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岛空间拓展的深意

2013-08-27■冷

决策 2013年2期
关键词:腹地区划经济区

■冷 静

走向深蓝的青岛为什么要调整区划?2012年12月1日,青岛市公布新的区划调整方案,青岛中心城区规划面积由1400平方公里拓展到3293平方公里。在苏州、马鞍山等全国各地行政区划调整渐趋活跃的大背景下,青岛城市拓展空间的深意是什么?

区域竞争“新棋局”

传统上青岛的经济腹地包括胶东半岛、鲁中、鲁西南、苏北、皖北和豫东、豫南等地区。由于地理及交通等方面的原因,城市腹地的拓展本就受到很大限制,而随着天津、连云港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的确立,青岛的腹地空间受到很大挤压,城市生存受到严重挑战。

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核心区的龙头城市,青岛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但从《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来看,青岛市在国家总体区域发展战略中的地位有所下降,与城市当前的实际综合竞争力和港口水平发生严重错位。因此,青岛市需要通过强化自身特色,利用对外开放度、港口岸线、经济基础等优势,积极参与到国家中西部开发战略之中,继续保持自己在港口方面的相对优势,逐步扩大战略腹地范围,在国内区域经济发展中抢占先机。本次行政区划的调整,无疑是青岛应对区域经济挑战的重要策略之一。

随着新黄岛区和市北区的建立,青岛除了在中心城区形成了一个面积超过60平方公里的发展空间外,还在胶州湾西岸形成了一个面积超过2000平方公里的新城区,西海岸经济辐射力度将进一步加大,以前湾港和董家口港为核心的港口经济将会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依托新市北区打造的中心城区现代服务业的强大辐射力和新黄岛区现代海洋产业的超强综合实力,青岛将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高更好的条件和平台。

此次区划调整在区域经济层面上明确了青岛向西、向北拓展的主攻方向,进而巩固城市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地位。

在西北方向,青岛将紧密联系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京津冀经济圈,提高同环渤海沿岸城市合作水平,既巩固传统的市场空间,又开拓新的更大的国内市场发展空间,与天津争夺腹地。

在西南方向,战略指向是强化鲁苏合作,依托204国道及建设中的青连铁路,联合淮海经济区,融入欧亚大陆桥经济体系,加快形成国家中西部开发最便捷的战略基地,与连云港争夺腹地。

在正西方向,依托胶济铁路延长线、青兰高速等交通路网进一步开拓中西部更大的经济发展空间,联合中原经济区,加快形成沿黄流域经济带最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完善区域合作机制,拓展“无水港”布局,在沿黄流域建立广泛的“城市联盟”,确立互利共赢的战略合作关系,推进港口功能、保税功能和口岸功能延伸,发展大陆桥运输,不遗余力抢夺发展空间。

在行政区划调整的大背景下,青岛区域经济发展的思路渐趋明晰,其控制性腹地将为山东全省,共享性腹地将为苏北、皖北和豫北地区,竞争性腹地将为冀南、晋中南地区,拓展影响性腹地将为陕、甘、宁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及陇海线沿线地区。通过经济腹地的拓展和城市生存空间的扩大,青岛的首要目标是跻身国内城市第一方阵。

蓝色经济“龙头”

蓝色经济区在2011年初已经国务院批准,进入国家战略。但是如果没有落地的政策,只是空谈战略就会显得毫无意义。而这次区划调整无疑是受近年来国家海洋战略实施,以及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不断推进的影响而做出的改变,是蓝色经济战略落地的一个重要部分。

以西海岸经济新区为例,是《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建设的新区之一。青岛于2012年初公布了《青岛西海岸经济新区发展规划》,希望通过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建设,培育形成区域经济发展新引擎,为青岛蓝色经济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因素。新区在范围上包括了原黄岛区和县级胶南市,但由于区划未做相应调整,整个发展规划一直无法真正落地,新区也就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这次区划调整无疑是西海岸经济新区更深入调整的标志,西海岸经济新区有望借此进入国家战略层面而享受相关政策,不断争取相关机构和项目落户青岛,并在管理体制、相关政策方面取得先行先试权。

