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探讨
2013-07-06袁月芳俞智勇沈建斌
袁月芳,俞智勇,沈建斌
(湖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防治科,浙江 湖州313000)
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是国家为推动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及康复工作的深入开展、全面掌握重性精神疾病动态而采取的重要政策措施。本市于2010年全面启动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然而多数县区录入的资料存在准确性及完整性不够等问题。为了使录入系统中的信息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状况,充分发挥其对制定精神卫生政策的支持作用,我市精神卫生办公室于2011年7月采用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进行管理,注重过程管理与环节质量控制[1],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方法
1.1 查找问题 查阅本市2011年7月前录入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7200例患者资料,包括患者基本信息及治疗与随访信息,确认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1)患者基本信息录入不完整,有缺项,如药物治疗的名称及剂量未填等;(2)录入的资料存在逻辑性矛盾,如药物治疗与疾病诊断、确诊日期与发病日期不相符合等;(3)随访信息未及时录入。
1.2 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1)基层医疗机构对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2)基层医护人员访视不到位,未按要求进行随访,如患者病情状况、发病日期、治疗药物、社会功能、实验室检查等基础信息掌握不全面,导致资料录入不完整;(3)基层医护人员精神疾病专业知识欠缺,对精神疾病的症状、诊断、治疗等基础知识掌握不够,导致建立的档案及录入的信息存在较多逻辑性矛盾;(4)部分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未确定专人负责,存在参加信息录入培训与负责信息录入操作及管理的人员相互脱离的现象,致使实际操作或管理人员未掌握相关工作要求。
1.3 改进措施
1.3.1 成立质量控制小组 市、县区精神卫生办公室分别确定信息系统业务管理员及数据质控员,成立以市精神卫生办公室主任为组长,市、县区业务管理员及数据质控员为组员的信息录入质量控制小组,负责对全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相关人员进行指导、培训和质量控制。
1.3.2 建立信息管理制度 为规范信息录入,确保信息安全,市精神卫生办公室制定并下发了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制度,对信息报告的内容及要求、部门及人员职责、信息安全等进行了明确规定,形成信息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
1.3.3 组织例会讨论 质量控制小组每2个月召开一次组员例会,对各县区信息录入情况进行通报,对存在问题及相关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下一步改进措施,促进质量改进。
1.3.4 强化知识培训 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确定信息录入员及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人员(简称精防人员)的基础上,组织开展市、县、区分级培训:对录入员重点进行计算机录入操作培训,对存在问题进行解析;对精防人员重点进行精神疾病基础知识、药物治疗、社区管理、应急处置等内容培训,使他们掌握工作方法及要求,逐步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及操作技能。
1.3.5 深入基层指导 质控小组成员分批到各县区的乡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社区卫生服务站实地了解信息录入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面对面指导,使信息录入人员尽快掌握相关要求。同时对纸质档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及随访落实情况进行指导,规范档案建立及信息录入。
1.3.6 定期督导 质控小组每季度对各县区的社区随访、档案建立及信息录入情况进行督导,通过实地察看、查阅资料、电话询问和抽查入户访视等方式掌握工作进展情况,填写督导报告,反馈相关意见,提出改进措施,使录入的信息能准确反映患者的病情及治疗状况,实现持续质量改进。
1.4 评价标准及数据处理 通过抽样调查的方式对信息录入合格率及规范化管理率进行评价,分别于改进前后在每个乡镇(街道)抽取10例患者,共760例。(1)录入合格率:即录入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管理系统的患者信息(包括基本信息、治疗与随访信息)完整、准确、无逻辑性错误的比例。(2)规范化管理率:即基层精防人员按社区分类干预要求对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并录入信息系统的比例。使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以例数、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或P<0.01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从表1可见,改进后重性精神疾病信息的录入合格率及规范管理率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果提示:经过1年的持续质量改进,我市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的完整性及准确性明显改善,社区规范化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
表1 持续质量改进前后信息录入合格率及规范管理率的比较[n(%)]
3 讨论
3.1 持续质量改进促进了社区精防工作的规范化管理 加强社区规范化管理是确保信息录入质量的基础,要求基层精防人员根据患者病情开展定期访视,动态掌握患者的病情及服药情况,指导家属开展家庭护理,提高患者的治疗率[2]。目前各地区精神病防治康复工作开展不平衡,部分地区存在对精神病防治工作不够重视、随访不到位、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影响了信息录入的质量。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完善相关管理制度,强化指导及监督,增强了规范管理意识,促进基层精防人员扎实开展社区随访管理工作,使社区规范管理率由64.1%提高到75.7%,实现了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3.2 持续质量改进提升了基层精防人员的业务水平 基层精防人员业务水平的高低是影响信息录入质量的关键因素。由于精神疾病专业性较强,基层医疗机构精防人员多数为兼职医护人员,对精神疾病的症状、诊断及治疗等知识掌握较少[3-4]。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措施,确定人员,强化分级培训,加强队伍建设,提高了基层精防人员对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认识,增强了责任感,自觉加强了精神疾病专业知识学习,逐步提升了业务水平。
3.3 持续质量改进提高了信息录入质量 持续质量改进是指在现有水平上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及管理体系有效性和效率的循环活动[5]。信息录入质量涉及到精防人员掌握患者信息、对患者进行管理治疗及自身专业知识水平等方面,通过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法,对资料录入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制定改进措施,不断发现问题,提出指导意见,使基层精防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升,社区随访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落实,从而使信息录入质量明显提高。
综上所述,在重性精神疾病信息录入中采取持续质量改进方法,既能提高重性精神疾病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为制定精神卫生工作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又能提升重性精神疾病社区管理的规范化水平。
[1]夏雪中.新形势下护理质量管理模式与方法进展概述[J].中国护理管理,2004,4(2):39-40.
[2]季卫东,周国权,黄佩蓉,等.发展中国社区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思考[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4):245-247.
[3]熊日先.社区和(或)乡镇医疗机构开展重性精神疾病管理治疗工作的难点问题和对策[J].中国民康医学,2012,24(2):191-216.
[4]李东兰.我国重性精神疾病社区干预的研究进展[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12):2445-2446.
[5]陈利萍,冯月文.持续质量改进在护理文书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1,28(12B):70-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