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何思源对山东图书馆事业的贡献述评*

2013-04-12刘建丽

菏泽学院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思源山东山东省

刘建丽

(菏泽学院图书馆, 山东菏泽 274015)

何思源对山东图书馆事业的贡献述评*

刘建丽

(菏泽学院图书馆, 山东菏泽 274015)

何思源在任山东教育厅长期间高度重视图书馆事业,采取多种措施,使山东图书馆事业获得巨大的发展。他对图书馆的重视,是他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体现,与他早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分不开。

何思源; 图书馆; 贡献; 述评

何思源先生在担任山东省教育厅长长达14年(1928-1942)的任职内,一直高度关注山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在他的卓越领导和积极推动下,山东图书馆事业在那个国家危亡、社会动荡、民生维艰的大环境下,克服了重重困难,获得了一定的发展,成为全国图书馆事业较为发达的省份之一。虽然日寇铁蹄的践踏使山东图书馆事业遭受灭顶之灾,但何思源对山东图书馆事业发展所作的无可替代的贡献永远彪炳史册,他对图书馆事业的重视与支持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一、何思源对山东图书馆事业的贡献

1937年底,日寇进犯山东,韩复榘的第三路军弃省南逃,山东近乎全境沦陷,全省图书馆几成瓦砾。何思源也投笔从戎,以山东省教育厅长兼鲁北行署主任身份,带领民众展开了对日游击战争。从何思源1928年6月就任山东省教育厅长至1937年12月日军占领济南,这9年多的时间被公认为山东图书馆事业在新中国成立前的黄金发展时期。

(一)重视图书馆在文化教育事业中的重要作用

何思源痛感国家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实际,把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作为开启民智、提高国民素质的根本途径,而图书馆又被他看作进行国民教育的重要场所和渠道。上任之初就把图书馆建设摆上议事日程,明确指出图书馆关系社会教育甚重,必须整顿改良,需进一步发展建设。他牵头成立了省图书委员会,对全省图书馆规划、布局、建设进行了统一筹划,并邀请蔡元培、傅斯年等大家进行指导[1]。1928年10月以山东省教育厅的名义颁布了《山东省市县图书馆暂行规程》,对全省图书馆建设、管理等提出了指导性意见[2]。为让社会公众了解全国图书馆的情况,知晓图书馆的功能,他组织《山东教育行政周报》连载介绍全国主要图书馆的情况。在他的整个教育厅长任职内,他都一直重视图书馆建设和发展,也就是在他的推动下,图书馆建设在全省得到重视,馆藏逐步增加,管理趋于规范,队伍建设初见成效,为抗战乃至建国后山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重点加强山东省图书馆建设

山东省图书馆在多年的军阀混战时期,屡遭蹂躏,破败不堪。何思源重视省图书馆在全省图书馆中的龙头带动作用,成立了省立图书馆设计委员会,将山东省图书馆更名为山东省立图书馆,以提高省图书馆的声望和地位。为加强省立图书馆的场馆建设,从根本上改善藏书条件,他到省政府和有关的厅,积极奔走呼吁,争取到建设资金5万元,决定在省立图书馆原址西北建设新馆,命名曰奎虚书藏。为建设好新馆,他组织成立了专门的新馆建设委员会,对各个建设环节进行指导,他本人也对整个建设过程亲历亲为。从设计到完工,历时1年,新馆宣告落成。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这栋建筑一直是山东省图书馆的主要建筑,至今仍在发挥重要作用。为做好省立图书馆的管理、使用工作,发挥其应有作用,他聘请了我国版本目录学家、金石学家王献唐先生担任馆长。王献唐担任馆长后,注重馆藏建设、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民间文物收集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在省级图书馆中名列前茅,为日后跻身全国十大图书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大力推动地方图书馆建设

