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1代2名” 同位组构考察*
2013-12-02董盼
董 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代1代2名”同位组构考察*
董 盼
(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广西桂林,541006)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出发,结合大量语料,在充分观察描写的基础上考察了“代1”、“代2”静态的组构情况,尝试对其中一些超常组构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认为当人称代词在语境中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时,从严格意义上讲,此时的“代1代2名”格式并不能称为同位结构。
代1代2名;同位结构;组构;认知
一、“代1代2名”同位结构
现代汉语中的人称代词也可以用来与其他成分搭配形成同位结构,起到复指强调的作用。由人称代词参与组构的同位结构主要有“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或短语”(如“你这个小家伙” )和“人称代词+名字”(如“我李玉龙” )两种格式。同样是表示复指,“人称代词+指示代词+名词或短语”和“人称代词+名字”两种同位结构在用法上却大相径庭。后者在一定情况下可以前后项互换位置,功能和用法保持不变,结构整体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前者则在一些用法上更强调后面名词性质对人称代词的一个描述说明,感情色彩的表现更多的由指示代词和名词性短语来表现。且在结构形式上,“代代名”要比“代名”更为错综复杂,因此本文将其作为研究对象,为了表述方便清楚,因此将“代代名”式同位结构表述为“代1代2名”。
同位结构从语义层面看是语义的复指,即两个词组表达同一个意义。这种通过刻意违反语言经济原则、对语义语用重点进行重复,而实现了其强调作用,使得说话人提供更多、更准确的语言信息,从而达到强调某事物的目的。本文所要研究的“代1代2名”从结构看主要有“代1”、“代2”和“名词性成分(简称名)”三部分,其中“代2”与“名”构成一个体词性成分(即后位),其与“代1(前位)”构成同位关系。
二、“代1代2名 ”同位结构的组构考察
“组构(composition)”在语言学中用作指“语言结构的层级模型,即大单位视作由小单位组构而成。”[1](P73)按照笔者的理解,“组构”可以分为两种情况:一是语言结构中各个成分组合构造的排列方式;一是不同的语言成分所组合构成的语言结构。刘衔生(2000)认为同位结构是同位组构的结果。在本文中 “组构”是指在语义上同指某一对象的词或短语所组成的短语结构内部成分之间排列组合的方式。
(一)“代1”、“代2”组构情况
韩蕾(2003)认为“代名词是同位组构最优选成分,人称代词组构能力极强,可跟各类惟有指性组合,组构时名词都倾向于居后位。”[2](P146)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建立起来的,人称代词和指示代词的划分都与指示中心为参照点。指示代词的使用与人称代词的选择有很大的关系。“代1代2名”格式是同位结构时,徐丹把人称代词与“这”、“那”的组合规律描述为:“第一、二人称代词与‘那’呈排斥关系,只有第三人称代词与‘这/那’都相容。”[3]我们在所收集的语料中发现:当“代1”为单数时,第一、第二人称代词只能够与近指代词“这”组合,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与“这/那”组合;但是,当“代1”为复数形式时,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则表现出了同远指代词“那”相容的情况
通过分析整理所搜集的353例语料,我们对“代1”、“代2”的组构情况做了一个简单的数据统计:
表一 :“代1”、“代2”分布表
