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2013-08-15张新华

陕西开放大学学报 2013年4期
关键词:双师型双师培训

张新华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陕西 西安 710119)

众所周知,一个国家国运的兴衰、国力的强盛,关键在教育,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日本和德国经济上的快速发展与职业教育的关系已被众多国家所认可。所以对正在崛起的中国来说,教育改革的关键就是职业教育的重大改革与快速发展。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和我国二十多年的职教改革探索的实践均已表明,“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与培训质量是职业教育质量的关键所在。事实上,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整体水平远远跟不上国家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步伐,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紧缺成为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瓶颈。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途径就是要大力加强“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一、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内涵解读

“双师型”教师是中国职业教育界特有的概念,在职业教育界无论是理论工作者,还是实践工作者,对“双师型”教师的认识与理解一直未达成一致,“双证书论”、“双能力论”、“双融合论”、“双职称型”、“双素质型”、“双层次说”等就是从各自不同角度予以解读的典型观点。严格意义上讲,“双师型”教师应该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能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较高的专业操作示范技能和较强的科研能力,具有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知识与能力结构的专业教师。显然,“双师型”教师并不是教师与工程师的简单叠加,也不能简单的理解为既具备教师的能力,又具备工程师的能力。从工作对象来看,工程师面对的是物,而“双师型”教师面对的是有思想、有感情的人。从知识和能力看,工程师须知生产的基本知识和操作要领,并能实际操作,而“双师型”教师必须将生产、管理的知识和能力吸收内化,并能有效地再现,传授给学生。这就要求“双师型”教师,不但要熟悉操作过程,而且要精通原理,并使学生掌握技能技巧。[1]因此,“双师型”教师在知识、能力和素质等方面是一个有机的融合体,这个标准就决定了“双师型”教师成为了职业人培养的中坚力量。

二、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培训的现状分析

我国职业教育风风雨雨走过了二十多个年头,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且创新与改革的势头不可阻挡。粗略的对我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现有培训模式进行梳理可以发现,数量堪称世界第一,其框架也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些影响力较大的培训模式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又特殊的影响。如校本培训模式、企业实践培训模式、多元化合作办学培训模式、高校进修模式、教师自学成长模式以及有效教师培训模式等,都已经形成具有一定的特色的体系,而且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深入研究不难看出“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一)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对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标准的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在职教师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双师型”教师的评价标准对“双师型”教师的团队建设、队伍结构建设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目前,国家“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从而造成政府主管部门以及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在“双师型”教师行政管理与业务管理上的偏颇,最典型的莫过于“双师型”就是“双证型”,以及每个教师都要成为“双师型”的观点。事实上,实际操作标准上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参与“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积极性。

(二)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实践场所和实践机会严重缺失,造成了主观愿望与培训操作上的明显脱节

尽管我国《职业教育法》已颁布多年,但基于国情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职业教育学校或机构的现实,愿意与学校联姻的行业企业并不多,更为敏感的是国家教育政策法规中没有出台对企业和有关事业单位的相关要求和政策制度。大多数行业企业不愿意接受学校的课程教师参加企业一线的顶岗生产实践,国家政策规定教师的科技开发、社会服务职能,并没有在大多数学校或行业企业得到真正落实。因此,真正通过行业企业实际锻炼从而使专业实践能力得到显著提高的学校教师数量并不太多,有些培训工作呈现的尴尬局面已经司空见惯,默契已经成为校企双方的共识。因此,从根本上解决实践环节的落实问题才是教师培训的关键。

(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技能培训的支撑体系不够健全,许多培训中的计划内容与实施方案无法得到有效落实

通过实践锻炼和相关培训是当前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但目前“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支撑体系不够健全。职业学校专业门类繁多,参差不齐,组织“双师型”教师的专门培训操作困难,运作成本高,且培训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事实上,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来源上的转行暂且不谈,仅教学任务而言,多课头、多课时、多任务的庞杂性,足以使一个教师成为运转过程中的一台机器,根本谈不上“双师型”教师培训活动的有效化。此外,由于办学条件的客观原因,多数专业课教师外出培训与交流的机会很少,部分教师从未外出参加过培训学习,导致教师不了解新的职教精神,缺乏现代职教理念,[2]更谈不上技能技术上的有效提升。所以,教师培训过程的保障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结构的不合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培训方案的实施力度

