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部手术早期炎性肠梗阻28例诊治疗体会

2013-08-15廖龙凡

结直肠肛门外科 2013年2期
关键词:机械性非手术治疗肠壁

廖龙凡

(荔浦县人民医院肿瘤科 广西荔浦 546600)

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early postoperative inflammatory ilews,EPII)是一种特殊类型肠梗阻,是腹部手术后,由于手术创伤、炎症等各种因素导致的肠壁水肿、渗出而形成的一种机械性与动力性同时存在的肠梗阻[1],约占腹部手术后肠梗阻的20%[2]。若不及时诊断和正确处理,往往会造成肠瘘、短肠综合征、重度腹腔感染等严重并发症。我院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共收治这类患者28例,通过积极的非手术治疗治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28例中,男20例,女18例;年龄20~78岁,平均52岁。其中发生于肠梗阻术后10例,结直肠癌术后5例,胃癌术后3例,胃穿孔修补术后4例,阑尾炎术后3例,外伤性肝脾及胃肠破裂进行部分脏器切除及修补术后3例。

1.2 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组病例均发生在腹部手术后2周内,手术后3~5d,肛门已排气、排便,进食后又出现肠梗阻症状且逐渐加重。腹胀明显,腹痛较轻,肠鸣音减弱甚至消失。腹部X线平片示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明显,但无机械性肠梗阻粗大、阶梯状液平。腹部未触及包块。全组排除了肠扭转、腹内疝及吻合口狭窄等原因所致的机械性肠梗阻。

1.3 治疗方法 本组病例均采取非手术疗法,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及肠外营养的补充;应用抗生素预防和治疗感染;奥曲肽0.3mg/d,静脉持续泵入;地塞米松5mg,静脉注射,每天3次,一周后逐渐停药;温盐水洗胃及清洁灌肠;腹部微波理疗。

1.4 结果 本组28例,肠道功能逐渐恢复,开始排气、排便,腹胀消失,无中转手术病例。治疗时间5~14d,均治愈出院。

2 讨 论

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主要发生于手术操作广泛,肠管暴露时间长,腹腔内创面大、创伤重、炎性渗出多,特别是曾多次经历手术的病例。根据本组28例的观察和治疗,我们发现EPII的临床表现有以下特点:①发生在手术后2周内,一般不超过4周。②术后肠蠕动曾一度恢复,并有排气、排便,但进食后即出现肠梗阻症状且逐渐加重。③腹胀为主,腹痛轻,腹部膨隆,腹肌软,肠鸣音弱,很少见肠型及蠕动波,通常触不到明显的包块或肠袢。④X线立位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积气、积液,有散在的小液平,无机械性肠梗阻粗大、阶梯状液平。以上这些特点,我们认为是EPII与其他原因如肠扭转、内疝、吻合口狭窄等引起的术后早期肠梗阻重要鉴别之处。如果将EPII误诊为粘连性肠梗阻,对EPII非手术治疗缺乏信心和耐心,势必造成不必要的再次手术,导致广泛渗血、肠瘘、腹腔严重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使术后再次发生更严重的EPII,给患者造成不良后果。

因EPII是一种以创伤后炎症反应的病理变化为特征的肠梗阻,炎症广泛,很少发生肠绞窄,随着炎症渗出的吸收和消退而症状缓解。因此,EPII非手术治疗是目前大家公认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3~5]。本组28例采取积极的非手术治疗,全部得到痊愈,也说明了这一点。治疗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①术后维持电解质及体液平衡很重要,但不能过量补液,否则会导致肠壁水肿,加重EPII,甚至会出现肺水肿和心衰等并发症。②患者一般治疗时间较长,治疗过程中医生和患者及家属要充分沟通,有信心和耐心,互相配合,以免医生因种种误解而失去对病情的正确观察判断。③及早进行胃肠外营养支持,以维持患者体内环境的稳定,纠正营养不良,促进肠蠕动恢复。④生长抑素有抑制胃肠道激素的释放及消化液分泌的作用,减轻肠梗阻近端肠腔内消化液的淤积,从而减轻肠管的扩张,有利于肠壁水肿的消退。在完全肠外营养基础上使用奥曲肽,可使消化液的分泌量减少90%[5],从而减少肠道负担。为了保证治疗效果,我们认为,奥曲肽的应用强调早用,并采用静脉持续泵入。早期小剂量地塞米松的应用有利于减轻肠壁水肿,促进炎症消退和粘连松解,并可减少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⑤腹部微波理疗可加快腹腔内炎症渗出及肠壁水肿的吸收,应及早进行。温盐水洗胃及清洁灌肠有助于刺激胃肠蠕动功能的恢复,从而缩短非手术治疗的时间。⑥非手术治疗期间,要注意病情观察,如患者出现腹痛、腹胀加剧,X线显示梗阻近端小肠扩张加重或提示完全梗阻,怀疑有绞窄性肠梗阻,应随时手术治疗,以免发生肠坏死、腹膜炎等严重并发症。

[1] 李幼生,黎介寿.再论术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6,26(1):38-39.

[2] Essani R,Bergamaschi R.Laparo5copic management of adhesive small bowel obstruction[J].Tech coloproctol,2008,12 :283-287.

[3] 张群,于建春,康维明.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1,26(2):174-175.

[4] 朱维铭,李宁,黎介寿,等.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J].中华实用外科杂志,2002,22(4):219-220.

[5] 姚建峰,段降龙.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诊治探讨[J].腹部外科,2011,24(4):251-252.

猜你喜欢

机械性非手术治疗肠壁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儿童慢性鼻窦炎非手术治疗的研究进展
腹性紫癜所致肠壁改变与肠系膜上动脉血流参数变化超声观察
机械性眼球外伤100例临床分析
手术与非手术治疗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研究
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含金量
腹部计算机断层扫描提示大肠肠壁增厚的临床意义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0例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对机械性眼外伤患者围术期负性情绪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