作为国内最知名的海洋城市,青岛汇聚了全国30%的海洋科研机构,50%的海洋高层次科研人才,70%以上涉海两院院士,在承接国家“海洋强国”战略,建设海洋强市上,无疑既得天独厚,又责无旁贷。海洋强市首先意味着在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方面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据此对照,青岛虽是海洋资源和人才大市,但青岛离真正意义上的海洋强市,还有一定距离。要弥补这一差距,首先就必须在行政区划上进行调整,构建海湾型城市发展框架,加快蓝色硅谷、西海岸经济新区、红岛经济区“一谷两区”这三大平台的建设进程,使城市发展从近海走向远海,从浅海走向深海,从浅蓝走向深蓝,为青岛的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根据规划,区划调整后的西海岸经济新区将瞄准天津滨海新区、上海浦东新区等国内一流经济区,统筹整合好西海岸的各类资源,集中发挥政策、产业、园区、开放等方面的综合优势,促进西海岸经济新区尽快做大做强,加快建设东北亚国际集装箱中转中心、国际期货交易中心、国际物流中心、自由贸易港区、山东半岛高端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和滨海旅游度假区。而新市北区要抓住并用好空间规模扩展的机遇,形成市域金融中心、文化创意中心、信息服务中心、会展中心、休闲娱乐中心和旅游商贸中心,加快形成蓝色经济支撑服务体系,进一步提升城市综合功能。

未完成的调整

从青岛的实践和未来发展趋势来看,本次区划调整仅涉及老城区的部分地区和胶州湾西岸,虽然可以部分解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老城区的发展空间问题以及西海岸经济新区的落地问题,然而困挠青岛城市发展的一些更深层次的空间性障碍并没有从根本上实现突破,这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当前的行政区划调整对于青岛来说只能是一个阶段性成果,青岛必须要谋求在行政区划上的彻底调整才能真正拉开支撑青岛发展的大城市框架,为城市的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首先是青岛老城区的发展已日趋饱和,交通拥堵日益严重,城市功能亟待优化调整,人口和产业承载空间亟需拓展。尤其是市南区,辖区面积仅为30平方公里,却是青岛市域的政治、商务、文化、旅游中心,各种高端要素高度集聚该区域,又有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巨大的能量在狭小的空间内得不到有效释放。市南区的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就不能说青岛的行政区划调整已经到位。

其次是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岛主城区偏于胶州湾东隅,而城市中心区又偏于东隅之末端,西临胶州湾,南向黄海,东有崂山,高端要素往东、南、西三个方向都得不到有效辐射,导致优势资源的巨大浪费和长期的南北、东西差距及城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此次区划调整没有涉及建设城市新中心的相关计划,但并不表示青岛不需要培育新的城市中心,相反,加快新的城市中心建设已成为影响城市未来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再次从全市蓝色经济发展的总体布局来看,西海岸经济新区、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是其主要的支撑载体,但区划调整仅涉及到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布局,而蓝色硅谷和红岛经济区尚未考虑在内,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蓝色硅谷的发展规划已于2012年2月公布,红岛经济区的相关规划2013年上半年可以完成,但如果不能在行政区划调整上做充分的安排,两大载体的发展就难有大的突破。

最后,青岛在由半岛型城市向环湾型城市的演进过程中,已经进入环湾大区域的胶南、胶州、即墨三个县级市,由于受不同管理体制的影响,均不能享受与中心城区相同的各项政策,也不能与中心城区进行统一的规划编制与管理,不仅其自身的发展不能加快,整个青岛的发展也受到严重制约。此次调整仅将胶南纳入中心城区的管理之中,而胶州和即墨则显得遥遥无期,这对于青岛未来现代化大城市框架的构建,显然是十分不利的。

猜你喜欢

腹地区划经济区
徒步中国腹地,开启历史之旅
林芝市雷电风险区划
基于“三线一单”的环境功能区划实证研究
川渝传统民居区划的环境蕴意
港口经济与腹地经济互动发展综述
基于SWOT分析法的台州港集装箱运输发展策略
甘肃省主要经济区联动发展战略探讨
图解北部湾经济区同城化
为什么要建设一带一路经济区
“闽越国”腹地的神秘古城——城村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