由于我国职业学校办学条件上的先天不足,理论教师偏多、实习指导教师不足成为所有学校的共同焦点。许多职业教育研究资料表明,职业学校半数以上的教师是从学校毕业后直接上讲台,大都缺乏实践经脸,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强,不能给学生良好的技术示范和指导。具备实际工作经验和技能的骨干教师和专业教学带头人匮乏,许多高精尖技术技能教学任务得不到落实,实训教学往往只能满足于一般性技能训练,不能很好地满足职业教育教学的特殊需要。此外,有些新进教师才开始接触实践,他们感觉到“双师型”教师的目标要求比较高,达到目标困难也较大,从而产生畏难情绪,不愿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从而使众多的教师失去了培训工作的原动力。[3]

此外,外聘企业技术人员的管理机制上的不完善、培训条件不足以及切实有力的激励机制的缺乏等都是“双师型”教师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的创新思考

在我国,由于职业教育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的出台,尤其是《国家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对职业教育的战略性定位,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都在积极探索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大家在一定的程度上都总结出了具有特色化的培训模式。“政府主导、主体提升、平台驱动”就是一种正在探索的值得关注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

(一)政府主导是“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运作的先决条件

众所周知,“政府主导”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个敏感专用词,虽然褒贬不一,但针对中国目前的职业教育的发展现状来说,我们认为,目前职业教育的研究成果中还没有一种能够替代“政府主导”下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事实上,这种模式的根本就在于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必须由政府教育主管部门来实行,统一政策、统一管理、统一财政、统一考核、统一监管、统一方式。这种实质意义上的主导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运作的先决条件。

1.统一政策,就是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必须由政府出台一系列的相关共性政策,如文件的颁发、活动的选定、专家的聘请、资源的开发、奖惩的认定等。

2.统一管理,就是由政府主管部门统一定调、统一规划、统一指导、统一证书、统一考核、统一标准等。

3.统一财政,就是教师的培训专项经费应该由政府部门在调查研究以及借鉴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统一使用,比如培训平台的搭建、资源的建设以及重要设施设备的购置等。

4.统一考核,就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必须实行科学而有效的考核制度,在政府的主导下,使考核的结果更具权威性和有效性。

5.统一监管,就是在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中,不管是行政机构,还是教师个人、学校群体都应该在政府部门的监管下,使培训工作真正起到业务能力提升与专业成长的作用。

6.统一方式,就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方式在大的框架下统一进行。各自为战、缺少合作与协同的现象是中职教育发展的最大忌讳。因此,“双师型”教师培训方式的统一是中职教育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主体提升是“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运作的关键条件

校企合作的“双主体”办学模式已经被众多学校的职业教育办学成果所证明。诚然,“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实施更需要学校主体与企业主体的合力作用,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学校的主体主要在于被培训者专业与课堂理论上的提升与发展,而企业主体主要在于被培训者实践技能以及实际操作能力上的技能化、技巧化。因此,我们认为,目前国内没有哪一所学校,哪一个培训机构,能够解决全国中等职业教育14400多所学校专业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靠一所学校、一个地区无法解决培训过程所需求的名师名家、完善的专业设施设备、众多的技能大师等。显然,摆在我们面前的艰巨任务就是如何将这14400多所中职学校以及可以贯通的1269所高等职业院校的师资进行整合,将全国成千上万的星级行业企业的实践与实训资源进行挖掘,通过各级政府主管部门的主导作用,形成以网络化培训平台为主体、学校与企业为两翼的“双师型”教师培训方式。这种模式的关键就在于培训平台功能的有效发挥以及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优势组合上。基于这种方式,学校教学管理的运行机制、校外名师名家的引进机制以及企业高端技能大师、一线技师的现场教学等都显得尤为重要和关键,比如优质教学资源的建设、引入与共享,教学名师以及专家的专题讲座与指导,技能技术的行家指导与环境熏陶,实践技能的训练与提升等,都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培训提高的重要途径与手段。由此可见,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各自优势作用的发挥是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关键之所在,失去了任何一个主体,教师的培训工作都会走向极端,离“双师型”教师的培训目标愈来愈远。

