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富论》角度解读西藏城镇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博弈
2013-08-02杨阿维
□ 杨阿维
(西藏大学财经学院,西藏 拉萨 850000)
一 西藏物价与工资现状
2010年全区市场物价呈上升趋势,其中,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1%,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2.2%;职工平均工资54397元,年平均增长速度13.8。2011年据西藏统计局资料显示,全区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 5%,其中城市上涨 5.2%,农村上涨4.7%,食品上涨最快达9.1%;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5.4%,城市上涨5.3%,农村上涨5.8%。全区固定资产投资549.27亿元,企业年均工资水平54380元,人均生产总值20077元。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16196元,比上年增长8.1%,而全国的城镇居民居民可支配收入达21810元,增幅为13.5%,排前三省的分别为上海为36230元、北京32903元、浙江为30971元。西藏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不足前三省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一半,是全国平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74.3%,而物价上涨率却接近全国平均水平。2012年1-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42%,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3.44%;而西藏全区平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4.37%,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
西藏的物价较高归于运输成本较高的拉动,工资水平增长速度相对物价的增长速度来说显得非常滞后。拉萨的物价相对地区物价来说较低,但是物价的逐年攀升,对当地居民的生活却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农牧民的生活质量这几年有所改善,因为有农牧业作支撑,再加上虫草之类的副业,收入逐年增加,物价的上涨对其影响幅度较小。
二 西藏城镇物价与工资博弈关系的文献综述
物价指数是指商品价格指数,是与某个特定日期商品和劳务有关的价格计量,并反映各个时期商品价格水平变动的指数。“工资—物价螺旋上升”之机理由经济学家凯恩斯发现和揭示的,核心论据是“工资滞后假说”对于一般物价水平的变化,工资调整具有明显的时滞,即物价的上涨总是跑在工资的前面;另一个理论假设是“充分就业”。凯恩斯在科学假设基础上对“工资—物价螺旋上升”原理作了明确的内涵界定。他指出:“虽然工资和其他成本会追赶物价上升,但(根据以上假设)物价会始终不断提前20%,不论工资提高多少,花费这些工资的行动会始终把物价在前面推进许多。”①美国研究表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价格学派代表萨缪尔森认为物价上涨就是通货膨胀,是指“物品和生产要素的价格普遍上升的时期,工资、租金等也普遍上涨。”这是我国市场转型期根据价格总水平的变动结果来界定是否发生通货膨胀可能,更有利于准确反映实际经济情况。《社会科学国际百科全书》中定义“通货膨胀是货币购买力下降,通常以价格指数衡量。”货币主义代表米尔顿·弗里德曼认为,通货膨胀的定义应该表示货币供应与通货膨胀的关系,即“通货膨胀是一种价格现象,其产生的原因只能是货币供应数量的增长大大快于产量的增长。”但是该理论无法解释中国发展中国家通货膨胀的成因,很难科学准确地测定货币需求量。杨春雷(2008)运用滚动回归的方法,得出了平均工资水平的提高会导致物价上涨的结论,而且认为中国平均工资水平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程度呈先出现逐步上升,然后逐步下降的趋势。
根据以上理论,工资的上涨会导致物价的上涨,进而导致通货膨胀。但是物价的无限度上涨,工资保持不变的话,会一定程度上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导致通货紧缩。工资的上涨永远跟不上物价的上涨趋势,所以如何使西藏城镇物价和工资保持均衡、协调发展,关系到人们的切身利益和政府执政能力的提高。
三 基于纳什均衡博弈论分析的西藏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关系
(一)从《国富论》角度分析西藏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关系
