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民间舞教学组合中的“风格”

2013-07-20薛芸芸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湖北宜昌443000

大众文艺 2013年1期
关键词:动律民间舞风格

薛芸芸 (湖北省三峡大学艺术学院 湖北宜昌 443000)

民间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体现,是民族文化的结晶,它是风格各异的民族文化的艺术表现,也是民族习惯和民俗文化在艺术发展中的一个集合体。民间舞教学组合是由两项以上的民间舞动作相加构而成,犹如字和词或词组的关系。但一般组合并不像字、词一样具备明确的含义,只是以舞蹈动作训练本身为目的而编排的。有些是以通过训练使学生掌握某一舞种的动作风格为目的,有些是为了达到舞蹈技巧训练的目的。56个少数民族有各自生活方式的不同表达,其中,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域在风格上又有丰富多彩的诸多风貌。于是,“风格”的表现成为了决定民间舞蹈魅力的重要标准。

风格就是指:一个时代,一个民族,一个流派或一个人的文艺作品所表现的主要的思想特点和艺术观点。舞蹈的风格是指:舞蹈作品中表现出来的艺术特色和创作个性。是一个舞蹈作品思想、形象、形式特点的总和,是内外一致、心神统一显现出来的舞蹈作品的风貌、神韵和品格。民间舞课堂的训练组合,风格极其重要,组合的训练就是让学生掌握这个民族舞蹈的风格,韵律以及动作的规范。民间舞组合的训练也为民间舞舞蹈的表演打下了基础,在通过民间舞课堂组合的训练并掌握了这个民族的风格之后,再学习这个民族的舞蹈作品,得心应手。由此可见风格的重要性,以下我将从民间舞基础训练组合和民间舞风格性组合这两方面来分析民间舞教学组合中的“风格”。

一、“风格”在编排民间舞基础训练组合中的“点、线、面”

很多人认为只有风格性训练组合才应重视“风格”的体现,基础训练组合只是单一训练动作,风格的运用并不重要。其实这是一个误区,民间舞的基础训练组合也要重视风格的体现,风格是民间舞组合的精髓,就像人的脉络一样,它贯穿于民族民间舞组合的始末。因此在民间舞基础训练组合的编排上“风格”也同样重要。

民间舞基础训练组合分为单一类训练组合、复合类训练组合、综合性训练组合,舞蹈组合的编排应注意风格的点、线、面、之间的关系。

(一)风格“点”的把握对民间舞单一类训练组合编排的重要性

单一类训练组合是指针对民间舞素材中单一类动作动律而编排的组合,目的是使学生对该民族或地区舞蹈的基本节奏,基本形态,动态,情态有初步的认识和掌握,是课堂教学的开份儿阶段。 风格“点”是指该民族地区舞蹈的基本风格特点:如东北秧歌中的“稳中浪”,“稳中俏”;安徽花鼓灯中“溜起意先行,刹住不断线”,“流动中的拧倾”;维吾尔族舞蹈中的“立腰拔背、挺而不僵、颤而不窜”等。

在单一类训练组合的编排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住风格“点”,强调准确性和针对性,准确性与针对性是指教师应明确各舞种风格特点制约下的动律,节奏,情感的特点。抓住该民族地区舞蹈的基本节奏特点基本体态特征,基本动律的发力点及动势走向,基本动作的力度与幅度特点。通过分析教材,认定严格而准确的动作规格要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组合的编排。

例如:维吾尔族舞中的“原地摇身点颤组合”是以摇身点颤基本动律为主,配合基本体态,手位和绕腕动作的单一动律训练组合,也是开份儿组合。它的训练目的是:通过训练,使学生初步掌握膝部有弹性的颤动和上身有符点节奏摇身的风格特点,同时解决维吾儿族舞蹈体态和基本手位的绕腕训练。

(二)风格“线”的把握对民间舞复合类训练组合编排的重要性

复合类训练组合一是指遵循该民族地区舞蹈所特有的连接规律,把两个以上单一类动作进行相连接的训练组合;二是指针对民间舞素材中复合类动作而编排的组合。此类组合的编排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该民族地区舞蹈的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深入阶段。风格“线”是指在风格“点”的制约下的该民族地区舞蹈动作的基本连接与搭配规律。

在复合类训练组合的编排过程中,要牢牢把握风格“线”,风格“线”的把握强调稳定性与协调性,稳定性与协调性是指教师在择取教材编创组合时应尊重教材本身的规律性分类及传统短句的连接规律,编排协调。连贯,充满韵味的舞句,达到动力定型的目的。

例如:东北秧歌中的“踢步组合”包括前踢步、后踢步、手巾花等动作。主要是训练前踢、后踢两种基本动律,突出秧歌“艮劲儿”的动感特点,为下一步的东北秧歌教学打下基础。

(三)风格“面”的把握对民间舞综合类训练组合编排的重要性

综合类组合是指依据该民族地区舞蹈的特点,综合所学内容而编排的训练性或表演性组合。通过较完整的系列动作的有机组接以及对音乐形象的准确把握,展示出该民族地区舞蹈的风格特征,是课堂教学的成熟阶段。

在综合类组合的编排过程中,对风格“面”的把握应强调“以情带动”。风格“面”应融入该民族地区舞蹈的动律、节奏、情感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把握住这个民族的风格“面”,对动作的有机组接,编排,这样才能较好的展示出该民族地区舞蹈的风格。综合提高和成熟期的练习,由于训练的侧重点不同,可分为综合性动作训练组合和综合性表演训练组合两种。

