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
2013-08-15张艺萌
张艺萌
(陕西广播电视大学考试中心,陕西 西安 710119)
高校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其主要职能是为学校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文献信息支持和保障。随着数字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技术在高校的不断深入,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管理势在必行。
一、RFID技术简介
RFID技术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中文称之为射频识别,它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用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将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一个完整的RFID系统是由基本的标签、阅读器、天线及相关的应用软件组成。
RFID标签具有内置的存储部分,最大存储容量可达数10KB,甚至有MB级,相比传统的一维、二维条码有明显的优势,它具有良好的穿透性,抗干扰性强,即使在被覆盖或者有障碍物阻挡的情况下也能够进行穿透性通信。依据RFID标签内部有无电源可分为被动式、半被动式、主动式三类。由于被动式标签价格低廉,体积较小,所以应用RFID的图书馆案例基本都是使用被动式RFID标签。按照传输频率的不同,RFID标签分为低频标签LF(125134.2kHz),高频标签HF(13.56MHz),超高频标签UHF(868~956 MHz),微波标签MW(2.45GHz)。针对图书馆应用来说,HF高频标签和UHF超高频标签应用最为广泛。
使用专用的RFID阅读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图书馆内图书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至RFID阅读器。高效的完成图书馆内一系列工作。
二、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优势。
RFID技术被称为21世纪的图书馆技术,它不仅仅是传统条码的代替品,它的系统化运用将给高校图书馆的整个工作过程、服务及管理模式带来深刻的变革,同时它还能充分的调动读者的主观能动性,使读者突破了图书馆传统服务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实现自我服务,自我管理。RFID技术的引进,使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和管理向智能化、人性化、开放化的方向迈进。
1.细化了图书的查询方式
图书管理系统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查询方式,该系统除了可以向读者提供图书的资料信息以外,还可以向读着提供图书的借阅状态,还能以3D效果定位图书所在的精确位置,并同时配有寻书路线指示图,为读者查阅图书节省宝贵时间。
2.优化了图书借阅服务
传统的条形码技术在借还书时,需要工作人员打开图书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后才能扫描条码,常常出现重复扫描,或者条形码消磁,又或者手持设备的操作角度不对导致扫描不上等现象,这种过程明显导致借还效率低下,增加工作人员重复性劳动强度。采用RFID技术后,依靠RFID标签具有良好的穿透性,读者只需将所借图书放在固定的RFID阅读器上,RFID阅读器可对其上的图书进行批处理——支持一次借还10本以上,最多可达20本书。只需一次即可办理完毕借阅手续,大大简化了借还流程,大大提高了图书流通管理的速度。同时在图书馆外设置的基于RFID系统的自动借还机可以提供24小时读者自主借还服务,最大限度的方便了读者。
3.提高了图书的管理效率
现代图书馆大多采用开架借阅的方式、寻找乱架、错架的图书、并进行分类归位,是每个图书馆需要花大量人力和精力必须去做的工作。RFID阅读器可以一次读取多条RFID标签,依靠RFID标签信号的穿透特性,使得RFID阅读器可以在完全不用接触标签的情况下进行识别,工作人员可使用内置图书盘点程序的RFID专用阅读器在书架上依次划过,就可检测出乱架图书信息并发出声光报警,由此使排架、整架、剔旧、查找和盘库工作变得相当轻松。大大提高了图书清点的速度。
想要统计读者在馆的阅读情况,在以往的老式条码时代是不具有可操作性的,但是利用布置在图书馆各处的RFID阅读设备就可以轻松的获得读者和被阅览图书的信息,甚至可以精确的统计出图书被取下书架的次数和时间,也就是说馆内任何地方的读者与图书的流动状态都可以被图书管理员所掌握。
4.增强了安全防盗管理
传统的防盗方式是在图书中放入磁条,但在使用过程中经常出现因磁条不干净等原因误报警等许多非真实被盗情况,因此传统的磁条在防盗功能上有很大的局限性。而RFID电子标签更好的实现了磁条技术的功能。图书被借阅后,图书RFID标签中的借阅状态被设置,出口的门禁阅读器可根据标签中的信息状态判断被检查图书是否为违规夹带图书,从而判断是否报警。
