需要持续较长的时间,综合考虑学生的英语水平、个人学习风格等多种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才可能逐步调整学生的策略使用结构。
表3 :两次调查显示学生应用各类词汇学习策略的均值
四、总结
本研究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一年中,学生在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使用方面,在基本延续以前的策略使用习惯的基础上,产生了一些显著的变化,包括使用策略种类的增加、使用策略频率的增加等。总体上来说,二年级时的学生相对一年前,更积极地使用各种词汇学习策略。同时,他们在具体的认知策略的使用方面,发生了一些变化,包括减少使用以前经常使用的反复读写策略,增加使用以前不常使用甚至从不使用的推测词义、运用构词法、运用上下文、关键词法等策略。
本研究的局限在于样本数量较少,并且研究时间段仅限于学生在大学一年级的时间,研究手段也仅限于问卷调查。建议未来的研究尝试定性的方法或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结合影响学习者采用学习策略的各种因素,对学习者的词汇学习策略使用的趋势进行更加准确和有说服力的描述。
O’Malley,J.M.&A.Chamot(1990).Learning Strategies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odriguez,M.&M.Sadoski(2000).Effects of rote,context,keyword and context/keyword methods on retention of vocabulary in EFL classrooms[J].Language Learning(2).
陈辉(2001).非英语专业的中国学生学习英语词汇的策略——一份分析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报告[J].外语教学(6)。
丁怡(2006).外语善学者和不善学者英语词汇学习策略对比研究[J].外语研究(6)。
丰玉芳(2003).英语专业高低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比较研究[J].外语界(2)。
高越 (2004).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策略研究 [J].国外外语教学 (3)。
刘雯 (2010).A Study on English Vocabulary Learning Strategies of College Students[J].海外英语(7)。
吕德文,马瑞雪(2007).英语专业学生元认知策略发展研究 [J].外语界(2)。
王立非 (2001).第二语言学习策略研究:问题与对策 [J].国外外语教学 (4)。
文秋芳(1996).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变化的趋势及其特点[J].外语与外语教学(4)。
文秋芳,王立非(2004).中国英语学习策略实证研究20年 [J].外国语言文学 (1)。
吴霞,王蔷 (1998).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词汇学习策略 [J].外语教学与研究 (1)。
徐春叶(2008).英语专业一年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研究[MA].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徐柳明(2007).一项关于中国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词汇学习策略培训研究[MA].山东大学硕士论文。
张萍(2001).硕士研究生基础英语和专业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6)。
张烨(200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各阶段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MA].中国海洋大学硕士论文。
张烨,邢敏,周大军 (2003).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词汇学习策略的调查[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4)。
赵俊峰,杨易,师保国(2005).大学生学习策略的发展特点 [J].心理发展与教育(4)。
2013-08-29
张春华(1978-),女,天津武清人,讲师,英语语言学硕士,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应用语言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