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后对德国赔款问题的参与及影响

2013-08-15王秀红曹志芳

昭通学院学报 2013年3期
关键词:赔款德国

王秀红, 曹志芳

(1.昭通学院 管理学院, 云南 昭通 657000;2.吕梁学院 离石师范分校 中文系, 山西 吕梁 033000)

一、一战后美国参与赔款夺取领导权

巴黎和会上,签订了《凡尔赛条约》,欧洲各国均怀着各自的目的盘算着对德国的具体处罚。法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处于实际的领导地位。之后赔款委员会确定的德国赔款数额随着各国出于自身利益的权衡而一再被允许降低。1921年1月首次重审并降低的德国赔款总额,使德国初次试探性地号准了英、法、美等国的脉搏。德国意识到赔款委员会各成员国心怀鬼胎,充分利用这一于它有利的条件,开始在赔款问题上进行要挟和消极抵抗。1921年4月,赔款委员会又一次重新规定了德国的赔款总额为1 320亿金马克(相当于330亿美元),分30年付清。并以协约国出兵占领鲁尔工业区为威胁,要求德国答应赔款。德国政府当局迫于再起战事的压力,答应了赔款委员会的赔款要求,并于当年8月偿付了10亿金马克。但由于这些赔款筹措时间紧,大部分是突击向人民征收的各种税款,因而导致德国物价飞涨、通货膨胀,人民苦不堪言,社会矛盾迅速激化。面对德国社会的动荡,英国和美国变得不安起来,英国的均势原则开始遭到了挑战,因为德国内乱直接激化了德法矛盾,“鲁尔危机”算是给当时英美的一次挑衅,而美国却在此看到了介入并管理欧洲事务的机会。“鲁尔危机”发生后,德国古诺政府宣布对法比占领军实行“消极抵抗”,停止偿付所有赔款。政府为了给“消极抵抗”的企业支付补贴,有意大力印制钞票,通货膨胀进一步恶化。德国国内革命运动不断,政局动荡不安,法西斯势力乘机抬头。法国在占领鲁尔矿区期间支付了高达10亿法郎的占领费,而它从该地区运出的煤、铁等矿产价值却远远不够支付占领费。这使得法郎也开始较快贬值,法国政局动荡不安,而且受到国际舆论的道义谴责。此时,战后觊觎欧洲事务的美国开始主持所谓的“正义”,充当欧洲事务(尤其是德法矛盾)的调停者,以此顺利地介入德国战后赔款问题。其中调停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向德国提供贷款。此时的德国迫于财政困难和通胀问题,只好向美国摩根银行贷款一亿美元,并同意召开国际专家委员会重新审查德国的赔款问题。

至此美国顺利夺取对德赔款问题的领导权并在欧洲开始它的经济发展计划。对于美国而言,一战后,它由最大债务国一跃成为最大债权国(1914年时,美国欠欧洲投资者的债务约为40亿美元,但到1919年时,它已成为一个借出款项达37亿美元之多的债权国,到1930年时,这个数字已上升到88亿美元[1](P.661)。战后经济的迅速腾飞使它有了控制欧洲局势的野心。它希望通过德国操控欧洲大局。而主导战后赔款恰恰是美国看好的最佳切入点,简言之就是贷款给德国,扶持德国恢复战前经济状况,通过德国经济的重振和复兴来培养其赔偿战债的能力。从“道威斯计划”、“杨格计划”到“胡佛《缓债宣言》”可以看出美国并不是所谓的中立和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救世主,而更多的是在拓展它的经济,以便在国际政治中树立它的主导地位。

1923年11月30日,成立国际专家委员会,美国芝加哥摩根银行经理道威斯任主席,负责审查德国赔款、研究稳定德国货币和平衡德国预算问题。从此,美国获得了赔款的主要领导权。据统计,从1924—1930年,美国向德国提供贷款约为25亿美元,德国偿债为20亿美元,协约国各国偿付美国战债为26亿多美元。这等于说是主要是 英 美 尤 其 是 美 国 ,在 为 德 国 偿 付 赔 款[2](P.405)。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美国一方面贷款给德国,另一方面讨要各协约国的战债,不仅不用牵动本国金融资本,而且还有近两个亿的利润;这进一步说明,美国在贷款问题上是一箭双雕的。通过贷款给德国,不仅插手欧洲事务,而且确保了贷款的追回,维持了自身的经济发展。