通过表(一)中“代1”、“代2”的分布情况,我们发现第一代词“我”只与近指代词“这”组合,其复数形式除了与“这”及其复数形式“这些”组合外,还可以与远指代词“那”组构;第二人称代词“你”除了排斥“那”之外,却还可以同远指代词复数形式进行组构,且在近代汉语中,也存在“你那NP”同位现象;第三人称代词单数形式与“这”、“那”都相容,但是却排斥“代2”的复数形式,在我们搜集的语料中也没有“他们/她们”同“那”同位组构的例子。考虑到语料来源的限制性,我们也补充了一些语料来更准确地分析。
(二)“代1”、“代2”组构的认知分析
语言具有主观性,代词是一个半封闭的系统,自其产生之后,不仅从数量上有所发展变化,在语用中也不断翻新,既可转指,还可以在代词意义上泛化,在性质、表数上进行变异使用。从更深的层次上来说,代词的使用还受到认知模式的影响。系统功能学对代词的运用做出过很详细的解释:人们选择运用代词时要以一个主观视角(C)和认知域(D)为基础,并在其中确定一个时间为参照点(R)。紧接着以其作出发点选择恰当合适的代词(T)。“代1”和“代2”在组合上遵循一定的规律,我们将从“代1”的分类出发,从认知的角度,分别分析三种人称代词同“代1”的组构情况来分析二者常规组构和超常组构的机制:
1.“代1”与“代2”同位组构分析
第一人称代词与“代2”常规组构分析
一般说来,第一人称代词是说话人用来称代自己的指示语,说话人以自我为中心,当说话人想要凸显自身时,就可以一个同样具有指称性的成分来复指人称代词,点明自身的属性。此时,如果需要用到指示代词来赋予这个描述性成分以指称性的时候,最自然和常规的选择应当是用近指代词“这”。如
(1)“昨天我对你真不应该,你别生我的气。我这人就是这点不好,对人刻薄,说翻脸就翻脸,非得叫人也这么来一下,才知道不好。”(王朔《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
第一人称代词“我”只能同近指代词“这”组合成为同位结构,常见的同位结构有“我这人”、“我这个混蛋”、“我这个家伙”、“我这个笨蛋”等形式。“我”与远指代词“那”组合的结果大部分是领属结构,如“我那个大哥”,“我那两朵花”“我那个包”等。
由于人称代词角色的指派受到人类中心说的影响,第一人称“我”的指代能力单一固定,只能用来指代说话人自身,虚化能力较弱,很少会出现以单数换指复数的情况。可以用第一人称单数形式来指示复数的情况是:说话者虽为单个人,但实际所涉及到的并非只有说话者本人,而是指说话人所在的一方,这一用法多见于较正规的场合,且多出现在有对立双方存在的情况下。[4]但是在此同位结构中,若指示代词为复数形式,其与NP结合所复指的“代1”也必定是复数义,但是在此同位结构中,第一人称代词“我”只用来指代说话人自身,因而无法与指示代词复数形式组合。
在第一人称代词为复数形式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同“这/这些”相结合,构成同位结构,例:
(2)“现在这好心人多难碰见,你好意思花人家钱么?可惜我们这些坏人没钱给你。”(王朔《许爷》)
(3) “应该多设些相思局,多来几角儿,抱起这个放不下那个,这才好看也真实。我们人的处境都是介于两难之间的嘛。要多写我们这一代人的苦恼。”(王朔《修改后发表》)
人称代词后加“们”表示复数,指示代词的复数形式则是 “这些”和“那些”。在“代1代2名”同位结构中,如果“代1”为“我们”,那么与“代1”形成复指关系的“代2名”也应当表现出相应的复数义。由于汉语属于孤立语,并没有“数”的范畴,其表达复数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不同句法成分之间的组合来实现。一般情况下,数词和量词是最常见的能够同名词组合表达复数义的成分。汉语的量词系统十分复杂,而且其“必须同数词或指示代词相结合,构成数量短语、指量短语,然后才能同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发生这样那样的结构关系。”[5](P46)如上述例中,当说话者想要表达一个“一”以上的数量时,就要通过名词与数词和量词或指示代词的组合来实现,如“这些坏人”、“这一代人”、“这帮人”在句子中都是复指人称代词“我们”,表示实际上和主观意义上的复数
第一人称代词与“代2”超常组构的认知机制
代词在使用上受到说话人心理空间的影响,就会产生一些超常规的用法,如“我们”与远指代词“那”的组合情况:
(4)那女人下车后脸转向马路,我认出她是夏红,当年我们那伙里最后一个不知下落的,我早把她忘了,但显然她没忘了我们。(王朔《玩儿的就是心跳》)
