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韩中惯用语比较研究*

2013-09-04闫海静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惯用语韩国语韩语

闫海静

(菏泽学院外语系,山东 菏泽 274015)

在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惯用语的学习是比较难的一部分。惯用语反映了一个国家人民的生活和文化,所以必须具备相关的背景知识才能学好惯用语。在外国人学习韩国语的过程中,运用韩国语的能力和其自身整体的语言能力之间也存在联系,如果不能恰当地使用惯用语的话,别人就可能说你言语枯燥、没有想象力,或者过于认真、机械化。如果能在文章中正确地运用大量的惯用语,就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因此,学好惯用语以及教育学生如何恰当地使用惯用语是非常有必要的。

惯用语虽为一个语言中使用起来比较困难的语言形式,但现行的韩国语教材中从没有系统地讲解过如何学习惯用语。本文通过对韩中惯用语的对比分析,希望对惯用语的教学有所裨益。

为了达到以上的研究目的,首先应阐述一下惯用语的概念和类型。挑选出韩中常用惯用语各30个,分别从句法论和语义论的角度进行对比分析。然后总结韩中惯用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最后,再谈一下如何将对比分析的结果运用在惯用语的教学中。

一、理论背景

(一)惯用语的定义

惯用语从结构上来看,可以是词组、短语或句子。从意义论的角度来看,并不是每个单词意义的简单组合,而是有着特定的意义。也就是说,惯用语虽然在形态上是复合结构,但是在意义上具有固定的意义。虽然有些不符合语法或逻辑,但在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久而久之成为一种形式固定下来,也叫做“熟语”、“熟话”。惯用语虽然不符合语法和逻辑,但是比起合乎语法的表达方式来显得更亲切和委婉,能使人领悟语音的优美,明白人情世故、教训、事物的规律,是一种高水平的表达方法。

每种语言都有惯用语,也只有它才能反映出使用这种语言的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特性,可以说是此语言特有的表达方式。即使是母语为此语言的人要想完全学会母语中的惯用语也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对外语学习者来说,这是最难学习的语言现象。

(二)惯用语的类型

惯用语从形式上来看,一般与词组和短语没什么不同,就韩国语来说共有三种类型。

1.体词型惯用语

这类惯用语完全是由体词构成的,而且作为一个整体固定下来,不可能再插入其他的单词以及对短语进行变形。例如谓词型惯用语

谓词型的惯用语,主语出现在句首,在实际对话中也可以直接用,这类惯用语中有很多动词前边可以插入副词的例子。

3.句子型惯用语

惯用语是一门语言中特有的高水平的部分,因此,以此语言为母语的人都应该掌握。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单单使用词汇的基本意义,很多时候会使用句法意义和惯用意义来传辞达意。这些惯用语像化石一样固定下来,中间不能插入其他的句子或者用其他的句子来代替,原则上连冠词也不能加。汉语中的惯用语则以三字型为主,语法结构共有四种,即:偏正结构,动宾结构,主谓结构和并列结构。

偏正结构

半瓶醋、笑面虎、活字典、纸老虎、绣花枕头等

动宾结构

碰钉子、灌米汤、踢皮球、背包袱、吹牛皮等

主谓结构

鬼画符、驴打滚、天晓得、狗咬狗、桃李满天下等

并列结构

挂羊头卖狗肉、雷声大雨点小、高不成低不就、丁是丁卯是卯、东家长西家短等

二、对比分析

(一)形式方面的对比分析

如上所述,韩国语的惯用语共有三种形式:

第一,体词型。其中又可以分为三种:

1.名词并列型。这种类型的惯用语没有其他成分,只是单纯地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并列后构成的,意思不是其中每个单词意思的组合,而是产生出一种新的意思。例如:“”,并不是放满豆芽的教室,而是说教室里的人太多就像泡豆芽的缸一样紧紧地挨着。2.带修饰语的体词型。这种类型的中心语在后,修饰语在前。例如:“”,意思是画在纸上的糕,比喻看起来好看但没什么用。这是很明显的,对于一个饥肠辘辘的人来说,纸上的糕再好看又有什么用呢?3.谓词的体词型。韩语中把谓词变为体词的方法通常有两个,即在谓词词干后加上“”或“”。惯用语中的体词大部分是由谓词加“”构成的。例如:“”,原形是“”,意思是就像在喝已经凉的粥,比喻非常容易。

