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希腊福利制度的反思——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为视角

2013-08-15王丹桂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3年2期
关键词:高福利希腊政府福利制度

王丹桂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哲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3)

自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以来,学者们的研究著述大多集中在其原因分析以及如何应对危机的举措上,很少涉及其高福利制度方面的反思。就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一个诱因,即其高福利制度进行反思,可为我国的福利制度建设提供可借鉴之处。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始末

2009年10月4日,希腊新总理帕潘德里欧公开声称,其前任政府故意掩盖了政府的债务和赤字的真相,10月2日所递交的希腊财政数据有弄虚作假之嫌。10月21日,希腊政府又重新向欧洲统计局递交了新的统计数据。新数据的修改范围之广,涉及2005年至2009年的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2009年为预计的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其中2008年政府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从原来的5.0%提高到了7.7%,2009年数据从原来预计的3.7%提高到12.5%,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113%,大大高于《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欧盟《稳定与增长公约》中规定的其成员国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最高不得超过3%和60%的比重上限。

其实,从2005年开始,希腊政府的财政赤字就一直存在,其中2009年希腊的财政赤字达到了希腊全年GDP的12%。而后据欧洲统计局称,其实希腊在其政府赤字和公共债务的报告上存在着多次故意瞒报、谎报的情况,且多次调整已上报给欧洲统计局的数据,其中2009年10月21日调整的幅度非常大。因此欧盟经济和金融委员会于11月10日决定对“希腊不断出现的财政统计数据问题”进行调查,这一举措引起了国际评级机构对希腊问题的关注。调查表明,希腊存在着严重的债务问题。2009年12月7日,标准普尔警告,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从A-下调一级,8日惠誉干脆直接宣布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等级至BBB+,21日希腊10年期国债利差拉升到264个基点。至此,希腊债务问题开始演变为债务危机。

此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演变相继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2009年的12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显现之时至2010年的4月10日欧元区国家联合救助希腊方案的出台之前,为危机的酝酿、发育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议题是欧盟国家要不要对希腊此次危机提供紧急救助。经过多次激烈的讨论,直到3月25日,欧元区成员国的领导人就援助希腊的方案终于达成一致共识,即由欧元区成员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共同出资援助希腊,欧元区国家出资的具体数额参照欧洲中央银行的资本份额。

第二阶段是2010年4月11日至5月9日救助希腊稳定机制的出台,为危机的爆发、蔓延阶段。这一阶段的中心议题是救助希腊的资金问题。经过欧元区16个成员国的财长、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代表4月11日协商决定:必要之时,欧元区国家将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一起为希腊提供总额为450亿欧元的贷款,利率为5%,其中欧元区国家至少出资300亿欧元,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出资150亿欧元。尔后,通过多次协商,欧元区成员国最终决定推出高达7500亿欧元的稳定救助机制。

第三阶段就是从2010年5月7500亿欧元救助方案的出台至今,危机进一步恶化的局势得到了一定的控制。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

关于这次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的原因,许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观点,大概可分为以下几种:一是“次贷产物论”,即认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是次贷危机的产物,是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的局部表现;二是“欧元狙击论”,即认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是一场阴谋,是打压欧元、重振美元的工具,此种观点与“次贷产物论”有异曲同工之处;三是“欧元区缺陷论”,即认为现阶段的欧洲根本不适合实行统一货币、建立欧元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便是欧元区缺陷的最好例证;四是“经济结构论”,即认为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是由其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导致的;五是他者因素推动,即国际评级机构和其他欧盟国家推动了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在危机爆发之前,评级机构没有危机预警的意识;在危机爆发之后,却又反应过度,致使危机不断升级。而且希腊刚刚爆发债务危机之时,欧盟各国和欧洲中央银行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没有及时地提供救援,致使危机不断扩大和升级。虽然尔后也相继实施了一些救助方案,但是错过了最佳时机,更进一步加大了危机解决的难度。

也有学者认为,希腊的经济增长方式和经济结构的不合理,导致其财政收入的不断减少。希腊的经济增长方式主要是以消费和房地产投资为主的国内需求拉动。这是一种不可持续的经济增长方式,必然导致经济泡沫的破灭。泡沫的破灭进一步刺激了国内民众对经济的失望,消费和投资的不断萎缩,致使经济增长随之萎缩,从而大大减少了希腊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加大了经济复苏的难度。产业不发达,财政收入低,但希腊的财政开支却非常庞大,且相当大部分比例用于维护其高福利制度,这种不平衡的财政收支状况必然会导致财政赤字和债务危机。众所周知,希腊是一个高福利国家。希腊规定有80多个职业属于高危职业,可以提前至五十岁退休。希腊从小学到大学,学生的学费全免,同时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全民养老保险。希腊的公务员则有特别高的福利,只要会外语、每天按时上班,就可以获得每年十四个月的工资,每年还可带薪休假一个月,从四十岁起即可领取养老金。在公务员去世以后,其子女依然可以领取其养老金……

因此,欧元区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脱节、欧洲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保守、欧盟制度框架的内在缺陷都是此次危机爆发的外部原因;而经济增长方式和结构的不合理,加上财政治理存在严重问题是此次危机爆发的内部原因,财政入不敷出,希腊政府不得不大量举借外债以支撑起其高福利制度更加剧了矛盾,导致了其货币主权的丧失,进而爆发危机。

三、希腊高福利制度的困境

由上述原因分析可知,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之所以爆发且难以解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高福利制度的困境,大量外债并没有投放到生产和投资上,而是被用于政府开支和高福利发放。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投入 (包括人力、物力和资本)和生产技术决定了产出。国内生产不够,必然导致供不应求,带来供求失衡。而经济与金融的全球化使得国家可以通过借贷来平滑国民的消费,使得供求暂时达到平衡。从国际贸易的角度看,有借必有还,一个国家最终消费的现值只能是其生产的现值,依靠举债来维持高福利,而不着力于推动生产与服务等实体经济的发展,终不是经济持续发展的长久之道。同时,举借大量的外债,使得国内经济更加脆弱,更加受制约于外,一旦国外经济发生剧烈波动,本国经济预算将受到极大的影响。希腊的主权债务危机便是例子。

