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层螺旋CT 对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及应用价值分析

2013-07-26张志平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3年11期
关键词:假腔三维重建双层

张志平

急性主动脉夹层又称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的一种较罕见但具有潜在灾难性的心血管系统疾病。该病起病急,且极易误诊及漏诊,一旦误诊或漏诊后果不堪设想,特别是在基层医院,因此及时明确诊断是抢救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关键[1]。本研究就17 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的双层螺旋CT 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探讨双层螺旋CT 对胸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临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0 年11 月—2013 年4 月收治的17 例临床确诊为胸主动脉夹层的患者的双层螺旋CT资料,其中男11 例,女6 例;年龄38 ~76 岁,平均63.5 岁。所有患者为急性发病(发病在2 周以内),其中合并高血压12例,冠心病9 例,糖尿病3 例,所有患者否认有遗传性疾病;多数患者在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安静休息时发病12 例,因劳累、饮酒、用力、咳嗽、排便时发病5 例。

1.2 临床表现 具有胸痛、背部刀割样或撕裂样疼痛、收缩压升高、两侧血压不对称中任何一种临床表现者13 例,同时具有上述3 项临床表现者6 例;具有收缩压升高或两侧肢体血压不对称者14 例;撕裂样疼痛合并高血压者9 例;撕裂样疼痛合并两侧肢体血压不对称者5 例。

1.3 方法

1.3.1 检查方法 所有患者在检查时取仰卧位,双臂上举过头,使用双层螺旋CT 扫描胸廓上口至膈肌水平部位,部分患者延伸致腹部,嘱患者在屏气状态下完成1 次由头侧至足侧的平扫。扫描参数为:电压120kV,电流150mA,层厚5.0mm,平扫后行增强扫描,以30%碘海醇为造影剂,总量100ml,以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流速控制在3.5ml/s,注射完毕后延迟20 ~25s 后开始扫描[2]。

1.3.2 图像处理方法 将扫描原始数据传至工作部进行二维及三维重建。分别取肺窗与纵隔窗对胸主动脉及其分支结核进行仔细观察,并以纵隔窗为基础调节不同的灰阶,使撕裂的内膜片及真、假腔达到最佳显示效果。

1.4 诊断标准 按国际通用的标准De -Bakey 分型,De -BakeyⅠ型:夹层起始于升主动脉,延伸超过主动脉弓至降主动脉;De-BakeyⅡ型:夹层起始于并局限于升主动脉;De -BakeyⅢ型:夹层起始于主动脉峡部而扩展累及降主动脉或和腹主动脉[3]。

2 结果

2.1 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分型 本组17 例患者中,De -Bakey Ⅰ型10 例(占58.8%),其动脉壁剥离范围始于主动脉,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均受累,其中5 例延伸至腹主动脉;De-BakeyⅡ型4 例(占23.5%),其运动壁剥离范围局限于升主动脉;De -BakeyⅢ型3 例(17.7%),其主动脉剥离范围在降主动脉,其中1 例延伸至腹主动脉,但未涉及升主动脉壁。

2.2 胸主动脉夹层的双层螺旋CT 征象 双层螺旋CT 显示:钙化内膜片由主动脉壁向腔内移位者7 例;主动脉腔被撕裂的内膜片分隔为真、假腔者10 例,其CT 征象为主动脉腔中间有一细线状影。双期扫描:13 例第一期真腔密度高于假腔,4例密度差别不明显。第二期扫描有10 例假腔内密度高于真腔,5 例假腔内密度不均匀,2 例真、假腔密度相关不明显。图1为其中1 例患者双层螺旋CT 影像。