5.拓展了学生的自习空间
图书管理系统采取的是一门式管理,读者可以带包在图书馆内自由出入借阅区和自习区。这不仅为读者扩展了更多的阅览和上自习的空间同时还增加了读者的自由度。
三、高校图书馆采用RFID技术遇到的问题及相应对策
1.RFID技术标准不统一的问题
目前,RFID技术还未形成统一的国际标准,市场上多种标准并存,19个组织发布了70余种RFID标准,其中使用较多的主要有国际标准化组织的ISO/IEC18000、欧美EPC Global和日本的基于Ucode平台的U-biquitous ID Center(泛在识别码中心)三项标准.然而这些标准之间并不兼容,标准的不统一与互不兼容性给RFID的大范围应用带来了困难,这对RFID产品互通和发展以及在高校图书馆中的应用造成了极大的阻碍。
我国高校图书馆的RFID应用案例也并不统一,各图书馆的RFID系统建设项目各有不同,其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HF高频和UHF超高频的选择不同。这种态势不利于今后RFID技术在图书馆中的推广。
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出台国家标准来进行统一,规范RFID在我国的发展。在RFID技术与应用的标准化研究工作上我国已具有一定基础,目前已经从多个方面展开了相关标准的研究指定工作。并根据ISO/IEC15693系列标准基本完成国家规定的起草工作,参照ISO/IEC18000系列标准制定国家标准的工作已经列入国家标准制订计划,此外,中国RFID标准体系框架研究工作也已基本完成。
2.RFID技术与图书管现有系统及校园现有环境的整合问题
图书馆原有的图书管理系统是以条码技术和磁条技术为基础的,而RFID系统则是以RFID标签技术为基础的,要充分发挥RFID系统的作用,必须将其建立在与原有图书管理系统充分对接的基础之上,二者需要在通信协议、接口、数据格式等方面进行整合。很多应用案例在建设过程中发现,目前软件供应商与RFID硬件供应商是脱节的,如果没有成熟的平台和技术是很难完成两个系统的整合。
如今很多RFID供应商在硬件设备生产方面的技术都非常成熟,却缺乏RFID系统与其他设备及校园方面的整体解决方案,往往开发出的应用产品在具体的图书馆应用中并不适用,如自助借还书系统与学生现有的校园一卡通的集成、图书现有磁条与新引进的RFID电子磁条的相互干扰问题等等,这些都需要经过较长一段时间,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产品进行不断的技术改进与升级才能有效的解决。
3.RFID技术在高校图书馆中运营成本的问题
RFID技术被引入高校图书馆,其成本及管理运营费用的高昂也是制约其在国内高校图书馆推广的一个主要因素,整个RFID系统的成本主要包括软硬件设备的购置费用,即RFID标签、相关设备、图书馆RFID系统接口等费用。系统转换、维护、管理等费用。其最主要的是RFID电子标签的价格,其使用的成本比几乎零成本的条形码高出许多。好在,近几年由于RFID产业的扩大及技术提升的推动,技术投入大规模生产后,RFID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等的价格必将得到大幅度的降低。这样也必然会降低高校图书馆中使用RFID技术的运营成本。各高校应充分评估自身实力,选择适当的切入时机。
四、结束语
随着RFID技术的发展及推广,该技术已在很多图书馆中得到了运用,虽然存在着诸多的问题,但它在图书馆图书管理中所体现出的易用性、高效率、高准确率是传统图书馆管理工具所无法比拟的,他的出现极大的提高了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水平,使高校图书馆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图书管理的数字化、智能化。是图书馆进行智能化管理的行之有效的手段。针对高校图书馆使用RFID技术中存在的问题,需要一段较长的时间,与各兄弟院校进行比较学习,在使用过程中进行逐步的改进。还未使用RFID技术的高校图书馆在引进RFID技术时,需要结合自身条件,理性评估,适时介入,切不可盲从。随着该技术的发展及运用,RFID技术必将会日趋完善,其在图书馆领域中的应用也必将是一大趋势,具有广阔的前景和应用价值。
[1]刘白秋.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国内图书馆中的首次应用实践[J].图书馆学研究,2007,(4):10-12.
[2]付晓英.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创新与实践——以清华大学图书馆为例[J].图书情报工作,2009,(01):89-91.
[3]赵树勤.现代化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的实现[J].图书情报工作,2009年,(01):68-70.
[4]张曾昱,于秀芬.图书馆数字化建设瓶颈对策—RFID的应用[J].医学信息学杂志,2009,(4):21-23.
[5]RFID中国网.中国RFID技术应用明确路线图,2011-12[DB/OL].http://www.rfidchina.org/news/readinfos-3662 -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