(三)平台驱动是“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运作的根本条件

近年来,各行各业的职工培训活动一浪高过一浪,虽然形式多样,各有千秋,但网络化的平台管理已成为大家的首选。随着各种现代网络技术以及管理软件的投入运作,各式各样的网络培训系统逐一亮相,其强大的功能与科学管理是以往任何一种培训方式不可比拟的,如“京师教育在线”和国家教育行政学院网络培训平台的远程网络培训系统,在技术手段上的先进性以及课程资源的丰富化等方面的强大优势,足以说明了平台管理在“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中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由管理运作系统、资源共享系统和咨询服务系统三大部分组成,其中,管理运作系统包括:文件政策系统、项目选择系统、注册缴费系统、作业提交系统、终结评价系统、证书生成系统等子模块;资源共享系统包括:学校主体资源、企业主体资源、优质共享资源、社会征集资源等子模块;咨询服务系统包括:项目咨询、学习咨询、资源咨询、证书咨询等子模块。三大系统的有机结合,从根本上实现了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的基本目标。“双师型”教师培训网络平台是一个以培训教师为主的管理平台,“双师型”教师在职培训的一切管理活动在这个平台都可以予以实现。参与培训的任何一个学员,只要登陆平台后,就可以利用平台各模块的强大功能实现培训目标。以管理平台为例,文件政策系统主要为学习者提供在职培训的相关文件及政策支持,使学习者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基本要求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项目选择系统是指培训主管部门为学习者提供多种培训项目,以供参与者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或课程教学进行选择;注册缴费系统是指学员选择培训内容后必须在网上注册并按提示程序缴纳规定的自费费用;作业提交系统是指学习者根据学习要求以及学习计划到培训主体学校、主体企业以及资源共享系统学习中要求完成的形成性考核作业提交的系统,学习者只有在这个系统提交了形成性的考核作业并得到了教师的批阅获得规定的成绩后才能生成过程成绩,作为整体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终结评价系统是指学习内容结束后,学习者申请终结性考核,系统自动生成考核试题,学习者在规定时间完成后,按提交按钮,系统将自动评卷给出成绩;证书生成系统是指学习者选择的培训项目规定的课程成绩全部合格后,按证书按钮,系统将生成项目培训证书并可以打印出来作为依据。透视培训平台的支持服务,不难发现,这是一个专为“双师型”教师培训而建立的学习与管理平台,从培训宣传、注册报名、缴纳培训费、过程考核、终结评价以及证书发放等方面网络平台都集于一体,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优势,所以学员培训活动全程是与网络平台捆在一起,包括学校主体和企业主体的学习管理与成绩都是通过平台提交的,离开网络平台整个培训工作是不能正常进行的。

四、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创新模式引发的策略分析

(一)政府主导“指挥棒”作用的有效发挥

借鉴政府主导模式下的成功经验,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会同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以及财务等部门要将职业教育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纳入职业教育发展的整体规划,联合制定中等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政策和法规,按层次、分步骤、有计划地提升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尤其是通过政府的一系列具有积极性、建设性和支持性的权力作用导向,使职业学校的教师有机会真正实现到企业挂职并深入企业实践,从事企业一线生产管理及技术技能性工作,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环境下的教师实践能力。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出台具有法律效能的行业企业管理机制,将行业企业真正纳入到“双师型”教师的实践主体培训中来,最大程度地为教师的技能技巧方面的成长提供充足的实践场所与培训基地,这样才能有效地为职业教育培训出名副其实的“双师型”队伍。

《国家十二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中指出:“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因此,建立职业学校教师任职资格、职称评定标准,并设立单独的评审机构,采取相应的评审办法,充分体现职业学校的特点。从创新理念出发,打破教师系列职称和工程技术系列职称无法互评、流通不畅的局面,对那些具有一定工程技术能力的专业课教师进行专业技术职务的认定,凡是达到规定标准的教师均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坚决克服以普通学校教师的科研标准来衡量职业学校教师的偏激做法,强调职校教师的应用性、实践性研究,把教师的技术革新获奖成果、应用性项目研究成果、教材实物、教学课件与模型等作为职业教育教师科研成果认定的主要内容。与此同时,政府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积极做好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的调研与论证工作,提出改革现行评审制度或设置“双职称”评审渠道的具体方案,以便强化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有效建设,尤其应尽快出台一系列“双师型”教师的教师资格制度、职业技术资格证书以及职称评审制度实施的可行性操作办法,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搭建企业的实践平台。一方面可以由政府出面选择一批企业作为教师企业实践基地,统一组织企业主体培训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利用已经参与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企业来接纳教师的实践活动。诚然,对于职业学校来说,也应该在政府的引导下,积极加强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采取多种激励措施,使更多的教师把到企业参加实践活动当成一种内在的需求,更多的企业把接纳教师到企业实践学习当做一种使命与荣誉。

