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治疗分析

2013-08-15张军郑灿伟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强的松嗜酸胃肠炎

张军 郑灿伟

新疆吉木萨尔县人民医院 831700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是一种以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为特征的胃肠道疾病,多发生于青壮年,儿童也比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缺乏特异性[1]。从病理上分析,病变可累及食管至直肠的全消化道壁各层。从病因上分析,多认为是外源性或内源性变态反应所致,也与免疫功能障碍有关[2]。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对糖皮质激素治疗反应良好,早期治疗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3]。本文具体探讨了210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治情况,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2010年12月~2013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嗜酸细胞性胃肠炎患者210例,入选标准:符合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标准;有特征性的影像学发现;临床资料完整;患者知情同意。其中男110例,女100例。年龄最小6岁,最大70岁,平均年龄26.52±1.22岁;病程最短7天,最长7年零7个月,平均3.12±0.33年。有明确食物过敏史36例,有哮喘病史18例,有药物过敏史20例。

临床表现:腹痛:210例患者均以腹痛为首发症状。疼痛性质为刺痛、绞痛、钝痛等。腹胀、腹水:110例患者伴有腹水及其腹胀。腹泻:160例患者出现腹泻,大便均为稀水样。其它症状包括恶心、呕吐等,呕吐多为胃内容物。

相关检测:本文所有患者都进行了血常规与影像学检查,180例患者外周血嗜酸细胞增高,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均正常。内镜主要表现为胃窦水肿和糜烂,十二指肠球部和降部、食管、贲门也可累及,表现为片状糜烂。CT显示54例表现为小肠壁广泛水肿增厚,160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腹腔积液。黏膜型150例,浆膜型10例,黏膜肌层混合型50例。

治疗方法:所有患者都给予强的松30~40mg/d治疗,辅助应用补钙、抗炎、抑酸治疗,治疗周期都为2周。

结果

205 例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很快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97.62%,5例患者病情恶化转手术治疗(痊愈出院);8例患者停用强的松后病情反复,重用强的松治疗后仍有效,复发率为3.81%。

病例分析:患者,24.5岁,男,入院前1个月胃口不佳,入院前3个月反复呕吐,大便渐渐变成黏液便,似黄色鼻涕样,出现四头肌肌无力伴肢端麻木和浸润性手掌紫癜。活检发现慢性血管外嗜酸性细胞黏膜浸润,在十二指肠和空肠尤其明显。患者没有肺部浑浊,也没有静脉窦异常,诊断为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可能性大,进行取样病理确诊。连续3d静注甲基强的松龙后观察到症状环节缓解,此后口服强的松1mg/(kg·d),持续1周,未出现复发。

讨论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好发于胃窦部,但回盲部也常受累。从病理上分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累及肠道时,可引起肠壁的增厚、僵硬甚至梗阻[4];临床主要表现为疼痛、腹泻、腹胀,一般同时还有恶心呕吐等胃部症状。多伴随有药物与食物过敏,与变态反应有关。特异性抗原可以刺激肠壁T淋巴细胞释放白细胞介素趋化并激活嗜酸性粒细胞,对胃肠道黏膜产生破坏作用[5]。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的实验室检查不具特异性,外周血和骨髓嗜酸细胞增高是其重要特点,不过患者的血红蛋白和血小板多正常,但是骨髓象嗜酸粒细胞比例也明显增高,多以成熟型为主。在影像学检查中,内镜检查缺乏特异性,CT检查可有胃肠道壁增厚,对本病有重要诊断价值[6]。在治疗中,糖皮质激素治疗最为有效,也应用最多。同时对于多种食物过敏、药物限制后仍有症状者,应进行饮食控制。对于肠梗阻患者首选内科治疗,无效者及时转为手术治疗[7]。本文205例患者治疗后主要症状很快得到控制,治疗有效率为97.62%,5例患者病情恶化转手术治疗;8例患者停用强的松后病情反复,重用强的松治疗后仍有效,复发率为3.81% 。

总之,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表现多样,要应用多种方法进行确诊,首选使用激素治疗,从而确保良好预后效果。

1 曹珊,王晶桐.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6例临床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07,23(1):86-88.

2 程子禾.小儿嗜酸细胞性胃肠炎1例[J].国际内科学杂志,2008,35(6):372-373.

3 Rothenberg ME,Klion AD,Roufosse FE,et al.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the hypereosinophilic syndrome with mepolizurnab[J].N Engl J Med,2008,358(12):1215-1228.

4 刘懿.嗜酸粒细胞性胃肠炎[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912-1914.

5 黄焕军,刘瑶,刘南植,等.20例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及内镜特点分析[J].临床内科杂志,2008,25(6):413-416.

6 瞿甦.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09,7(10):45-47.

7 冯秀生,赵灏,赵军伟.嗜酸细胞性胃肠炎临床分析[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0,41(7):20-21.

猜你喜欢

强的松嗜酸胃肠炎
中西医结合治疗猪传染性胃肠炎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治疗
MRI平扫在肾脏嗜酸细胞瘤与嫌色细胞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同侧乳腺嗜酸细胞癌伴导管原位癌1例并文献复习
外周血嗜酸细胞增多与慢阻肺住院患者临床特征及住院转归的相关性
霉酚酸酯和环磷酰胺治疗IV型伴V型狼疮性肾炎的临床疗效比较
猪传染性胃肠炎的防治
轻度胃肠炎并发婴幼儿良性高热惊厥的临床观察
强的松长期应用的不良反应及合理应用
误诊为嗜酸粒细胞增多症1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