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卫生院诊治老年人肠梗阻58例临床体会
2013-08-15韦常新
韦常新
(南宁市马山县周鹿中心卫生院 广西南宁 530603)
老年人肠梗阻病因复杂,起病急骤,急性肠梗阻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仅次于急性阑尾炎、胆道疾病,占第三位。随着我国人口结构步入老龄化阶段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在基层卫生院诊治的老年人肠梗阻病例日益增多,由于诊断困难,发展快、病情重,常需急症处理。对于基层卫生院的医生来说,由于设备有限和技术水平的制约,对老年人肠梗阻的诊治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间收治的58例老年人肠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旨在探讨诊治体会,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老年人肠梗阻患者58例,男41例,女17例,年龄60~83岁,平均69.7岁。合并低蛋白血症12例,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等心血管系统疾病19例,糖尿病5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12例,肾功能不全3例,前列腺增生31例,子宫肌瘤6例,水电解质、酸碱失衡12例。43例患者合并有1种或1种以上疾病。有腹部手术史13例,便血11例。
1.2 发病原因 肿瘤19例(32.76%),粘连性肠梗阻15例(25.86%),腹外疝嵌顿9例(15.52%),肠扭转和肠套叠8例(13.79%),粪石嵌塞2例,5例患者病因不明。
1.3 临床表现 本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不同程度的阵发性或持续性腹痛、腹胀、恶心呕吐、肛门停止排气、排便,腹部压痛、反跳痛,肠鸣音亢进,气过水音,或肠鸣音减弱、消失等。其中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者30例(51.72%),腹胀为主者21例(36.21%),恶心呕吐16例(27.59%),肛门停止排气、排便11例(18.97%)。腹部压痛50例,出现腹膜刺激征16例,触及腹部包块5例。17例患者为完全性肠梗阻,41例患者为不完全性肠梗阻。11例患者存在腹腔积液,经腹腔穿刺发现5例为血性、淡血性液体,3例为浑浊性液体,3例为淡黄色液体。
1.4 诊断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腹部立位X线平片和腹部B超检查,部分患者行钡剂灌肠检查。以患者就诊症状、体征和腹部立位平片、B超检查结果为诊断依据,包括腹部X线平片表现为肠管积气、扩张和液气平面,B超表现为肠管扩张,肠腔内积液、积气,肠壁水肿增厚以及腹腔积液等,钡剂灌肠显示结肠梗阻的部位和性质。本组患者均表现有上述的影像学征象,有2例出现隔下游离气体。
1.5 治疗方式 粘连性肠梗阻和病因不明患者采用非手术治疗,包括禁食、胃肠减压、温肥皂水灌肠、口服石蜡油或复方大承气汤胃管注入、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营养支持、以及适当的抗生素治疗等措施。于住院后4h至10d内手术治疗45例,其中粘连性肠梗阻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行肠粘连松解术6例,肠道肿瘤行根治性切除术、一期吻合12例,肿瘤切除、近端造口4例,单纯造口3例,嵌顿疝行还纳修补术8例,其余病例分别行扭转、套叠复位术、小肠切除术、小肠切开取石术等。
1.6 结果 本组患者治愈、好转54例,治愈好转率93.10%;死亡4例,死亡率为6.90%。非手术治疗者中死亡1例,手术治疗者中死亡3例,1例在非手术治疗中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1例为术前肠破裂,术后严重腹腔感染;1例为吻合口漏;1例为严重肺部感染。有15例患者发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5.86%,其中切口染3例、肺部感染4例、吻合口轻度狭窄1例、造瘘口回缩1例,吻合口瘘1例,腹腔感染及炎症性肠梗阻2例,部分患者有1~3种并发症。
2 讨 论
2.1 诊断体会 老年人肠梗阻由于患者病理生理的特点,在病因、病理、临床表现方面均具有其特殊性,须引起临床的高度重视。本组患者临床特点主要为:①部分患者缺乏典型的腹痛、腹胀、呕吐和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临床症状,入院时以腹痛为主者为51.72%,腹胀为主者为36.21%;②患者反应性差,腹痛时轻时重,对于便秘、便血等早期症状未能予以足够的重视而延误就诊,甚至并发急性穿孔;③病程进展迅速,症状重,出现腹膜炎和严重的代谢紊乱,以急性起病入院为主;④合并1种或1种以上全身疾病共43例,占74.14%,其中以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前列腺增生最为常见合并症。