“道威斯计划”的实施确实缓解了德国的危机,使其有能力偿还债务,迫使协约国放弃了对德国蓄意不履行赔款时实行制裁的权力。这一权力的放弃使德国更好的抓住恢复和发展经济的机会,开始发展自身的军事工业,并伺机再次成为军事强国,这也为希特勒法西斯在二战中抛弃一战战罪的包袱,频频撕毁条约,不守信用的劣行种下了孽因。当时的德国也恰恰是因为得到了美国的扶持,经济方面很快有了改观,加之国际政治上少了对协约国的担忧,政治势力迅速膨胀,大大削弱了德国对战争的反思。

由于当时的胡佛总统坚持放任自由的经济政策,给美国的银行家和美联储以很大的权利,所以,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时期,美国都不忘记贷款给德国,以求达到“剪羊毛”的效果。从1924年到1931年,华尔街通过“道威斯计划”和“杨格计划”总共向德国提供了1 380亿金马克的贷款,而德国在此期间总共仅支付了860亿马克战争赔款,德国实际上是得到了一笔美国资助的520亿马克的巨额金融资助,整个德国军事工业得以迅速发展。[3](P.126)通过对德国的扶持,美国不仅实现了在经济上向欧洲渗透的目的,而且加强了从政治上领导和干涉欧洲事务的影响力和能力,大大提升了美国在世界政治中的地位。1932年“胡佛缓债延期”期满后,德国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经济危机的影响,财政恶化,社会持续动荡不安,当然更别说偿还债务了。对于德国的下层民众而言,他们经受一战的浩劫,生活早已疲惫不堪,战败后的赔款、经济危机等问题使得他们本已拮据的生活雪上加霜,民族复仇情绪迅速滋长,急切期盼有一个强有力的政府来主导他们的命运,可以说希特勒法西斯是应运而生。其实,二战的爆发很大一部分责任应该由美国承担,因为一战后美国对德国赔款的主导,也就是唆使赔款的减少和对德贷款的经济扶植,使得德国对本已不满的凡尔赛和约更加不满,甚至因为美国的“怜悯”产生深刻的仇恨;同时,在经济危机前德国经济政治的恢复和发展,进一步催化了德国人对自己的过分自信和削减了对战争罪责的思考。

新当选的美国总统罗斯福为了寻求解决经济危机的途径,先从整顿银行业开始,但只是对经济危机有所缓解,而真正让其看到解决危机的希望的事情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使美国将经济危机的视线和精力转嫁到战争中,美国军事工业中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生产并出售了大量军火,获得了大笔的利润。尽管各史家对二战的“珍珠港事件”起因众说风云,但结果是美国民众的民族情感被很好的激发,危机中的恐慌一扫而光,代之而起的是史无前例的战争激情和势不可挡的斗志。

由于美国的扶持,德国短时间内迅速崛起,拥有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再次寻求国际上的认可与支持成为其政治强大的必要。1926年9月德国正式加入国联,成为常任理事国。为了解决德国的延付赔款问题,1932年协约国召开了“洛桑会议”,规定德国必须交出30亿金马克的赔款和为免除赔偿义务的补偿,且允许德国缓付3年。而德国政府利用美欧等大国间的矛盾,将德国赔款问题搁置封存,而且向人民宣称,凡尔赛条约第231条关于战罪的条款已经取消,将其发动战争的罪责推的一干二净。由于没有受到协约国的真正制裁,所以德国希特勒法西斯上台执政后,变得更加疯狂、更加放肆,直接迈上毁约扩军的道路,策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美国的国际银行家通过国际清算银行又为纳粹德国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扶持,以帮助德国将战争尽可能拖得更长一些。[3](P.139)其中,维也纳黄金和捷克黄金都是通过国际清算银行的方式被德国用于购买战略物资。

