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的病因、临床特征和影响预后分析

2013-08-15李莉张敏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3年17期
关键词:脑萎缩硬膜包膜

李莉 张敏

河南省新乡市直机关医院 453000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CSDH),在临床上较为多见且具有多发性的病症,病因是由于颅脑外伤后,诱发的迟发性血肿,临床症状一般会在3周后出现,包膜血肿存在于硬脑膜与蛛网膜之间,体积约占颅内血肿的10%,发病年龄从婴儿到到80、90岁老人,各个年龄段皆有,尤其是,60岁以上的老年人,大多数人有脑萎缩迹象,而且这一年龄段脑组织可塑性和弹性功能较差,所以该年龄段发病人群特别多。因此,怎样更好、更合理的服务于这些人群,使其生活质量能有所提高,一直是医学界探讨的一项重点问题。本文对2002年1月~2012年1月我院收治58例患有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年龄均在60岁以上,现总结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本组58例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中,有42例男患者,16例女患者,年龄60~86岁,平均67岁,除去43例有明确的外伤史以外,其余无确切的外伤,外伤史为23天~6个月不等;本组患者中有3例应用抗凝药物。32例单侧血肿,26例双侧血肿。对本组58例患者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均采取颅脑CT及增强CT检测并确诊。

临床表现: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临床表现如下,头疼22例,精神和智能障碍27例,偏瘫15例,经不抵抗以及视乳头水肿各2例,呕吐14例。本组患者中出现记忆力减退症状有31例,9例失语,8例出现意识模糊,15例人格改变,并且36例患有一侧Babiskin征阳性。

辅助检查:58例患者均采取CT平扫确诊有明确占位效应,CT影像学表现出慢性硬膜下血肿为硬膜下新月形占位性病变,血肿涉及的范围较为广泛,其中32例单侧,和26例双侧,46例等密度,5例低密度,混杂密度7例,其中5例经头颅MRI进一步检查。

诊断标准:硬膜下血肿一般在颅外伤3周后会出现症状,血肿CT值大于20Hu;CT表现为新月形的低密度、等密度、混杂密度影,一侧出血时中线结构移位明显,可出现包膜强化;MRI显示慢性硬膜下血肿早期在T1、T2加权像上均为高信号,后期在T1像为高于脑脊液的低信号,T2像为高信号。患者就诊的症状与以前的脑缺血或出血性疾病无关,用已有的脑萎缩不能解释所表现的病症。

治疗方法: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方法,以手术为主,对症治疗为辅。

结果

手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术后需要住院时长在2~3周,在术后第2天进行头颅CT的常规复查,头痛患者症状有明显的减轻或消失,其他症状如,偏瘫、失语等症状会在术后1周内恢复。出院前需要进行一次头颅CT复查,根据复查结果显示,43例患者血肿全部消失,其余15例患者有少量硬膜下积液,积液<10ml。在2~6个月的随访时间内,头颅CT复查,发现9例患者的积液已经消失,其余6例无增积液加或略有减少。58例患者术后的基本可以如发病前一样正常生活。

讨论

慢性硬膜下血肿具体是由硬膜下腔受到颅内出血积、聚压迫所致。在硬膜下的血肿形成3~4周后,伴有包膜者,血肿可多数为液态,也有一部分是固态。血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缺乏纤维蛋白原,是形成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发生的主要原因;纤维酶具有抗凝血作用,而血肿新生包膜中纤维酶含量会增加,血肿无法凝血,因此造成包膜毛细血管不断渗血。慢性膜下血肿也会因受外伤而形成的膜下积液所致,由于颅底部脑池血块活粘连堵塞,形成积液;外伤使蛛网膜撕裂,形成活瓣进入硬膜下,或是液体通过蛛网膜破裂处进入硬膜下,在血块以及水肿阻塞下,无法形成回流,着也是形成积液的原因之一。一般临床症状会在3周~1年时间后出现。颅脑受外伤遭到破坏形成血脑屏障,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后,血浆会大量渗出,在硬膜下腔聚集形成积液;积液深入周围脑组织水分和网膜下,是因积液内升高的蛋白含量,导致渗透压升高,积液体积不断增大。

想要解释外伤性硬膜下积液演如何变为慢性硬膜下血肿着一现象,不能只依靠理论。因此出现以下几种观点:①慢性硬膜下血肿是因为积液长时间聚集在硬膜下,桥静脉和包膜壁会因为积液因包膜阻塞,体积量再不断增加而形成出血,而积液中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凝血功能障碍导致血流不止,最终形成慢性血肿。②急性硬膜下出血是行政慢性硬膜下血肿的原因之一。③因头部受到外伤出现积液而形成的慢性硬膜下血肿。60岁以上患者因患有脑萎缩,颅内空间较常人稍大,因此,在硬膜下血肿的发病初期,无任何症状,颅内空间一旦耗竭,临床症状便会出现。

1 左克俭,等.老年慢性硬膜下血肿患者的临床特点分析[J].中华老年心脏血管病杂志,2008(11).

2 Liliang PC,Tsai YD,Liang CL,et al.Chronic subdural haematoma in young and extremely aged adults:a comparative study of two age groups.Injury,2002(33):345-348.

猜你喜欢

脑萎缩硬膜包膜
假包膜外切除术治疗无功能型垂体腺瘤的疗效
如何预防脑萎缩
髓外硬膜内软骨母细胞瘤1例
魔芋葡甘聚糖-乙基纤维素包膜尿素的制备及其缓释性能
高压氧在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脑萎缩会发展成痴呆吗
蒙医结合微创引流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20例分析
颈动脉狭窄伴局限性皮质脑萎缩22例临床观察
阿托伐他汀联合中药治疗慢性硬膜下血肿的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萎缩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