(5)我们敲玻璃扮鬼脸吓唬那些小孩,对哭声陡然升高颇为满意。显然这些年吃得好了,院里又生出一片孩子,比我们那一波多出很多。(王朔《看上去很美》)
上述三例中,指示代词后面的名词性成分中都有量词,分别是群体量词“群”“伙”以及“波”,都是表示复数义的成分。这三例事件发生的状态都是已然态的,有明显的时间标记。指示代词的使用会受到时间距离,空间距离以及心理距离的影响,那么在上述例子中“我们那NP”的组构形式是不是也受到了这些因素的影响呢?例4和5中有“当年”、“这些年”表示时间已经过去,句子所传达的信息都是已然态。远指代词“那”在此处的作用是表示与现在的时间相区别。虽然作者是使用第一人称复数“我们”来表述事件的发生,但是作者从现在的时间点出发去回顾已经发生的事实,在时间上已经有一定的距离,投射到心理空间的人称指示语也已经远离了指示参照点,因此作者使用远指代词“那”组成的名词性成分来复指包含自己在内的一个群体也是合乎法则的。从这方面讲,“那”还保留着其“远指”的功能,其在同位结构中的用法还是同“这”有一定的区别。
同样的情况也适用于复数形式的第一人称代词同复数形式的远指代词所组成的同位结构,如:
(6)如今我们都已进入耄耋之年,垂垂老矣!巴金先生已是92岁高龄!翻开《雪泥集》,当年鼓起勇气给我们那些中学生最敬爱的巴金先生写信时的岁月犹在眼前。(杨苡《那如梦的往昔岁月》)
在此例句中,“我们那些中学生”也是因为时间空间模式影响下的“代1”、“代2”超常组构的例子,在下面这个例子中,没有时间标记:
(7)那么我们那些念书很用功的人该怎么办呢?(1994年报刊精选)
从上文分析的我们可以得出第一人称和远指代词“那”的同位组构是超常规的搭配,那么此例中“我们那些念书很用功的人”从结构上看很像一个同位结构,同时它也不符合一个领属结构的界定条件,“我们”同“那些念书很用功的人”在语义上也没有表现出领属关系。 “那些念书很用功的人”是一个有定的名词性短语,具有很强的指称性,它与人称代词“我们”的组构显然不是一个固定的常规同位组构形式,相对于领属关系来说,它们看起来更像是同位关系。但 “我们那些NP”中的代词并不符合常规的代词同位组构规律。那么又是什么影响这一个超常搭配的形式呢?
何自然等(2004)指出第一人称复数在语境中的具体意义是不确定的,其内容取决于语境。[6](P126)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的指称对象是不确定的,其常规的用法是指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同时在内的某一类人,但有的时候这个复数形式还可以用来指代说话人自己或者单指听话人,通常这种情况下是为了实现语言的交际功能。例12选自1994年的报刊精选,报刊语言面向的受话者对象是阅读者群体,第一人称复数在一定语境下可以指一类人,发话人可以利用其这一用法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使他们产生强烈的代入感。“我们”在这里并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可以指包括作者和读者,也可以不包括作者和读者。一般认为同位结构中,,后位是对前位属性的一个说明,比较例11中:“我们那些中学生” ,“中学生”是对“我们”属性的一个说明。“当年鼓起勇气给我们那些中学生最敬爱的巴金先生写信时的岁月犹在眼前。”这个句子所传达的信息是:“作者当年给巴金先生写信时还是中学生。”整个事件发起者是作者本人,这里的“我们”显然是包括作者在内的“中学生”这一群体,具有具体的指称对象。当一个名词性成分的所指对象在说话人看来是听话人明确识别的实体时,该名词成分就是定指成分。从严格意义上讲,例12中“我们”指称对象是模糊不具体的,“念书很用功的人”虽然具有指称性,但是也没有具体的指称对象,范围不好划分,因而在也不是对指称对象性质的表述,两者没有构成复指关系,在语义上不能称之为同位结构。因此,其形式的存在只不过是语言交际语用功能下的一个巧合。
2.第二人称代词与“代2”的同位组构分析
第二人称代词与“代2”常规组构的分析