(二)学校企业“双主体”责任的有效体现

众所周知,“双师型”教师是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都有较高水平或造诣的教师群体,承担着较一般教师更为繁重的工作任务。因此,应制定“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从用人机制、投入机制、物质保障机制改革入手,建立“双师型”教师成长的良性循环,为“双师型”教师的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一是加大“双师型”教师在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教学能手、中青年骨干教师的评定分值;二是优先选派“双师型”教师外出参观、学习考察、访问、进修、培训和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三是优先考虑“双师型”教师的年终考核评优、岗位聘任、申报专业技术职务、酬金标准的晋级等;四是在岗位津贴和课时津贴等方面提高“双师型”教师的基础标准;五是对于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的教师,给予精神上的鼓励和津贴分配上的倾斜。

通过多种创新性的培训形式,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和行业企业中的能工巧匠、技术骨干来校担任实践环节教师,使他们能够将生产、科研第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及社会对从业人员素质的新要求传给学校一线教师。此外,行业企业在条件和时间都能满足的情况下,将培训教师集中到行业企业进行现场培训,有计划、有目的的进行重点、难点和关键知识的讲解与解析。尤其是为参加培训的教师提供学校教学过程中疑点、焦点问题的解决机会。一是利用寒暑假时间对在职教师进行培训,向教师传授技能技巧和前沿技术;二是安排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到企业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技能大师学习,提高开展科研活动和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聘请职教师资培训基地专家和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来校做导师。在“双师型”教师培训中,要从受训教师所教专业科目的岗位能力需要出发,针对教师的实际能力状况来设计培训课程和内容,突出教学的实践性环节,使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技能水平有所提高。校企合作、产学合作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提供实践场地、推荐工程技术人员来校担任导师等形式,为教师增加了参加生产实践和指导实习设计的机会,有助于教师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实践能力的迅速提高。[4]

(三)平台驱动“内驱力”能量的有效调动

长期以来,教师在职培训教育与职前培养教育一样重要的理念一直为教育界所公认,但现实情况事与愿违,培训过程的问题层出不穷,培训效果不太显著。主要问题就在于培训过程的监管与考核出现了问题。所以,信息化时代,依靠网络平台的信息技术管理是解决以往老大难问题的有效途径。可以将整个培训的管理工作依赖于平台,比如项目的启动、学习者报名、过程考核、证书生成等全部在网络上完成,这样就能最大程度的调动培训教师学习的积极性,重视学习、重视网络、重视技术、重视活动,从根本上实现“双师型”教师培训的根本目的。

“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平台,在统一建设、统一管理的框架下,平台资源要以职业教育界的名师名家以及中国教育学会、中央教科所、全国教学指导委员会等具有一定影响力和声望的知名学者为主体,有计划、有目的、有系统、有意识的开展平台培训资源的建设工作,最大化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的共建与共享,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平台在培训工作中的聚焦点与凝聚力作用。

总之,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的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长线工程。为了实施好这一工程,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应组织相关专家学者开展研讨工作,在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根据地域的实际特点,规范区域职能范围下的“双师型”教师内涵、外延,培养的原则、途径以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管理机制、评价办法和激励措施等,积极探索与完善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模式,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主体提升、平台驱动”模式在信息化时代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工作中的优势作用。

[1]陈敬刚.中职学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索[J].职业与教育,2008,(05):65—67.

[2]隋亚荣.加强“双师型”教师培养 提高中职教师素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1):87—88.

[3]张国栋.双师型队伍建设的思考[J].科技致富向导,2011,(08):108.

[4]宋正春.强化培训措施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04):36—37.

猜你喜欢

双师型双师培训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