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士分层级管理中高级责任护士在高危风险环节中实施二级质量管理的临床效果
2013-07-26梁顺萍
梁顺萍
随着医院规模扩大,心内科年轻护理人员也逐渐增多,然而工作经验不足势必会对护理质量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护理人员管理方面一直不完善,特别是高危风险环节的管理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为了弥补和更好地开展临床护理工作,我院心内科开展护士分层级管理,加强高危风险因素管理,杜绝薄弱环节安全隐患。护理质量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高低不仅取决于护理人员的素质和技术力量,更直接依赖于管理水平。护理人员常常被投诉是因为自身习惯或疏忽,而不是知识水平的问题,因此,加强护理人员教育并形成风险管理的意识尤为重要[1-3]。心内科疾病特点是病种多、变化快,特别是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者、恶性心律失常者、安装临时起搏器者、使用高危药物者。因此,心内科的护理工作必然存在较多的高危风险环节,例如安全、急救、感染等。我科实行高危风险环节的管理,有效地将高级责任护士、初级责任护士的工作细化,从而提高了工作质量并最大限度地杜绝因疏忽而导致的恶性事件,从而带动整个护理部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 年2 月—2013 年2 月我院心内科护理人员35 名,其中年龄19 ~42 岁,平均(29.0 ±4.6)岁;本科20 名,大专15 名;主管护师17 名,护师12 名,护士6名。另选取同期我院心内科患者925 例,其中分层级管理前384 例,分层级管理后541 例。
1.2 方法 按照学历,工作经验等将护理人员分为三个等级,一级为高级责任护士,要求大专以上及有主管护师或护师技术职称,共20 名;二级为初级责任护士,要求大专及有护师或护士技术职称,共15 名;三级为生活助理,其中高级责任护士承担高危风险管理工作,包括定期进行护理风险教育;加强护理风险环节监控;对高风险因素进行管理与评估;加强护理记录的管理;医嘱的落实。
1.3 效果评定标准 患者出院前让其填写我院自制的满意率调查表,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满意率=非常满意率+满意率,并且统计患者在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对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急救、院内感染问题的反映[4]。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5.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满意程度比较 分层级管理前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64.84%,分层级管理后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率为90.02%,分层级管理前后患者对我院护理工作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患者分层级管理前后出院前满意率比较〔n (%)〕Table 1 Comparison of satisfactory rate before and after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with patients before discharge
2.2 实施分层级管理前后存在问题比较 分层级管理前患者反映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急救、院内感染问题所占比例高于分层级管理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患者分层级管理前后存在问题比较〔n (%)〕Table 2 Comparison of existing problems before and after hierarchical management with patients
3 讨论
护理人员工作时,经常会因为自身习惯或疏忽被投诉,例如地板擦得过于干净而跌倒,病房管理时弄错药瓶号等,所以医院要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特别是对高危风险环节的监控,对可能发生的事情进行归类教育[5-6]。
三级质量控制管理组织即[5,7]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护理部质控组、科室质控小组。科室二级质控是由护理组长负责的护理质量建设链,护士长主要承担护理质量分析,改进方案设计和布置;护士肩负着质量建设的实施和改进方案的落实。本研究就护士分层级管理中心内科高级责任护士在高危风险环节中实施二级质量管理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实施分层级管理前,首先对护理工作人员进行统一的培训,让其具有风险意识,特别是高级责任护士,在工作中,如果初级责任护士犯了错误,导致被投诉,则高级责任护士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高级责任护士带领下,必须让心内科的全部护士了解到护理时的风险,并对护理风险进行识别,特别是将潜在的和可观的风险进行分类等,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严格要求护士在以后的工作中提高警惕,杜绝不必要的疏忽和错误[8-9]。
本研究结果显示,护士分层级管在高危风险管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层级管理前低于分层级管理后,具有明显差异,重要的是在满意度提高的同时,在病房管理、护理安全、急救、院内感染方面的问题明显减少,患者的投诉越来越少,达到了某种程度上的医患关系和谐稳定。
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及在高危风险环节实施二级质量管理有效地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并减少了护理工作中的错误和疏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 邓金平,刘丽群,贾健平,等. 组长负责制分层级管理模式在开展“优质护理示范活动”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 当代护士:综合版,2011 (6):30 -31.
2 段伟莉,吕元红,周雀云. 层级全责护理在NICU 健康教育中的效果观察[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26 (4):66 -67.
3 王正英,刘晓芳.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基础护理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08,23 (11):7 -9.
4 洪海珠,林凤,陈连娣. 分层级管理制度在急诊管理中的应用[J]. 当代护士:专科版,2011 (4):181.
5 向美焕,陈乃招,黎艳芳. 护士分层级使用与APN 排班的探索[J]. 临床护理杂志,2009,8 (3):67 -69.
6 方芳,程云,周剑英,等. 实施护士分层级管理对基础护理质量影响的研究[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 (2):114 -117.
7 刘慧. 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区责任制整体护理模式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1,25 (7):638 -639.
8 陈员娥,李艳,厉小小. 小组负责制护理模式在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中的应用[J]. 护士进修杂志,2011,26 (12):1073 -1074.
9 李美华,谭惠仪,黄雪仪,等. 层级全责护理模式对护患关系影响的探讨[J]. 现代临床护理,2006,5 (3):3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