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府主导产业集群区域品牌构建研究*

2013-08-15赵存丽

税收经济研究 2013年2期
关键词:集群区域政府

◆赵存丽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集群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形式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竞争优势和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方式。尤其是政府主导推动产业集群发展已成为当前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但在产业集群发展的初始阶段,由于集群吸引力不强而导致产业集群度较低的现象也很普遍,多数特色产业园出现了产业有园无群的现象。究其根本原因是产业集群没有形成强有力的区域品牌,尤其是在产业集群的打造过程中过分强调了区际流动的劳动力、技术和资金等要素,忽视了影响产业区域内聚力的区域品牌因素,导致产业集群发展缓慢。

一、区域品牌在产业集群发展中的作用

区域品牌是指产业在区域范围内形成的具有相当规模和较强制造生产能力、较高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企业和企业所属品牌的商誉总和。作为产业集群的品牌,区域品牌主要有两个重要的要素特征。一是具有产业集群的属性特征,其构成要素包括区域地理、资源、人文特征以及产业特色等。二是区域品牌具有品牌的属性特征。包括品牌的专有性、识别性、资产性特征以及特有的规模效益性特征等。实践证明,产业集群发展较好的经济发达地区正是区域品牌发展相对较好的区域,区域品牌的建设对产业集群的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1.增强区域的核心竞争力,提升地区产业集群的整体形象。在全球竞争的挑战下,区域经济发展与成功的企业一样,只有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才能在经济发展中立于不败之地。迈克尔·波特在《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中提出了企业的一般竞争战略或基本竞争战略理论。波特认为企业的基本战略可以归纳为三种具有内部一致性的战略: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集中战略。区域品牌的形成与企业三大竞争优势的目标具有极强的内在一致性。通过产业集群化和区域品牌的塑造,大量企业空间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区域品牌,这个区域品牌就代表了集群内企业规模、生产能力、盈利能力、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等外在形象,使三大战略的优势更加明显,其他地方难以模仿,从而增强了区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2.促进区域内企业获得协同效应并形成共同进化机制。区域品牌的建立本质上是建立一种良好的制度环境,它能促使企业间不断深化分工,加强合作和创新,获得经济上的协同效应,并促进了企业群的共同进化。以绍兴轻纺、温州鞋业和嘉善木业产业集群为例,这些集群内的企业都具有良好的专业化协作生产方式,并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每个企业就像一部机器的零件一样协同运转,自发形成了共同进化机制使集群得以发展。

3.促进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区域品牌的建立不仅能加速相关产业的发展,还能推动区域内其他产业的发展。法国著名的品牌管理权威诺尔·卡菲勒教授认为,品牌是企业价值的源泉。而区域品牌则是一个地区内企业群永久的价值源泉。以我国青岛家电区域品牌为例。青岛家电集群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以海尔、海信、澳柯玛等核心,大批消费类、投资类、元件类等中小型配套加工企业、研发机构、服务型企业聚集周围的多核式产业集群。其发展历程就是典型的先做品牌再发展集群的路子。企业通过品牌创建,形成核心产业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的格局,进而形成强有力的品牌效应和规模效应,推动集群品牌的形成和产业集群的发展。

二、我国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类型和形成模式

目前,从我国区域品牌的主要特征和存在形式可以将区域品牌分为三种基本类型,即法律认可区域品牌、行业认可区域品牌、市场认可区域品牌三种形式。法律认可区域品牌是指通过集体商标或者原产地商标以法律认可形式对品牌进行认定管理,集群内企业共享区域品牌。如福建“安溪铁观音”原产地商标,顺德“顺德家电”集体商标等。行业认可区域品牌是指国家级政府部门或行业组织(协会、商会等权威组织)认证颁发的区域品牌。品牌认定和存在形式上无商标,主要是上级行业协会授牌形式。品牌发育和运作依托政府和行业组织。这是目前在国内较为普遍存在的一种特殊的区域品牌存在形式。如获得“中国鞋都”称号的晋江、温州等地就是基于国家政府部门或全国性行业组织为区域内“安踏”、“匹克”、“红蜻蜓”、“康奈”、“361”、和“奥康”等产品进行知名鞋业名牌产品认证,才创造了强有力的区域品牌。市场认可型区域品牌是指产业集群优势得到市场(购买者)高度认同,形成的区域知名效应。品牌的认定仅在市场上有一定口碑影响,并无实际商标,行业协会也没有进行专门授牌,主要以市场的自发认同形式存在。如义乌小商品、嵊州领带、金华火腿、永康五金、兴城泳装、温州打火机等产业集群的早期阶段就是这种模式。即在产业集群内部的企业独自拥有自主品牌,通过产业特色的规模效应形成了一种完全自发演变的区域知名效应。这种区域知名效应法律上不属于品牌范畴,但是在国内外却有极强的市场影响力,吸引力,使这一地区成为一个品牌的代名词。

从上述区域品牌的类型可以看出,区域品牌的形成主要是基于如下三种模式,即政府主导模式、企业主导模式和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区域经济的发达程度和区域品牌的发展现状决定了在创建区域品牌的过程中,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扮演的角色不同。

1.政府主导模式。即政府在创建区域品牌的过程中具有领先意识和强势能力,在建立集群的初期就已经为区域品牌进行了定位。然后制定规划目标,主导区域品牌的打造。如目前各区域政府推动的特色产业园区,基本上就是由行政力量划定特别的地域,确定集群的发展方向和特色,吸引在该行业的领军企业或大企业以及配套企业入驻,政府部门通过提升区域形象知名度推进产业集群的发展。其特点是政府推动型。