北伐战争胜利之后,山东社会秩序趋于稳定,科教文化建设获得进步。何思源利用这难得的喘息机会,在全省开展了大规模图书馆建设。为指导地方图书馆建设,山东省教育厅颁布了《山东市县立图书馆暂行规程》,开宗明义第一条就规定“各县至少设立公共图书馆1所,隶属于县教育局”。由此,拉开了山东各县市普遍建立公共图书馆的序幕。仅仅到1930年两年的时间,在全省108个县中,建立了县公共图书馆76个,13个县在民众教育馆下设立了图书部或图书室,其余县的图书馆附设于地方文化教育机构,这一时期是山东县市图书馆迅猛发展的时期[3]。抗战全面爆发后,1939年统计全国损失图书馆数,记载山东损失276所,青岛12所,威海卫5所,共计损失293所,可见战前山东省图书馆数量之大[4]。在建设地方图书馆的同时,注重对图书馆工作人员的学历、学识要求,《县市立图书馆暂行规程》明确要求,图书馆长应有中等以上学校毕业学历,对于图书馆学也有相当的研究者方可。山东高等学校的图书馆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巨大发展,齐鲁大学藏书超过了10万册,山东大学藏书超过了7万册,在当时大学图书馆中都是佼佼者[5]。

(四)注重收集保护文化典籍等文物

何思源对山东历史文化典籍及古迹、文物保护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对于由于军阀混战等原因导致的古文化典籍散佚问题,他非常重视。在他的努力下,山东省各县都成立了文献委员会,对地方文献进行收集整理,予以集中保护。掖县福庆禅院藏有明版整套《大藏经》,当地国民党驻军刘珍年部驻扎该禅院,损毁图书,何思源派王献唐与驻军交涉,将全套《大藏经》收藏入省立图书馆。为保护聊城海源阁藏书免于流出省外,他争取到韩复榘的支持,由省立图书馆进行了收购。抗战前,仅山东省立图书馆就保存善本书籍3.6万余册。山东古迹遍布,但文物保护在那个年代少有人关心。何思源成立了名胜古迹古物保存委员会和古迹研究会,在省立图书馆成立金石部,将散步全省各地的一些汉画像石、收集到的金石等收归省图书馆,使省立图书馆具备了一些博物馆的功能。

二、对何思源发展山东图书馆事业的评价

何思源就任山东省教育厅长期间,正是北伐战争刚刚结束不久,国民政府初肇之时。作为南北军阀争夺的重要战场,山东是军阀混战的重灾区,长期政局动荡。何思源初任教育厅长23个月中,就换了3任省政府主席,直到韩复榘到任后,山东政局才趋于稳定。何思源一介书生,既非蒋介石嫡系,又与韩复榘无如何渊源,是韩省府中唯一的鲁籍厅长。虽然屡遭排挤,但他以中国传统士大夫的孤忠与耿介,不媚世俗,为民请命,为山东文化教育及图书馆事业争得十年黄金发展时期,实属不易。

(一)教育救国是何思源发展图书馆事业的思想基础

何思源认为,改变中国的危亡状态,必须改革教育,由士大夫式的统治教育转变为求生教育,在求得个人生存的基础上,进而求得国家的生存权[6]。推行求生教育的最好形式是社会教育,就是要把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从社会最下层做起,提高民众的基本素质,提高民众的生存能力。社会教育的途径和形式要多样化,现代图书馆的社会性、公益性、开放性,使之成为何思源社会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场所。通过发挥图书馆地方社会文化中心的作用,可以达到他补助民众的知识、指导民众的生机、培养民众优美的德性和感性之社会教育目的。根据当时定陶县图书馆的统计,读者中,学生占42%,商人占15%、军人占13%、农民占12%、工人占11%,其余为儿童。虽然以学生为主,但社会底层的工农兵也占到了36%,这在当时底层识字率极低的情况是难能可贵的,也从侧面说明了图书馆对公众的影响和在社会教育中的作用[7]。

(二)何思源对山东图书馆事业的贡献为日后山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他重视图书馆的馆舍建设,积极推动了省图书馆和各县图书馆的建设。他支持图书馆的发展,为争取图书馆经费上下协调,殚精竭虑。尤其重要的是,他重视图书馆队伍建设,为山东图书馆事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人才基础。他知人善任,为省立图书馆选准了一位好掌门人,王献唐不仅学识渊博,而且责任心强,抗战时期舍妻别子也要保护省立图书馆藏书,辗转几千管理,最后安全藏于四川乐山,为省图书馆保留了火种,解放后受到文化部表彰。为加强地方图书馆人才队伍建设,他对当时各县图书馆管理人员的学历和专业知识,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图书馆和地方图书馆、高校图书馆迅速恢复,并取得今天如此辉煌的成就,正是何思源为我们树立的重视图书事业思想的启蒙和发展。