当然,希腊的高福利制度之所以产生,也是有着极其深刻的社会原因。首先,希腊的老龄化程度可以说是欧洲最高的。据欧盟统计,希腊过高的老龄化压力逼迫希腊政府不得不承担过高的养老金支出。其次,相对于欧盟其他成员国来说,希腊的生产力是比较落后的,并不能与欧元区高标准的国家同步,但是在福利水平方面,希腊努力与欧元区国家保持一致,各政党为竞选拉票而不断在社会福利方面大做文章。因此,希腊高福利制度困境得以产生的重要原因是其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与其福利支出失衡,同时,希腊社会福利制度成为希腊政府处理主权债务危机的严重羁绊。

首先,削减福利必然会遭到民众强烈反对。长期以来希腊民众一直享受着高福利的安逸生活,如果骤然削减已习以为常的福利,势必会引起民众的反感甚至反抗,从而导致希腊政府的改良措施遭遇强烈的反对而流产。2010年9月29日,希腊政府为解决危机,不得不出台了财政紧缩、削减工资、降低福利等政策,政策一出台便遭到希腊民众强烈抵制,从而引发了声势浩大的全国性大罢工和示威游行活动,希腊政府陷入两难的境地。

其次,如前所述,希腊政府和政治家在福利制度改革问题上缩手缩脚。在希腊,福利制度与选票直接关联,削减福利就等于削减票源,因此,希腊的一些政党为了拉拢选民、获得选举胜利,纷纷打出了高福利制度的招牌。同时现任的希腊政府为了延续其政治生命、维护社会的稳定,采取的也都是谨小慎微、投鼠忌器的改良措施,不敢有彻底的改革举措。比如2011年10月26日,为改善和解决希腊的危机状况,经过成员国激烈商讨,欧盟峰会通过了“一揽子方案”救助希腊。但是方案实施的前提条件是希腊国内也必须采取紧缩政策,减少财政开支。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担心这一前提条件会激起国内民众的强烈不满,决定就欧盟这一援助方案举行全民公决。希腊政府的这一举措彻底激起了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的愤慨和恼怒。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希腊政府又决定取消公投,不料给反对党以口实,希腊又出现了政治危机。由此可见,希腊的政府、政党乃至政治家因党派和个人利益并没有真正致力于危机的解决,从而导致危机愈演愈烈、难以解决。

综而观之,希腊沉重的高社会福利制度不仅加剧了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危机的解决。

四、结语: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制度

一直以来,希腊这种高福利制度几乎成为西方发达社会的标志,人人向往。但是与高福利相伴随的必然是高额的财政支出,需要发达的生产能力和厚实的经济实力支撑,因此国家也需量力而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财政收入在平衡财政支出后稍有结余。但是中国作为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福利制度较之西方发达国家来说,起步较晚、水平较低,现实的国情不允许我们一蹴而就走上西方发达国家那样高福利制度的发展之路。从理性上来说,现阶段的中国更适合循序渐进地走中国特色的福利制度之路,量入为出,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实力和政府财政收支状况,灵活调整国家福利支出,在不牺牲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不断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福利制度,构建一个可承受且普惠全民的中国特色福利体系。

1.坚持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原则,适时灵活地调整国家财政支出中的福利支出。比如在养老保险制度方面,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现,多年来的计划生育政策使得家庭结构急剧小型化,一个年轻人赡养多个老人的压力越来越大,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迫在眉睫。尽管近些年来我国的养老保险事业取得了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老人有了一定程度上的经济保障,但这种有限的经济保障还不能很好地保障老人们的生活质量。我们在大力发展国内经济、不断完善福利制度的同时,必须把握好福利制度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度,既不滞后于经济发展,又不超前于经济发展。可根据当年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财政收支状况,在一定范围内上下浮动地调整国家福利支出的比重,使之既能真正普惠全民,又不阻碍国内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福利体系。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国情,不同的国情适宜不同的福利制度。尽管较为完善的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制度对我国福利体系的建设有着诸多借鉴意义,但是我们也并不能完全照搬西方模式。即使在西方发达国家内部,不同发展水平和发展模式的国家,也都采取了不同的福利制度。希腊之所以爆发如此严重的主权债务危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希腊完全不顾本国国情,盲目自信地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高福利制度。现阶段的中国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尽管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有了显著提高,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的人均生产力水平仍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我们还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和资本实行西方的高福利模式。中国作为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优良文化传统的国家,父慈子孝、尊老爱幼、邻里融洽等一直都是传统美德,既然如此,我们何不选择一种适合中国国情的福利模式,将社会福利与风俗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社会福利的制度化建设和中国传统的伦理道德建设有机地结合起来,构建一种弹性的、互助的、灵活的有中国特色的福利模式。

[1]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研究所课题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由来及其对中国的影响[J],欧洲研究.2010,(4).

[2]禄德安.欧债危机与福利制度的反思[J],改革与战略.2012,(6).

猜你喜欢

高福利希腊政府福利制度
西方发达国家高福利的几点思考
西方福利经济公共管理体系的问题分析
欧洲社会保障制度为何进退维谷
关于国有企业报酬与福利制度研究
“中式教育”,路在何方?
“高福利”引发蝴蝶效应好兄弟情断“职场红眼病”
希腊危机:高盛“巨献”
当代瑞典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特征与启示
中国普惠型社会福利制度的模式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