1、工资拉动经济增长。亚当·斯密认为:“最高的劳动工资不时出现在最富有的国家,而是在最兴旺发达、致富最快的国家。”工资的高低取决于该地经济发展的程度,在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工资往往高于西部地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要使西藏城镇经济发展最快,必须提高劳动工资。
2、物价助推工资提高。亚当斯密指出:“大城市的劳动工资一般都比农村高,在繁荣发达的城市,拥有大量的生产资本的人,往往雇不到所需要的工人数,所以相互竞争,从而就提高了劳动工资,降低了资本利润;在资本不足的偏远地区,工人为谋生而相互竞争,于是劳动工资下降,而资本利润增长。”
首先,西藏城乡二元结构体制的限制,城市化进程加大了对农村的掠夺,更加大了对人力资本的掠夺。
其次,随着城乡收入差距的加大,工资差额助推了人力资本的转移。
第三,内地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西藏地区人力资本投资。
最后,西藏市场经济起步晚,经济发展方式还处于探索时期,人力资本投资的观念较弱,个人对于人力资本投资的意识淡薄。亚当·斯密认为:“所有的雇主在物价高昂的年份,常常从工人身上获得更大的好处,发现工人会更听话,更加依赖他们,所以认为物价高昂的年份对工人的事业更为有利。”
竞争促进人力资本投资,物价上涨必然引起人力资本投资的上涨,必然引起人力资本迁移成本的上涨,势必导致工资的提高。西藏城镇居民工资上升必然促使生产成本的上升,那么企业为了获利提高产品价格,而产品价格上涨的费用又间接地压在消费者身上,而消费者本再就是劳动者,必然要求企业提高工资待遇,如此循环,物价和工资彼此助推。
3、工资抑制物价上涨。工资不变的条件下,如果物价上涨过快,那么市场就会出现萎靡。由于收入的减少,人们会尽量缩减消费,造成商品大量囤积,物价开始下调,产生虚假的供过于求现象,进导致通货紧缩。所以,工资一定程度上对物价上涨具有制衡作用。
(二)基于纳什均衡博弈论分析西藏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关系
假设西藏市场上有n个人力资本工资与市场物价参与博弈,在给定其他策略的条件下,每个局中人选择自己最优的策略(个人最优策略可能依赖于也可能不依赖与他人的战略),从而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并达到由所有参与人最优策略组合,而所有参与人之间处于非合作境况。
物价/工资 增长 不变增长 +2,+2 +4,-2不变 -2,+4 0,0
对于物价来说,无论工资涨否,选择“增长”是最优的;根据对称性,工资也会选择“增长”,结果收益是2;但是其中一方选择“增长”收益是4,另一方“不变”收益就为-2;都选择“不变”的话,是帕累托最优的,因为偏离这个选择的任何其他行动选择组合都至少会使另一方境况变差。不难看出,“增长”是物价与工资任何一方占优战略,而同时“增长”是一个占优战略均衡。
四 如何改善西藏地区物价与工资之间的博弈关系
(一)提升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率,为提高工资奠定基础
西藏城镇人力资本积累小,是西藏工资相对经济发展水平来说较高的原因。提高全民的受教育水平,人力资本积累可以提高自身的生产效率、提高物质资本的生产效率、提高科学技术扩散的范围和速度。加大人才的引进和人口的流动,是提高西藏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所在。
(二)提高政府执政能力,加大调高促低政策的保障力度
政府利用宏观调控政策,稳定物价上涨趋势,提高工资待遇,实现物价与工资的协调增长。物价的波动会影响经济秩序和人们的正常生活。在物价高昂的年份,人们本着趋利避害的理性,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在物价低廉的年份,人们有多余的闲钱用来进行自身知识的提高,进而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技术保障。
(三)提高工资待遇,吸引人力资本转移
丰厚的工资待遇及福利条件是激发人力资本转移的关键因素,物价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但西藏城镇居民工资的涨幅仍然低于全国水平,物价的涨幅却较全国来说增长过快,那么工资对于物价的反应程度显得有些滞后,提高工资有利于助推该区经济增长。
注释
①[奥]赫尔穆特·弗里希:《通货膨胀理论》,第220页,费方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
[1][美]迈克尔·比尔等著.管理人力资本[M].华夏出版社,2003.
[2][美]加里·贝克尔.人力资本[M].北京大学出版社,1987.
[3]何景熙等.基础性人力资本投资与西藏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J].中国藏学,2006.
[4][英]亚当·斯密.国富论[M].北京燕山出版社,2009.
[5]凤凰网.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总指数[EB/OL]http://app.finance.ifeng.com/data/mac/jmxf.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