文献报道老年人肠梗阻漏诊和误诊率高达56%[1],故对于老年患者出现腹痛、腹胀伴恶心呕吐等表现者应高度怀疑有肠梗阻的存在。国内22篇相关文献2542例老年肠梗阻病例统计中,粘连性、肿瘤性肠梗阻是致病的主因[2]。McEntee 等[3]报道恶性肿瘤占26%,绞窄性占25%。本组资料显示,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中以肿瘤为最多见,其次为肠粘连,其他包括嵌顿性腹外疝、肠扭转、肠套叠等。老年人肠梗阻诊断过程中要尽量详细采集病史,注意是否有血便和腹部手术史。要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注意是否有局部包块,检查腹股沟注意股疝和肿大的淋巴结。肛门指诊对于肠梗阻的患者意义重大,应常规检查。有腹部手术史应首先考虑粘连性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或慢性病程伴有贫血、血便、乏力等症状时须考虑肿瘤。基层卫生院设备有限,没有肠镜和螺旋CT等昂贵的设备,主要依靠血常规、腹部B超、腹部立卧位平片和钡灌肠等辅助检查结果,不能确诊时应作动态观察,定时复查,反复确认。其中立卧位腹平片检查方便、阳性率高,是常用的检查方法,对肠梗阻病例具有进一步确诊的作用,B超对于腹腔积液、肿块或其他病变有鉴别诊断意义。钡灌肠能明确大肠病变的位置和性质。文献报道CT特别是螺旋CT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CT可显示腹部X线平片和钡灌肠不显示的肠壁增厚和肠壁血供异常,肠系膜和腹腔间隙是否存在病理改变等,在明确梗阻原因,部位和梗阻绞窄等方面有诸多优势,对于观察病情变化和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4]。
2.2 治疗体会 老年人肠梗阻的治疗根据病因和病情来选择,做好围手术期的处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关键。大多数患者存在着多种合并症,即使是紧急的手术,也要尽量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以便能耐受手术。老年人肠梗阻的病因以肿瘤、肠粘连、嵌顿性疝、肠套叠及肠扭转多见。粘连性肠梗阻首选非手术治疗,给予禁食、胃肠减压、灌肠和营养支持等治疗,出现下列情况应改为手术治疗:①经积极的非手术治疗而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②腹部持续性疼痛伴阵发性加重,间隔时间逐渐缩短或虽然腹痛减轻,但腹胀加重;③病情发展迅速,早期出现休克;④有明显腹膜刺激征,体温上升,脉率增快,白细胞计数增高;⑤腹部有局部隆起或触及压痛的肿块;⑥腹腔穿刺抽出混浊液或血性液体;⑦腹部X线检查见孤立、突出胀大的肠袢、不因时间而改变位置,或有假肿瘤状阴影。本组粘连性肠梗阻15例,其中6例经非手术治疗无缓解,行肠粘连松解术治愈。嵌顿性疝、肠套叠及肠扭转所致的梗阻,一旦确诊,即紧急手术,若有肠坏死则行肠切除、吻合术。结直肠癌所致肠梗阻,治疗原则应尽量切除肿瘤,解除梗阻,改善生活质量[5]。右半结肠癌肠梗阻,采用一期肿瘤根治切除吻合术,目前已被广泛接受[6]。左半结肠癌致肠梗阻的手术方式依病情而定,不全梗阻且肠道准备充分者采用一期肿瘤根治切除吻合术,而急性完全性梗阻行肿瘤切除结肠双腔造口术或近端结肠造口术,因为左半结肠肠壁薄、血供差,梗阻后肠管扩张水肿,吻合后更易发生吻合口漏。本组19例结直肠癌中,有7例左半结肠癌行造口术,12例右半结肠癌行肿瘤切除一期吻合术。有报道认为左半结肠癌如患者一般状况良好,肿瘤未发生广泛转移,梗阻时间短,梗阻近端肠管扩张不严重、水肿轻、血供良好,术中充分结肠灌洗后可考虑行一期吻合术[7]。本组死亡4例,其中3例为严重感染致死,主要原因是就诊时间晚,腹腔污染严重和出现肠道菌群异位严重感染致死。术后出现并发症15例,部分患者有1~3种并发症。术后加强支持治疗,强调抗感染与营养支持,继续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及加强合并症的预防和治疗,以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存质量。
[1] 王文杰,陆孝道,高钢龙,等.手术治疗47例老年急性肠梗阻患者疗效分析[J].西部卫生学,2011,7(4):677-681.
[2] 吴新宇.老年结肠癌并肠梗阻的外科手术治疗探讨[J].中国临床实用卫生学,2010,2(3):138.
[3] Mc Etree G,Pender D,Mulvin D,et al.Current spectrum of instestinal bstruction[J].Br J Surg,1987,74(6):976.
[4] 张晓鹏.肠梗阻的CT与螺旋CT的诊断[J].中国实用外科学杂志,2000,20(3):199.
[5] 杨忠东.大肠癌致肠梗阻的外科治疗30例分析[J].中国当代卫生药,2010,4(17):216.
[6] 张立清,洪秀宇,江伟.老年结肠癌伴急性肠梗阻的外科治疗体会[J].全科卫生学临床与教育,2011,9(3):289.
[7] 张晓云.老年大肠癌合并急性肠梗阻外科治疗50例临床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杂志,2011,25(8):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