根据“代1”、“代2”同位组构语料分布表我们可以看出第二人称代词在同“代2”的常规组构上基本上是排斥远指代词“那/那些”的。我们搜集的符合“代1”、“代2”和名词性成分组成的“代1代2名”结构的语料中,“你这NP”同位结构的语料有109例,“你们这些NP”同位结构的有24例,“你们这NP”同位结构的有18例。“你这些NP”共有13条,其中只有一例是符合同位结构,其余都是偏正结构。“你那些NP”有16条,全部是偏正结构。在近汉语的历时发展中“你那NP”同位结构和“你这NP”同位结构曾经长期共存,但是现代汉语中只剩下“你这NP”,“你那NP”消失的原因两者竞争导致的结果,而“这种竞争是由语言的经济原则在支配的”[7](P49)。从人称代词的指示功能上看,之所以第二人称代词排斥远指代词“那/那些”,是因为“你”是强指示词,是面称词。“你”的指称功能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是唤起对方,二是与之对话:
(8)“我觉得你这个人非常不老实。”我盯着老头的眼睛一字一板地说,“就在刚才我在路上随便问了小贩,他出的价……”“那你买他的好啦。”老头打断我,反唇相讥,“也省得我这个不老实的老头让你麻烦。”(王朔《橡皮人》)
例13中“你这人”指的是听话者“老头”,在这里同位结构起到了一个强调的作用,引出后面的谓语部分“不老实”。随后,听话者也用了一个同样的同位结构“我这个不老实的老头”来反击回答,两人都是会话场景中存在的人,因此在复指自己和别人时都选择用“这”构成的名词成分。一般认为远指代词“那/那些”是距离会话场景较远,不在言语表达现场的指示词,指示力量较弱,因此与在现场的第二人称代词的强指示性不相配,因而无法构成同指。
第二人称代词与“代2”超常组构的认知机制
根据“代1”、“代2”组合规律和我们搜集的语料来看,第二人称代词与“代2”的超常规组合只有两例,分别是“你那些NP”和“你们那些NP”:
(9)胖子走到孙国仁面前,冷漠地盯着他,孙国仁惭愧地低下头。“哼——”胖子粗大的鼻孔哼了一声,“我们的声誉、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就是被你这些蛀虫败坏了。”(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
(10)“你到我们那儿去玩吧。”我兴致勃勃地邀请她,又对她吹了通我们院的好玩和我的朋友们的有趣。“我才不想认识你们那些小坏孩儿呢。”她笑着说。“你来吧。”我求她,“你不想认识他们就说是找我的。”(王朔《动物凶猛》)
在上文中,我们也提到单数的第一、二人称代词指代对象单一固定,无法与复数形式的指示词组成的名词性成分复指。在例14中,却存在“你这些蛀虫”这个同位结构是不符合“代1”、“代2”组合规律的,在1中第一人称代词与“代2”超常同位组构中也提到人称代词可以在单复数之间换指,此例中“你”在文章中并不是指“孙国仁”一个人,也包含了孙国仁、刘顺明、主持人等一行人,是典型以第二人称单数指称复数的换指用法,在这里指称对象不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一个包含这个个体的群体,且指称的对象都在言语表达的现场——一间房子里。因此可以与表示复数义的指示词“这些”构成复指关系。例15中,“我”向米兰“吹了”朋友们的有趣,米兰用“你们那些小坏孩儿”来回答显然指“我”也是“小坏儿孩”,另外由下文作者用“他们”来指代,显然“我的朋友们”并不再两人会话的场景中,且米兰并不认识他们,因而在空间上和心理上都有距离存在,所以选择了弱指示词“那些”指示他们。
3.第三人称代词与“代2”的同位组构分析
在我们从老舍,王朔先生的作品中收集的语料来看,第三人称代词、“代2”同位组构的语例非常很少,且没有“他们那些NP”同位形式的出现,是不是“他们”排斥“代2”的复数形式呢,为此,我们又补充了一些从报刊中搜集的语料发现,第三人称代词同“代2”组成的相对于第一二人称代词来说的并不多。在“代1”、“代2”复数形式同位组构中“他们那些NP”有52例,“他们这些NP”有227例。近指代词“这/这些”指示能力较强,远指代词“那/那些”的指示能力弱,因而,近指代词的组合能力比较强。又由于第三人称代词指代对象的不固定性, “他”是个第三者的角色,可以不出现在语言表达的现场。而且当“代1”为第三人称复数时,其前面有时会加一个转指名词,来增强整个同位结构的定制性:
(11)阎锡山跟驻在山西的日军成了一气,又回到太原,把小喜他们那些伪军又编成他自己的军队,叫他们换一换臂章,仍驻在原地来消灭八路军。(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12)那青年道:“那我们就敢提问题了:李如珍他们那些汉奸可该着处理了吧?可不用再等阎锡山的公事了吧?”(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
