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分析
2013-07-26祁正军
祁正军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1],可以准确地判断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和程度,在检查的同时也可以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传统的经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术后患者卧床时间长、压迫困难、局部并发症多。1989 年加拿大Campeau 首次报道了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1992年Kiemene 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TRI)取得成功,之后TRI 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故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日益受到医生和患者的喜爱[2],本研究结合我院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经股动脉和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8—2010 年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患者284 例,将其按照不同途径分为经股动脉组152 例和经桡动脉组132 例。经股动脉组男80 例,女72 例;年龄 (61.1 ±12.9)岁。经桡动脉组男70 例,女62 例;年龄 (62.5 ±11.3)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间具有均衡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术前常规行血、尿、粪常规检查,肝、肾功能检查,血糖、血脂、心肌酶谱、电解质、出凝血时间、心电图、心脏B 超等检查,所有患者术前常规口服拜阿司匹林100mg、1 次/d,氯吡格雷(波立维)75mg、1 次/d、术前均已达到波立维600mg。
1.2.1 经桡动脉组 (1)术前行Allens 试验检查,如果正常者选择右侧桡动脉作为穿刺部位;(2)桡动脉穿刺成功后送入导丝,放置6F 桡动脉鞘,鞘内注射肝素2000U、硝酸甘油200μg 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单纯造影者术后1h、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者术后4h 拔除动脉鞘管。用Terumo 公司的桡动脉真空止血带包扎,拔管后2、4、6h 视情况用专用注射器每次放气2 ~4ml,一般拔管后8h 可拆除止血带。
1.2.2 经股动脉组 (1)以seldinger's 法穿刺右侧股动脉成功后,放置6F 血管鞘,静脉推注肝素2000U 后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单纯造影者术后1h、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者于术后4h 拔除鞘管,压迫止血15 ~20min,至暂时去除压力无出血。以无菌纱布覆盖上压纱布卷,弹力绷带“8”字形加压包扎止血,压迫6 ~12h,拔管后6h 去砂袋压迫,拔管后8h 去弹力绷带,拔管后制动12h。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血管夹层、疼痛、导尿、血肿、皮下淤血、动脉痉挛、严重出血、迷走反应、皮肤破溃感染、静脉血栓、腕管综合征、不能拔管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经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8%,经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3%,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Table 1 Comparison of occurrence of complications between two groups
3 讨论
冠状动脉造影术是诊断冠心病最可靠的检查技术,而经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是经典途径,因股动脉粗大、穿刺相对容易、学习曲线短、成功率较高,己为大多数医师熟练掌握。然而由于股动脉外侧有股神经、内侧有股静脉,穿刺时易致动静脉瘘及股神经损伤,对于肥胖者而言因股动脉位置较深,拔管时容易出现局部出血、血肿及假性动脉瘤形成;且因术后要求术侧肢体制动,患者必须长时间保持一固定姿势,对于腰椎有疾病者、高龄、不习惯床上排尿者极为不便,容易出现腰痛,排尿困难等不良反应;同时长时间卧床(12 ~24h)还增加了静脉血栓形成及肺栓塞的发生概率[3]。
1989 年Campeau 首次采用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成功,之后,随着冠状动脉介入技术的发展,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和优越性逐渐被认同[4]。桡动脉位置表浅压迫容易,局部并发症少,同时桡动脉附近无重要神经和血管,不易发生神经血管损伤;且手掌为桡动脉和尺动脉双重供血,侧支丰富,即桡动脉和尺动脉通过掌深弓和掌浅弓间相互吻合交通形成丰富的侧支循环,因此即使桡动脉闭塞也不容易发生手部缺血[5]。良好的侧支循环及浅表的位置决定了该方法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6],患者术后可立即下床活动,无体位限制,舒适性明显提高,易被患者接受。桡动脉较股动脉表浅,穿刺部位并发症易早期发现及时处理,且血管迷走反射极少;但桡动脉与股动脉相比,明显细小、侧支丰富、弯曲多、穿刺难度较大,尤其是高龄身材矮小的女性,操作有一定难度[7],所以学习曲线长,较难掌握。
本研究结果显示:经股动脉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5.6%,低于经桡动脉组的8.3%。通过临床实践体会如下:局麻时用较小剂量的麻醉剂以不影响桡动脉的触摸,从而提高穿刺成功率;鞘管导入成功后可经鞘管注入硝酸甘油200μg 以防止血管痉挛;如果导管行进途中有阻力,切忌粗暴,可通过“冒烟”观察血管情况,或换用超滑导丝也可顺利通过。在刚开始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的过程中,由于穿刺的原因出现了一系列的并发症,其中有1 例因导入0.021'直头导丝时过于粗鲁而致桡动脉穿孔、皮下血肿。
尽管经桡动脉途径也出现相应的并发症,但是相对于股动脉途径,未发生过巨大血肿、严重出血、动静脉瘘、假性动脉瘤及危及生命的迷走反射。由于经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具有成功率高、安全可行、穿刺部位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术后护理方便等诸多优点,现在已成为国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及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8],国内已有学者认为该技术可在门诊进行[9-10]。
1 Campeau L. Percutaneous radial approach for coronary angiography[J]. Cathet Cardiovasc Diagn,1989,16:3 -7.
2 高宇平,吕吉元,贾永平,等. 经桡动脉及股动脉路径行冠状动脉造影对比分析[J]. 中国循环杂志,2004,190 (增刊):173 -174.
3 Heuser RR. Outpatient coronary angiography:indications,safety and complicationrates [J]. Herz,1998,23 (1):21 -26.
4 周玉杰,马长生,霍勇,等.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3 -5.
5 乔树宾. 经桡动脉途径进行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2,30 (增刊):63,114.
6 刘剑雄,燕纯伯,杨源烈,等. 经桡动脉途径冠状动脉造影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研究[J]. 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 (2):85 -87.
7 魏盟,潘翠珍,唐斌,等. 经桡动脉冠状动脉介入手术对桡动脉及血流速度的影响[J]. 中国临床医学,2001,8 (2):100 -103.
8 Hudelo C,Maillard L,Quilliet L,et al. Comparison of coronary angiography by the left radial and right femoral approach with 4French catheters [J]. Arch Mal Coeur Vaiss,2000,93 (7):813 -819.
9 王红石,王乐丰,杨新春,等. 门诊经桡动脉冠脉造影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 中国医药导报,2007,4 (11):13 -14.
10 王子超,粱有增,高传一,等.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局部应用维拉帕米防治桡动脉痉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观察[J]. 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2006,20 (1):93 -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