图1 双层螺旋CT 影像Figure 1 The images of double spiral CT

3 讨论

急性主动脉夹层是指主动脉腔内的血液从主动脉内膜撕裂处进入主动脉壁内,使主动脉壁中层形成夹层血肿,并沿主动脉纵轴扩展,将主动脉壁的中层剥离成为内、外两层。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临床发病率虽然较低,但其是一种病死率很高的疾病,其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加之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极易被误诊或漏诊。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早期准确诊断能为治疗争取时间,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螺旋CT 在诊断胸主动脉夹层时具有一点的优势与价值:影像学检查目前仍是确诊胸主动脉夹层最主要的方法,因其具有极高的密度分辨力和大范围覆盖能力,且随着主动脉血管成像及三维重建技术得到了质的飞越,三维重建可实现任意角度多组织重建,直观清晰显示病变区解剖关系及临床结构受累情况,全方位观察血管影像[4]。基层医院医师通过积极学习新技术,可使主动脉夹层的早期确诊率得到明显提高。螺旋CT具有扫描时间短、成像快、辐射少、无创,可使用非离子型造影剂,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等优点。本组17 例急性胸主动脉夹层患者行双层螺旋CT 平垫及注射碘海醇增强扫描获得了清晰的影像,通过重建后对病变部位、形态及累及范围进行了直接观察,真假腔与内膜瓣均显示良好。通过对比真假腔的形态及双期扫描管腔的密度,将真假腔区分开并明确了病变累及范围,同时可以对重要的动脉分支的受累情况及其他并发症进行客观评价,其具有扫描速度快、分辨率高、对附壁血管敏感的特点,可以明确诊断主动脉夹层[5]。

胸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可以采用多种检查方法,如B 超,虽然快速,但客观性较差;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也是一种检查方法,但其具有一定创伤性且在绝大多数基层医院不能进行,因此螺旋CT 检查是基层医院诊断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6-7]。虽然基层医院受条件的限制,大多数医院配置的为单、双排螺旋CT,但只要精心选择好参数,把握造影剂的用量、流速及延迟扫描时间等条件,仍可以获得优良的图像。本研究以30%碘海醇为造影剂,流速控制在3.5ml/s,延迟20 ~25s 后开始扫描,均获得了较好的图像。

在诊断胸主动脉夹层时不能忽视对肺窗与纵隔窗的观察,特别是纵隔窗。应该合理利用窗宽、窗位来使真腔、假腔、内膜瓣及附壁血栓得到充分暴露,对受累分支的情况及临近动脉分支情况也要仔细观察,在诊断本病时还需与主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大动脉炎、动脉硬化等疾病相鉴别,以免发生误诊或漏诊[8]。

综上所述,双层螺旋CT 可在较短时间内对胸主动脉夹层做出确诊,是基层医院诊断胸主动脉夹层的首选方法,且其具有准确、安全、迅速等优点,在诊断急性胸主动脉夹层实际临床中应用价值很大,值得推广。

1 王巍巍,张畔,王峪. 急性主动脉夹层的早期诊断策略[J]. 中国急救医学,2013,33 (1):53 -56.

2 甘中亮,苏勇,方道顺. 双层螺旋CT 对急性胸主动脉夹层的诊断及价值分析[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 (9):1303-1304.

3 孙蓓. 16 排螺旋CT 血管成像技术在影像诊断主动脉夹层中的价值[J]. 医学影像,2012,50 (25):79 -82.

4 廖智. 螺旋CT 三维重建在诊断胸主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J]. 健康必读,2013,12 (2):131.

5 潘为领,王学廷,田相凤. 多层螺旋CT 血管造影对急性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J]. 实用放射学杂志,2008,24 (8):1136 -1138.

6 刘长军,李洪松. 64 排螺旋CT 对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断价值[J]. 中外医学研究,2013,11 (6):44 -45.

7 吕传海,王鑫淼. 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诊断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15 例分析[J]. 中国实用医药,2011,6 (17):177 -178.

8 赵飞. 急性主动脉夹层26 例临床分析[J]. 中国全科医学,2010,13 (1):173.

猜你喜欢

假腔三维重建双层
主动脉几何构型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围手术期支架周围假腔残留的预测价值
Stanford B 型主动脉夹层假腔供血动脉分支对腔内治疗后假腔重塑的影响
基于Mimics的CT三维重建应用分析
墨尔本Fitzroy双层住宅
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夹层真假腔的鉴别诊断再探讨
基于关系图的无人机影像三维重建
三维重建结合3D打印技术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次级通道在线辨识的双层隔振系统振动主动控制
多排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美容中的应用
传统Halbach列和双层Halbach列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