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压封闭引流技术联合药物冲洗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护理体会
2013-08-15涂晓慧
涂晓慧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浙江 温州325000)
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感染往往不局限于单个间隙,而是向邻近组织和间隙扩散,引发多间隙感染;有效的抗感染治疗以及适时的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口腔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常规方法。严重的口底、颈部多间隙感染常需作广泛切开引流,并采用多个手术切口,而且需要长时间换药,方能愈合,术后患者面颈部遗留明显瘢痕[1]。我科自2011年1月以来,利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VSD)进行负压引流及局部抗感染冲洗治疗口腔颌面多间隙感染10例患者,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10例颌面颈部间隙感染患者,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54~75岁,平均62.3岁。8例为牙源性间隙感染,包括翼颌间隙伴颞下间隙感染3例、翼颌间隙感染1例、口底蜂窝织炎4例;2例为腺源性口底蜂窝织炎。负压封闭引流装置采用国产的内部含有多侧孔引流管的聚乙烯酒精水化海藻盐泡沫及半透膜,其它附件包括断流器、三通接头、单通接头、连接管、附冲洗管。
1.2 方法 患者术前首先行B超或CT检查,确定脓腔范围、大小、位置。在全麻下,根据脓肿切排原则[2-3],切开脓腔,钝性分离至脓腔深处。尽可能彻底将脓液排出后,用碘伏液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将VSD材料按创面大小或略小于创面修整后,塞入脓腔,从切排口处将VSD引流管引出,间断缝合切口,擦干周围皮肤,将生物透性薄膜粘帖在创口周围,封闭引流管时采用系膜法,保证不漏气,以便创面和创腔形成真空。将VSD各个部件连接恰当后,予持续负压。术后定时用醋酸磺胺米隆溶液和生理盐水交替冲洗创口。
2 护理
2.1 引流管道密闭性检查和处理 每班护士要保持负压引流系统呈密闭性,各管道接头连接要紧密牢固,不能有松动。术后对引流管做好管道标识,妥善固定。密闭性检查有两种方法:(1)引流管内有随气压上下波动的气泡状液柱,说明管道密闭无漏气,负压有效。如果液柱无波动或压力数字显示为零,则管道有漏气;(2)查看VSD敷料下引流管管形:如管道密闭负压存在,VSD敷料紧贴颌面颈部创面,处于压缩状态,管形突出敷料表面;若管形消失,则表明管道有漏气,无负压。认真检查各连接口及连接管漏气口处。如为创腔接口处漏气,用两张适当大小的半透膜在导管两侧互相粘结,以达到密封目的。医师也多主张术中间断缝合创口,有利于保持密封性;如为引流管连接引流瓶处接口松动或松脱,需要在严格无菌操作下进行重新更换引流瓶,不可直接重新连接接口。引流管道如有引流不畅,检查密闭性,改为中心负压吸引。患者术后予头颈正中位或偏向健侧,防止压迫、扭曲、折叠管道[4]。
2.2 开放负压和创腔冲洗护理 术中留置高渗液体在脓腔中,术后0.5~2h暂时夹闭引流管。之后开放引流,持续不断开放负压吸引,对卧床病人,将引流管接中心负压,负压为50~60kPa;能下床的病人,可采用中心负压与自带负压瓶(50~60kPa),护士进行创腔冲洗,每隔3~4h关闭VSD负压,灌冲醋酸磺胺咪隆液5~20ml(根据脓腔大小),放置10~20min;然后开放VSD负压,用50ml生理盐水灌洗脓腔。引流液术后3h内qh记录引流量、色,每班记录1次,一天3次。每24h记录总引流量和冲洗总量,引流量为总引流量减去总冲洗量。若需要冲洗,需二人合作,关机且近端管道夹紧,防液体倒吸。本组病例均为一名护士操作冲吸。
2.3 呼吸道护理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术后的重要环节[5]。术前患者颌面颈部局部肿胀均较明显,虽进行VSD切开引流,肿胀不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术后要严密观察患者呼吸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有无呼吸困难。监测封闭引流管是否有血块堵塞,如发现引流不畅,引流管接中心负压。有1例患者术后颈部肿胀,呼吸困难,为气管压迫所致,行紧急气管切开后,转危为安。
2.4 感染控制 本组有8例牙源性间隙感染,2例腺源性感染。切开排脓术后早期,由于肿胀明显,张口受限,有8例患者无法顺利经口进食,采用注射器连接延长管口内注食,减少了食物在口内长留的时间,减少了口内感染的机会。鼓励患者多进水,并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且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必要时静脉营养支持,补充消耗,增强抵抗力。本组患者未发生术后口内再并发感染;保持引流管系统低于创面,每天更换引流瓶,负压引流外管道每周更换一次,生物透性薄膜粘帖每周更换两次,如有渗血渗液,及时更换,操作严格无菌;将术中脓液常规送脓液培养及药敏实验、抗酸染色细菌涂片及引流液病理涂片检查,入院当日全身症状严重者,行血培养检查。所有病例均给予足量抗生素行全身抗感染治疗,以及营养支持、纠正水电解质失衡治疗,平均使用4.3d。
3 结果
10例患者均在负压封闭引流和局部磺胺米隆冲洗后次日局部疼痛明显减轻,肿胀明显消退,全身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3例患者在术后第3d,创口已无明显红肿压痛,冲洗液清亮,全身情况良好,予以拆除引流装置;5例患者在术后第5d拆除引流装置;创口引流量均在引流术后第1天达到最大值,引流术后24h引流量平均为55ml,切口引流量均在术后3d迅速下降,平均在术后4.1d拆除VSD装置;平均伤口愈合时间为10.1d。其中1例患者术后第9天创腔感染复发,经二次切排手术,拔除病灶牙,创口愈合良好。经过长达2月随访,全部患者均愈合良好,均可进行正常社会活动。
4 讨论
利用VSD引流套管的优越性,将局部抗感染冲洗相结合。负压引流同时,用注射针筒将醋酸磺胺米隆抗生素溶液注射入创腔应用到局部,用50ml生理盐水局部冲洗,将脓腔内的脓液和之前的抗感染冲洗液在负压下引流出,操作简便。VSD缩短了治疗时间,减少了抗生素全身用量。文献报道间隙感染平均愈合时间为10.8d[1],而此次临床研究平均愈合时间为10.1d;避免了死腔形成;减轻了病人的痛苦,并减少了工作量。一次负压封闭引流可以保持有限引流5d左右[2],5d内不需要更换敷料。通过观察表明,对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的患者,应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结合局部抗感染冲洗,具有提高临床疗效,减少间隙感染并发症,减少抗生素应用,同时也减少住院时间,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姚宏,曹健.小切口负压吸引引流治疗颌面颈部间隙感染的对照研究[J].口腔医学研究,2011,27(6):511-513.
[2]LARRY J.LARRY J et al,.Contemporary Management of Deep Infections of the Neck[J].J Oral Maxillofac Surg,1993(51):226-231.
[3]Michael Lypka,MD et al.Dentoalveolar Infections[J].Oral Maxillofacial Surg Clin N Am,2011(23):415-424.
[4]裘德华.负压引流技术[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132-135.
[5]郑顺友,朱形好,李智渊.口腔颌面部术后气管置管失误原因和教训[J].温州医学院学报,2004,34(3):175-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