2.企业主导模式。即企业本身作为主体,具有创建区域品牌的意识和能力,同时具备形成区域品牌的动力机制和竞争优势,拉动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形成。在这种模式中,一方面集群内企业是行业的领军者,具有品牌产品,同时还具备带动区域内企业创建区域品牌的实力,区域内的其他中小企业围绕领军者进行经营活动形成区域品牌。另一方面集群内企业没有领军者,而是由若干生产同行业企业组成,通过规模效应形成较强的市场产品竞争力,促进区域品牌形成。总之,企业主导型区域品牌创建方式的特点是企业拉动、政府和行业协会扶持。

3.行业协会主导模式。在这种模式中区域品牌已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区域内的政府、企业、行业协会等所有主体都充分认同区域品牌的重要性,且都具有很强的区域品牌意识,大家共同主动地推动区域品牌的发展,但行业协会在其中扮演着最主要的角色。各种行业协会是区域品牌形成的经营与管理者。商会和各种行业协会等中介组织在区域营销活动和区域品牌的构建中承担推动者角色。通过专业化功能建立区内企业产品目录、推动专业市场的建立、制定区内行业标准和区域品牌的使用章程或规定,同时通过这一系列的有计划的经营管理活动推销区域产品、推广区域品牌的形成。其特点是服务型创建方式。

三种模式表明,在区域品牌打造过程中,包括政府、企业和行业协会等不同主体在区域品牌发展过程中参与程度和扮演的角色不尽相同。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在每种模式当中都有地方政府的有形之手在推动。政府作为区域品牌形成的主要推动者,无论是何种角色定位或者影响方式,其作用是不可替代的。这种作用形成了产业集群和区域品牌构建的动力机制。

三、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角色

基于上述分析和地方政府的经济、管理职能,区域品牌建设中的地方政府角色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战略规划引领。作为区域品牌建设的主导者和领航者,地方政府承担着区域品牌建设发展规划的制定,对实施名牌战略计划进行宏观指导等不可替代的作用。

2.提供公共物品。一方面政府的公共属性决定了政府部门具有打造区域品牌并进行管理的职责职能。政府通过对区域产业优势、区位优势、人文优势等影响区域品牌创建因素进行定位和识别,进而对创建区域品牌的动力机制进行政策支持,提供必要的公共政策。另一方面,政府的经济职能要求政府要把区域品牌作为一种公共产品产权进行管理,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强区域品牌的资产性,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3.科学配置资源。地方政府作为所辖区域的行政管理机构,通过人才、财政、金融等政策扶持,完善基础设施等生产要素配置以及加强行业协会发展等多种措施科学引导资源配置,推动区域品牌建设。

4.依法监管市场。市场监管是政府经济职能的重要内容,区域品牌的创建和维护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离不开政府的监督和管理。尤其是品牌保护机制方面,政府作为市场秩序的维护者承担着为区域品牌的各类巿场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整顿和规范巿场经济秩序等职责职能。

四、区域品牌建设中发挥地方政府作用的途径

地方政府在区域品牌建设中的角色并不是单一的,既是主导者又是推动者,还是市场秩序的监督管理者。从这些角色出发,地方政府可通过以下途径发挥作用:

1.明确区域发展定位。在政府主导下的产业集群建设中,明确区域品牌的定位是政府的首要职责。一方面要对区域的经济特色进行识别,通过竞争优势分析,提出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另一方面,要加强产业发展的引导,通过制定完善的产业政策体系,以品牌建设引导产业结构调整,并融入鲜明的产业集群特征,确立清晰的区域形象定位。

2.强化政策支撑。市场经济下,政府的引导作用需要通过政策来实现,因此在区域品牌建设中更需要制定相应政策措施进行引导推动。包括对实施名牌战略的企业给予相应的激励和政策优惠。通过制定相关财税政策、金融手段对区域品牌建设给予财政资金补助、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倾斜和帮助,为吸引外来企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空间和动力。同时,还要建立产业集群中企业合作竞争机制、良好的利益调节机制和公平的利益分配机制,为集群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3.加强品牌的监督管理。首先是注重区域品牌的注册与使用,使品牌合法化。其次,为避免“公地悲剧”,政府部门应在品牌维护中应发挥监督和维护作用,对集群品牌制定相应的保护机制,以平衡集群内企业的竞合行为。最后还要建立品牌发展的全程服务机制,在区域品牌创建、维护、发展、延伸的各个阶段都用制度来保障。

4.加强政府营销。地方政府应整体规划确立区域品牌政府营销活动,成立专门营销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整合区内政府营销资源打造协同平台加强开展整合营销传播,将区域品牌大力推广。可以综合利用国内外和省内外不同层次的媒体进行多方位的宣传,采取形式多样的传播渠道进行营销推广。宣传产业集群特色,扩大区域品牌影响力。

总之,政府主导下产业集群区域品牌的培植和建设是当前产业集群发展的重要内容。尤其是应该成为政府经济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责,通过明确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定位,科学选择区域品牌构建模式,通过积极建立和完善区域品牌的多元培育机制创造强大的区域品牌促进产业集群的发展。

[1][美]迈克尔·波特著,李明轩译.国家竞争优势[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2]熊爱华,汪 波.基于产业集群的区域品牌形成研究[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3]吴水龙,胡左浩,黄尤华.区域品牌的创建:模式与路径[Z].中国软科学(增刊)2010.

[4]周 华.区域品牌建设与政府角色定位研究[J].商业时代,2010,(4).

[5]Porter,M.E. Clusters and the Eeconomics of Competition[J]. harvard business review,1998,76(6).

[6]Henderson.J.C.Uniquely Singapore.A case study in destination branding[J]. Journal of Vacation Marketing, 2007,13(3).

猜你喜欢

集群区域政府
分割区域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依靠政府,我们才能有所作为
政府手里有三种工具
基于严重区域的多PCC点暂降频次估计
区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