(三)何思源的精心运筹为各级图书馆的发展争得了良好的环境和坚实的保障

山东省的图书馆事业在全国发展较早,除了省图以外,荣成、临朐、冠县等县也都在清末即建立了图书馆,但在辛亥革命以后,山东屡遭直奉军阀的蹂躏,在张宗昌等草头王的残暴统治下,山东图书馆几近凋零。何思源顺应山东孔孟之乡崇文尚礼的民风,充分利用了清末图书馆发展的基础和影响,在社会各基层中营造了促进图书馆发展的良好氛围。为争得韩复榘省政府对图书馆事业的支持,他利用韩复榘急于求治、建设山东“模范省”的契机,不怕丢官,对河南人掌控的省政府及各厅据理力争,使韩复榘反过来站在何思源这边支持他发展文教和图书馆事业。他精心筹划,利用蒋介石国民政府和韩复榘省政府互相猜忌和防范的心理,促进双方争相取悦鲁民,使山东文教和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无论在经费、场馆、人才等方面都没有遭到掣肘之苦。即便对刘珍年这样的国民党新军阀,他也利用自己的影响,晓之以理,使韩复榘都指挥不动的蒋系部队由破坏图书文物转为保护图书文物。可以说,在当时国民政府和地方实力派矛盾重重的艰难环境下,山东图书馆事业能获得良好发展环境和支持,是何思源呕心沥血、运筹谋划的结果。

(四)早年的经历是何思源醉心山东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实践基础

何思源出身书香门第,虽然家贫,但从幼年时起便接受良好的正规教育,菏泽一中毕业后,考入北京大学,后留学美、法、德等国,一直嗜读善读,与图书馆结下不解之缘。在北大哲学系求学期间,他就对图书馆情有独钟,虽仅为学生班长却与时任馆长的革命先烈李大钊过往甚密。为学习西方,求国富民强之策,他翻译了《欧美社会经济及其发展》一书,这是他的第一部译著,就是在巴黎图书馆完成的。南方国民革命如火如荼之际,何思源归国效力,1926年受聘为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有了一段难得的图书馆亲身工作经历,既积累了图书馆工作经验,又进一步深化了他对图书馆的认识。即便做了官员,政务冗陈,他仍然喜好读书,涉猎甚广。王献唐先生曾在他的工作总结中说,读者中阅读外文原著者甚少,从开馆时起,借阅英文《大英百科全书》的,只有2个人,而其中一人就是教育厅长何思源先生。对书籍的热爱、对图书馆的热爱,促使他发自本能和内心地支持山东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1]唐桂艳.何思源与山东省图书馆[J].山东图书馆季刊,1997(3):48.

[2][3]山东省图书馆馆志编纂小组.民国时期山东各县图书馆的兴衰[J].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3(2):57.

[4]谢灼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10):367.

[5]来新夏.中国近代图书馆事业史[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308.

[6]刘传勇.何思源政治理念初探[J].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1(1):106.

[7]山东省图书馆馆志编纂小组.民国时期山东各县图书馆的兴衰[J]. 山东图书馆季刊,1983(2):58.

(责任编辑:谭淑娟)

CommentsonHeSiyuan’sContributiontoLibrariesofShandongProvince

LIU Jian-li

(Heze University,Heze Shangdong 274015,China)

He Siyuan paid highly attention to the library in Shandong and took a variety of measures to develop them when he was the Education Minister there. His attention to the library is the embodiment of his thought of saving the country by education and is inseparable from his early study and working experience.

He Siyuan; library; contribution; comments

1673-2103(2013)04-0140-03

2013-04-11

菏泽学院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图书馆数字信息化平台构建及拓展文化服务功能的研究”(课题编号:XY10TS01)

刘建丽(1973-),女,山东菏泽人,菏泽学院图书馆馆员,硕士,研究方向:图书管理,信息情报。

G250

A

猜你喜欢

思源山东山东省
山东省交通运输研究会正式成立
山东图片库
RCEP对山东省高质量对外开放的影响
逆势上扬的山东,再出发
『山东舰』入列一周年
眷 恋
——山东省济宁市老年大学之歌
My Dreams
山东的路幸福的路
山东省即墨市
Hipp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