第三,句子型。既然是句子当然得有主语和谓语,因此这类惯用语在构成上只有一种形式。韩国语惯用语(眼睛)”是主语,“”是谓语,实际上不是真的眼睛有什么毛病,而是比喻某人没有眼光或见识浅。

中国的惯用语共有四种形式:

从技术方法来讲,预警指标的运用主要依托于智能校园,评价指标的功能实现更多依靠调查访谈。要实现课堂教学质量全要素、全过程的预警功能,必须依托于信息化手段,只有课前准备、课堂教学、课后补充等环节实现数据实时记录,才能及时地针对不同要素向不同主体(学生、教师、管理人员)发出预警。而传统的教学评价数据采集更多依赖于调查访谈,基于合理的抽样筛选,确定评价对象和评价要素,通过问卷调查、访谈访问等形式获取设定要素的信息。换言之,由于预警与评价的作用对象和功能目标不相同,评价指标的设定条件是满足调查访谈,而预警指标要素的设定更多要考虑可以运行于“智能校园”。

第一种是并列结构,即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名词或名词词组构成,表达第三种意思。例如:“东方不亮西方亮”就是由两个结构相同的名词词组构成的,意思是姑且还有选择的余地。比如:“这样的企业,即使出现一些这样那样的战略失误,在市场竞争非常不充分的环境下,完全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总可以探索到一条发展的路径。”

第二种是偏正结构,也就带修饰语的体词型惯用语,例如“定心丸”,本来是指一种能使人安定下来的药丸,现在意义扩大为一切能使人安心的东西,比如“一位农民举着今年9月刚刚换发的土地承包经营证说:“农民有了‘定心丸’。”

第三种是动宾结构,这种类型是中国惯用语中数量最多的一种。由“动词十名词”构成,多为三个字。在这里名词是做宾语的。例如:“穿小鞋”“唱空城计”“唱主角”“炒鱿鱼”等都是这种类型。大家可能都看过炒鱿鱼的景象,鱿鱼一遇热就会卷起来,所以人们把它比喻为卷铺盖走人。比如“就业问题时常困扰着大家。没工作的找工作,有工作的又存在着随时被炒鱿鱼的危险。”

第四种是主谓结构,中文的句子中最基本的类型是“主语十谓语”,主谓结构的惯用语就是由主语和谓语构成的惯用语。例如:“大水冲了龙王庙”,大水冲塌了龙王庙,比喻两者虽然关系亲密,但却在不知情的情况下互相伤害。举例如下:“‘大水冲了龙王庙’,宿州派出所无辜抓走海关警察。”

(二)意义方面的对比分析

因为惯用语反映着语言使用者的生活和文化,所以语源是多种多样的。挑选的30个惯用语中,根据语源分类后制表如下:

韩国语惯用语 中国语惯用语惯用语的语源类型数量 百分比 数量 百分比历史和文化传统2 6.7% 10 33.3%动物7 23.3% 2 6.7%自然1 3.3% 2 6.7%人体部位10 33.3% 1 3.3%事物10 33.3% 10 33.3%其他0 0% 5 16.7%

通过以上的图表我们可以知道,韩语和中文惯用语的语源是很相似的。这是因为位于相同的文化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相互影响的结果。下面我们就按照语源逐个进行分析:

1.历史和文化传统

这种惯用语在中文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例如:“过五关斩六将”,原来是在古代战争中使用的语言。古代战争的时候,要想攻占某个地方,就必须攻克很多关卡,打败众多将领才行。现在比喻克服各种各样的困难,“移植手术后,患者还要‘过五关斩六将’才能保住生命”。韩语中也有这种类型的惯用语,即“”。韩国传统婚礼中有吃面条的风俗,所以现在只要听到“”句话就是指结婚的意思。如果问某人“”的话,就是问他“你什么时候结婚”的意思。

2.动物

不论是韩国语还是中文,把人比喻成动物的惯用语都非常多。在韩语中有“”的惯用语,以乌鸦全是黑色的来比喻世上所有的坏人都是一样的。这里就是把人比喻成了乌鸦。中文有“赶鸭子上架”的惯用语,把鸭子赶上架子是非常困难的事情,所以人们以此来比喻被逼无奈勉强完成本不可能完成的事情。“某部一位领导要求机关各部门注意培养人才,特别要注意培养那些能力尚弱的年轻干部,要‘赶鸭子上架’,多给他们交任务,压担子”。