1.综合性动作训练组合

综合性动作训练组合在编排上以动作、动律综合为主,训练目的侧重于动作、动律本身。

例如:胶州秧歌中的“综合性组合”是以训练丁字拧步、提碾步、倒丁字步等动作为主的高班训练组合。组合综合运用了胶州秧歌最具代表性的全部典型动作,并加以一定的变化及陪以完整的音乐。节奏多变,动律多变,充分体现出了胶州秧歌拧、碾、抻、韧的四大特点和舒展大方,热情灵巧的美感特征以及风格特点。

2.综合性表演训练组合

综合性表演训练组合是指组合的训练目的从动作形式的追求完美,逐渐走向用动作表达内容和意义,以及表演者舞蹈时内心情感得到体验,就是说强调组合中的情节,故事,情感表现大于动作自身的展示。风格的把握强调性格鲜明,注重表演。表演性组合重点在于训练学生的表演能力,通过学生的表演能使观众直观的感受到所表演民族的风格特点以及性格特征。因此,对风格的把握就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

例如:东北秧歌中的“过街楼”组合就是以上下装表演的有机配合为训练主线,融走相、稳相、鼓相、慢板、快板为一体的表演性综合组合。组合通过动作情感恰到好处的交流及动作默契的配合,全面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艺术感染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风格。

二、“风格”在民间舞风格性教学训练组合中的体现

风格在舞蹈组合中像一个灵魂,赋予舞蹈组合生命和血液。那么风格性教学组合就更要注重风格的运用和体现。

(一)“风格”在民间舞技巧教学组合中的体现

通常我们看到一种特定的民族技巧,就会很直观的判断舞蹈所属民族,由此可见,民间舞技巧组合,也是民间舞组合风格的代表,它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道具技巧组合,另一类则是民间舞蹈徒手高难度训练组合。

1.“风格”在民间舞道具技巧组合中的体现

在民间舞中,道具的使用最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性质,也是一个民族地域舞蹈的符号象征,也最能体现这个民族的风格性,如傣族舞蹈,首先会联想到象角鼓,其次才是三道弯的舞蹈体态;一拿起手鼓肯定确认它是维族舞蹈等等.道具的使用是民族民间舞教学中的难点,并不是说每个学生拿起道具都能舞,若想练出一些绝活或拿手好戏,没有一年半载的反复练习是很难成功的,不同民族地域持不同的道具跳舞,也是民族民间舞区别与其他舞蹈种类的一个特征。因为道具舞蹈中有极强的专属性,所以道具技巧组合能体现一个民族地域舞蹈风格。

2.“风格”在民间舞徒手高难度技巧训练组合中的体现

在许多民间舞中,不但有传统意义上各民族所专有的高难度技巧,也有一些身体局部高难度技巧的展示,这些技巧烘托出了一个民族舞蹈特色,体现出与其他舞种截然不同的风格。例如蒙族的碎抖肩、花鼓灯的脚底碎步,都有及强的民族风格特性,再如: 新疆多朗区的麦西来甫民间舞蹈中的旋转技巧堪称一绝。快板部分由双人对转发展为竞技旋转,一时间各种跪转、空转、掖腿立转、平转纷纷登场,让人眼花缭乱,惊叹不已。

(二)“风格”在民间舞传统舞种教学组合中的体现

传统舞种组合是那些历史上传承下来的具有其民族文化形态的民间舞蹈种类,经过加工整理形成的组合形式。其风格浓郁,最大的特点就是能够关注到对一个民族民间舞蹈完整性的保留,这种完整性突出体现该民间舞蹈整体性的风格审美,更符合民间舞蹈文化本题传承的需要。如维族赛乃姆组合,它最能体现维吾尔族的舞蹈风格以及最能代表维吾尔族的舞蹈,比步伐,头部,腰部,旋转基础训练组合更能代表维吾尔族的全貌。

民间舞作为一种深邃的历史文化载体,具有显著、特殊的教育与传播功能。在当今的舞蹈教育中,民间舞教学组合不单纯是技术技艺的传授,更多是对综合知识的掌握,是对民间舞风格性的把握。我们应该抱着“源于民间,高于民间”的追求,把民间舞教学组合的真正魅力通过舞蹈的肢体表现出来,并使得民间舞的高等教育呈现出全面发展的良好态势,我想,这也是中国民间舞教育向前迈进的基础。我深信,只要通过我们不断努力,民间舞教学组合的风格魅力将会更加突出。

1.江口隆哉著.金秋译.《舞蹈创作法》.学院出版社,2005年7月北京第1版.

2.周萍.黄奕华主编.《中国民族民间舞教学组合编排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9月第1版

3.吕艺生著.《舞蹈教育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年4月第1版.

4.潘志涛主编.《中国民间舞教材与教法》.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第1版.

猜你喜欢

动律民间舞风格
地域特色舞蹈在高校课程中推广的思考
论民间舞课堂教学的继承与发展——以“东北秧歌典型人物精品课”为例
浅谈动律在舞蹈作品《摆手女儿家》中的体现
晋中民间舞在高校舞蹈教育中的传承和发展策略
评《Smoke》
电影视听艺术中的影像色彩表达
解读木刻版画在动画中的运用
佛教文化旅游区植物的选择
广西民间舞与旅游表演的链接现状与提升
藏族舞基本动律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