第三人称代词相对其它两个人称代词来说,指示功能偏弱的。“那”由于是个远离指示中心的远指代词,一般在指示功能上也被认为是偏弱的,即使“那”使得一般名词具有的定制性,但是由于整个结构指称对象范围也是过大的。在所有的名词中,一般专名的定指性最强,指称对象明确,因此在这个结构之前加上专名,使得指称对象具体凸出。
三、结语
总的来说,单数情况下,当“代1”为第一人称代词“我”时,“代2”只能是近指代词“这”,第二人称代词“你”在历时发展过程中曾经出现过“你那NP”的形式,后来逐渐的被“你这NP”所替代,第三人称代词则是根据会话场景的不同根据说话者的心理空间选择合适的近指代词或者远指代词。
但是也有少数的例外,在第一二人称代词复数情况下,远指代词“那”也可以出现在“代2”的位置上,通过上文的分析,我们认为有一下几种情况
1.跟NP的数量义有关。一般来说,复数人称代词后边只能是表示复数(或集合)的名词性。远指代词那“那./那些”只有指别作用,没有距离的限制。
2.与人称代词的游移泛代性有关。这种情况一般是为了达到交际的目的,拉近同听话者的心理距离,使其产生代入感。通常见于“代2”为第一人称代词复数形式时。
3.与语言经济原则有关。语言的运用要简明,当语篇中出现同时出现第一、二人称时,为了加以区别指称对象的不同,可以选择使用“这”和“那“的对称。
[1]克里斯特尔著,沈家煊译,现代语言学词典[Μ].北京:商务印书馆,2000.
[2]韩蕾.指称在现代汉语双名同位组构中的作用[A].语法研究和探索(十二)[C],2003.
[3]徐丹.浅谈这/那的不对称[J].中国语文,1988 (2):32-36
[4]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Μ].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0.
[5]王希杰.数词量词代词[Μ].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
[6]何自然,等.当代语用学[Μ].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2.
[7]樊中元、蒋华近代汉语中的“你那X”.古汉语研究[J]2010(2):49-51
[8]刘衔生.现代汉语同位组构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0.
(责任编辑:谭淑娟)
AStudyonAppositiveCompositionofDoublePronounsandNouns
DONG Pan
(School of Literature,Guangxi Normal Universty,Guili ,Guangxi 541006,China)
Starting from the point of view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this paper fully investigates observed the composition of”double Pronouns” with analyzing of a large number of corpus. And this paper also analyzes some of the extraordinary situation, and that when personal pronouns has no the specific allegations object in the context, the “double pronouns and nouns” cannot be called an opposition structure.
double pronouns and nouns; apposition; composition; cognition
1673-2103(2013)04-0077-05
2013-04-27
董盼(1987-),女,汉族,河南商丘人,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研究方向:现代汉语。
H04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