3.自然现象

人们有时会借助自然现象来形容社会现象。“干打雷不下雨”一般情况下打过雷就会下雨,如果没下雨的话,那么打雷也就没有什么作用了。人们就用这句话形容话虽然说了,但却任何事也没有做。“”是韩语中的此类情况。直译的话就是“吹风”,比喻要等的人始终没来。

4.身体部位

这种类型的惯用语在韩国语中特别多,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指代人。以“”为例,并不是手少,而是指“人手”,即人手不够给工作的进展带来影响。

5.事物

用事物来指代人的惯用语在中韩语言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例如“”就是用狗食中的橡子来形容一个人受到冷遇。中文中的“穿小鞋”字面意思是给一个人穿不合脚的鞋,实际上是指故意刁难人的意思。比如“谁谁再也不穿小鞋了,因为那个靠帮派势力上台的党委书记被撤了职……”。

6.其他

除以上列举的以外,中国的惯用语中还有一些是把人比做鬼神、把事物比做人。例如:“神不知鬼不觉”,指事情做得非常隐蔽连鬼神都没察觉,比喻做的事没有一个人知道。韩语也有一个与此对应的惯用语“”,不是鬼神不知而是老鼠、鸟不知道。再如“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用丑媳妇来比喻不太好的事情。

三、结论

(一)韩中惯用语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韩国语的惯用语有三种,中文的分为四种。但是每一种类型都能在对方语言中找到相似的类型。根据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知,韩语中的体词型惯用语对应中文的“偏正结构”和“并列结构”,谓语型惯用语对应中文的“动宾结构”,句子型惯用语对应中文的“主谓结构”,而且韩语和中文惯用语的语源是很相似的。

但是与有些中国惯用语把人比做鬼神不同,韩国语中几乎没有此类型,而在韩国语中此类惯用语常常以动物比喻人的形式出现。

(二)关于惯用语教学的几点建议

现今的韩国语教学中缺乏严格意义上的惯用语教育,对惯用语概念的认识还不足,甚至没有对其进行分门别类的总结。应该何时向学生讲授、如何讲授惯用语,现在对这个问题的探讨显得非常有必要。韩国的文今贤先生在1998年就这个问题提出了三点见解:①应该把惯用表达和理解分开研究。②教学对象应该是中级以上水平的学生。③在学习惯用语的过程中应该同时学习韩国的文化和历史。

谈到把表达和理解区分开来并不只局限于惯用语,因为韩国语词汇中有很多只在阅读理解中才能用到,特别是低俗语,只要理解就可以了,在表达时应注意避免。要注意区分惯用语就是因为惯用语中也有很多低俗的用语。

教授对象应该是中级以上水平的学生是因为惯用语的意思是单词组合后产生的第三种意思,初级阶段学习起来会比较困难,不能很好地理解其意思。但是对于在中、高级阶段要讲授的惯用语,应该根据难易度和使用频度加以整理。目前可查阅的朝鲜的阅读教材《》中,多少收录了一些惯用语,但是并不是按难易度选出来的。再者,现行韩国语教材中之所以没有系统讲授惯用语,与教材的编定是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就是编教材时没有仔细考虑,只是使用了适合每个单元内容的惯用语而已。因此编写教材要在考虑词汇的前提下编写课文,只有这样才能系统地反映出惯用语来。

惯用语教学中的难点在于构成惯用语的部分词汇在别的地方几乎不用,因此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需要教给他们惯用语里每个词汇的意思,但切忌学生死记硬背它,而应引导他们将其与韩国文化背景相联系理解清楚。

[1]姜信道.谚语惯用语词典[Μ].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2005.

[2]赵贤勇.韩国语词汇的特征和教学[M].首尔:韩国庆熙大学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惯用语韩国语韩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Fun Idioms趣味惯用语
中级韩语课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究
韩国语不完全词特征探析
韩语固有惯用语的认知机制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韩语的积极性——以《综合韩语》课程为例
韩国语教学中“-는데”的话语功能分析
针对TOPIK评分标准的韩国语写作教育
韩语专业教学中的文化教育探讨
论日语惯用语构成中的同语素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