二、二战后美国再次主导战争赔偿问题,重新缔造世界格局

战后,美国没有实施让德国在战后支付巨额赔款的“摩根索计划”,也没有让法国制衡德国。而是从自身安全和利益出发,再次给德国以经济援助。马歇尔计划在1948年至1951年对德国援助14.48亿美元。美国规定德国必须在日后归还所有援助款项。不过在签订1953年的伦敦债务协定之后,德国须偿还的援助金额已被削减到了10亿美元。自1951年7月1日之后,德国从马歇尔计划中获得的援助共折合2.7亿美元,而他们只需向华盛顿的美国进出口银行偿还其中的1690万美元。而这些来自于马歇尔计划的贷款主要用于资助中小企业。与其它国家不同的是,用于偿还债务的资金并不来自于本国的欧洲复兴计划基金,而是由联邦德国中央政府预算专门拨款。这种中央政府还款的方式使德国进一步对战争的灾难进行反省,对法西斯主义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对于二战后的德国,除了对几个国家进行了一定的赔偿外,同盟国并没有过分的提出赔偿要求。1945年2月4日至11日的雅尔塔会议提出的原则是:“赔偿首先应该给予那些负担战争主要重担、遭受最严重损失并在取胜过程中发挥了组织作用的国家。美苏英三国首脑认为,在这场战争中盟国所受损失,应由德国用食物赔偿,并以三种方式主要是防止法西斯的复活,重蹈一战的覆辙;其次是想通过德国来制约在欧洲的布尔什维克主义,抑制苏联。战后,英、美、法、苏对德国实行分区占领,成立盟国管制委员会,德国的赔偿以盟国从各占领区拆迁工业设施抵偿。马歇尔重振西欧经济的计划出台后,西方免除了德国赔款。

对于二战后的德国而言,为了在战后重建千疮百孔的国家,再次寻求金融支持,决定重建信赖,开始偿还旧债。因此,重建起来的德国政府,无论是当时的联邦德国还是民主德国,在对战胜国赔偿问题上,几乎达到一致意见,那就是无论如何要把法西斯德国在二战中的战争责任、赔款等作为理所当然之事全部承担接受下来。在战后初期,联邦德国和民主德国同时专门设立了”纳粹战犯追究中心”,按照国际法准则,主动协助配合各个战胜国,积极追究二战中各类战犯、战争责任者的战争责任。与此同时,在东西德国的学校教育中正视历史,实事求是地修改历史教科书,公开地把希特勒法西斯的历史罪恶写进各类历史教材,进行公开揭露与批评,以此把法西斯德国定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直到2010年10月3日,德国还清全部战争赔款,这标志着德国的世纪罪责画上了句号。德国贾申斯基教授表示:“这是一个象征,标志着一战终于结束了。这表明,92年之后,德国愿意偿还其债务。更重要的是,这也显示今日的德国与上世纪20年代和30年代的德国完全不同。”[4]

三、美国对德国两次战后赔款的世界影响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美国之所以操纵两次大战后的德国赔款问题,是因为它看到德国在美国国家利益中的地位。如果说一战后美国政府意识到德国经济的衰退将关系到欧洲政治经济的稳定和美国的投资安全问题,美国银行家试图发展在西欧的经济利益而扶持德国甚至不惜牺牲民众利益为法西斯资助武器和黄金的话,那么二战后的赔款问题应该是他充当世界警察指手画脚的最佳证据。从赔款问题上我们看出了美国一直以来的外交政策,本质上是一种利己主义的经济扩张政策。可以说一战后的世界格局和二战后的世界格局都是围绕美国的国家利益而演变的。因为其经济势力雄厚,所以在国际上纵横捭阖,打着人权、正义、救世的旗号,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经济殖民进一步合法化。

总之,从美国在德国赔款问题上的参与和操纵,我们可以看出美国外交不管是孤立主义还是霸权主义都是为了控制世界经济而不断改变它主导缔造的世界格局。从对德国赔款的主导来看,可以清楚地看出美国所谓的“孤立主义”只不过是想偏安一隅,为日后的称霸世界积蓄力量,而战后的“扶持德国,遏制苏联”的“霸权主义”恰恰是谋求世界领导地位和世界霸权而进行重构新世界格局的构想。同时,美国规定对德国的援助必须由德国偿还,在实现自己经济利益的情况下,吸取一战的教训,让德国人对战争的发动有了深刻的反思。可见,美国的政治野心是随着其国力的强大而不断膨胀的,它对世界格局的影响,很大程度上不是强权政治而是靠经济的怀柔来实现的。

[1]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阿瑟·林克,威廉·卡顿 .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

[3]宋鸿兵.货币战争[M].北京:中信出版社,2007.

[4]崔向东.德国一战赔款:十万吨黄金与92年[J].历史(广角镜),2011,(1):44—47.

猜你喜欢

赔款德国
The Wolf and the Seven Little Goats
德国豹2号
四川推出农业保险赔款支付“一卡通”机制
田地被淹蔬菜减产 排水不当赔款六千
德国调解制度
德国绿色增长何以持续
基于Beta族的相关贝叶斯模型在准备金中的应用
德国弃煤的烦恼
纵观晚清赔款史
基于GPSJ1过程下的未决赔款准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