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附76例报告)
2013-09-14罗超兰喻世万徐征周毅邓开智冷明敏
罗超兰 喻世万 徐征 周毅 邓开智 冷明敏
(德阳市人民医院肛肠科 四川德阳 618000)
肛周脓肿是肛肠科常见病、多发病。肛周脓肿的解剖、病理生理学及感染学认为[1]:肛周脓肿是肛门周围软组织肛腺感染后向直肠周围间隙组织蔓延而形成脓肿,最终形成肛瘘。为了对肛周脓肿患者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笔者对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收治76例肛周脓肿患者的细菌培养及药敏结果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2012年8月至2013年2月共收治76例肛周脓肿患者,其中男60例,女16例;年龄18~72岁,平均37.95±12.45岁。病程2~183d,平均15.8d。伴有混合痔18例,伴有肛裂21例,合并糖尿病8例,合并肾病综合征2例,其他病例无明显诱因。
1.2 取样方法 肛周行局部消毒,于肛周脓肿成脓处,严格无菌操作下采用一次性注射器穿刺抽取脓液2~5mL,立即送化验室进行细菌培养。
1.3 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 取脓液接种于血平板上培养,将培养出的典型菌落进行涂片染色,以鉴定菌种并用涂片作药敏试验。
2 结 果
2.1 病原菌检出 送检标本76例,培养有细菌生长的70例,占92.11%;6例未见细菌生长,占7.89%。本组均无真菌生长。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厌氧菌67株,占69.79%;需氧菌29株,占30.21%;革兰阴性菌75株,占78.12%;革兰阳性菌21株,占21.88%。检出株数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54株,占56.2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16株,占16.67%。见表1。
2.2 感染类型 76例肛周脓肿患者中,单一细菌感染23例,占32.86%;混合感染47例,占67.14%。
2.3 耐药率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氏菌检出23株,占23.96%。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97.33%。见表2、表3。
表1 肛周脓肿患者脓液的病原菌分布构成比
表2 21株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表3 75株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药敏率
3 讨 论
肛周脓肿是肛管直肠周围间隙发生急、慢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该病是一种常见的较为复杂的外科感染,多见于20~40岁的男性,男、女发病比例为4∶1[2]。肛周脓肿患者多为混合细菌感染[3、4],病原菌主要由需氧菌及厌氧菌构成[5]。临床上抗感染治疗尤为重要。
抗菌药物对降低细菌感染和降低病死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滥用抗菌药物状况极为严重。76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细菌培养结果显示,有23例患者为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感染病例,系多重耐药菌感染,占23.96%,且23例患者均在入院前不正规口服抗菌药治疗。不仅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而且使不良反应增多,促使细菌过早产生耐药性,显著降低了抗菌药物的疗效。76例肛周脓肿患者脓液分离出的病原菌中,除葡萄球菌属、链球菌属外,绝大多数为大肠埃希氏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与以往所说的肛周脓肿常见致病菌为大肠杆菌、金葡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等[6]有所不同,这些菌群是人体肠道内的正常菌群。正常情况下这些菌群在体内处于动态平衡,不具有毒力和致病性,只有当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者长期服用抗生素时,才会打破这种平衡,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7]。由此可见肛周脓肿多系内源性感染导致。
本研究中,共分离出病原菌96株。其中厌氧菌67株,占69.79%;革兰阴性菌75株,占78.12%。检出株数居首位的为大肠埃希氏菌,检出54株,占56.25%;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检出16株,占16.67%;76例肛周脓肿患者中,混合感染47例,占67.14%;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的敏感率最高,达100.0%,革兰阴性菌对亚胺培南的敏感率最高,达97.33%。这说明肛周脓肿感染的病原菌对常用抗菌药物敏感率较低,耐药性较高;肛周脓肿是以革兰阴性菌和厌氧菌感染为主的混合性感染,抗感染治疗应首选抗革兰阴性菌、抗厌氧菌为主的抗菌药物;且最好是在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结果的指导下用药,而不应盲目及滥用抗菌药物。这样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及经济负担,并缩短治疗时间。
[1]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96.
[2]艾中立.肛门周围脓肿的诊断与治疗原则[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1):649-651.
[3]沈丽娟.174例肛周脓肿细菌培养、药敏及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0,23(12):312.
[4]杜一华,胡晖.肛周脓肿合并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23-1725.
[5]何琳,肛周脓肿细菌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2,22(11):2452-2453.
[6]刘鲁兵,王培.一期根治高位肛周脓肿方法的研究[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07,9(6):100-101.
[7]杜一华,胡晖.肛周脓肿合并产超广谱内酰胺酶菌株感染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25(18):1723-1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