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高中学困生克服学习障碍心理的对策研究

2013-04-29吴群雄

广西教育·B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学习障碍学困生高中

吴群雄

【关键词】高中 学困生 学习障碍 对策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15-03

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下的定义是:躯体、心理机能和社会机能均处于良好的状态。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特别是教育改革逐步的深化,农村高中生特别是学困生存在的心理问题日益凸显,成为制约其学业进步的重要因素。而当前我国教育界对于农村高中学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还比较滞后。笔者所在学校语文组承接了“学习困难学生学习方案研究与实验”这一课题,以我校高二年级部分学生作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通过调查,了解当前农村高中学困生存在的具体心理问题及其成因,并探寻克服农村高中学困生学习障碍心理的对策。

一、学校学生现状

田东县是全国重点贫困县,位于广西西部的百色市境内。田东县实验高级中学是百色市的C类高中,生源差,绝大部分学生是百色市三所重点高中和田东县第一中学招生以后余下的四到六档线的学生。高二年级入学人数537人,现有518人。其中中考分数A类的有4人,B+的15人,B级以上131人,余下的都是C级、D级甚至是E级的学生。近92%的学生来自农村,其余8%的学生属于县镇非农户口。

二、调查的内容和方法

(一)调查内容

1.农村高中学困生学习障碍心理状况

2.农村高中学困生学习障碍心理的成因

3.农村高中学困生障碍心理的应对策略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设《学生学习困难成因问卷调查表》,调查内容共分为“社会环境影响”“学校环境影响”“家庭环境影响”及“内在因素”四大块,每块设10个小题,共40小题。于2010年10月份向学生发出459份调查问卷,共收回有效问卷384份。

2.个案调查

课题组的10位老师各自选择了10位学困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进行跟踪追访。多次通过一对一谈话的方式,对重点研究对象及其他同学进行调查了解,并作好详细的记录。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多数学生具有比较明确的学习价值观

调查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具有明确的学习价值观。有51%的学生认为后天的学习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还有34%的学生认为后天的学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品位。而认为后天学习对自己帮助不大的学生只占15%。

(二)部分学生认可自己的意志力和心理品质,但明显不够自信

在回答“遭遇挫折时你所选择的应对方式”这一项内容时,72%的学生选择了“直面正视”,只有10%的学生选择了“灰心逃避”,而选择“等待安慰”的学生也只占全部学生的18%。另一方面,认为自己的心理品质是“乐观自信”的学生达34%,明显超过了认为自己“消极自卑”的9%的学生。但在这一选项上,兼选“乐观自信”和“消极自卑”的学生达57%,由此可看出,学生虽然认可自己的意志力和心理品质,但底气不足,明显不自信。

(三)部分学生学习能力差,具有相当的自卑心理

调查结果表明,明确自己存在学习障碍的学生占29%,45%的学生存在一定程度的学习障碍,只有26%的学生认为自己没有学习障碍。绝大部分的学生认为自己智力一般,占到74%,还有8%的学生认为自己愚笨,而认为自己聪明的学生只占8%。这表明大部分学生都具有自卑心理。

(四)大部分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学习态度消极

在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在“自觉学习”这一项研究内容中,34%的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觉得学习是“一件享受快乐的事”,而消极被动学习的学生却占到了45%,他们认为学习是“难以言传的事”。更令人吃惊的是,21%的学生明确自己是无心向学的学生,学习对于他们来说是“痛苦煎熬的事”。

(五)大部分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

部分农村高中学困生的主要兴趣不在学习上,而是转移到了手机游戏、网络聊天、低俗小说、早恋等方面。调查数据显示,学习兴趣一般的学生占到了77%,而只有13%的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厌学的学生达到了10%。

(六)大部分学生找不到合适的学习方法,缺乏成功的体验

根据调查数据,绝大部分学生尚未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选“从未找到”的学生达12%,选“正在摸索”的学生有72%,已经找到适合自己学习方法的学生少得可怜,只有8%。虽然70%的学生在学习上有过成功体验,但却是“曾经有过”,成功体验早成了过去,大多数学生已经很久没有尝到成功的滋味了。而学习上从未有过成功体验的学生多达12%,选“无从谈起”的学生占18%,“成功”离他们相当遥远。

四、高中学困生学习障碍心理成因分析

(一)自身因素

1.高中生既有积极向上的心理因素,也有不少消极的心理因素。学困生和一般的学生相比,消极心理更多一些,他们对自己往往缺少正确的认识与评价,缺乏成功动机。多数学困生认为自己天生愚笨,难以完成学习任务,因而兴趣淡薄、态度消极、思维懒惰、注意力分散、情绪低落,造成学习上的困难。

2.意志薄弱,懒于学习。学困生在意志的持久性方面,表现为不懂不问,知难而退,缺乏坚持学习的毅力;在意志的独立性方面,表现为学习被动,作业应付了事,很少独立思考和钻研。

3.缺少战胜困难的心理素质,经不起打击和挫折,自暴自弃。学习上的连续失败给学困生造成自卑的心理,有时发生不顺心的事便难以调整,表现出消极、散漫的心理。

4.不善与人交流,不懂向外界寻求帮助。学困生往往被老师、家长忽视,在日常生活中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感到自己孤立无援,久之形成了内向孤僻、不善与人交流的性格,喜欢把自己封闭起来。

(二)学校因素

1.部分教师只注意成绩优秀的学生,忽视其他学生的全面发展

部分教师眼中只有文化成绩优秀的学生,而在不知不觉中忽视了学困生。教师在学习、生活、活动、评优等方面倾向于文化成绩优秀生,而对学困生要求很低,把学困生定位为只要不影响别人的学习即可,对学困生的个人诉求不重视不理睬,批评多、鼓励少,这无疑使自我意识逐渐增强而又寻求归属感的高中生的心灵蒙上了一层阴影,他们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有可能会产生自卑、孤僻、逆反、厌烦的心理。

2.有些教师的教学方式落后,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教师教学水平的优劣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质量的优劣。部分教师沿用多年的教学方式,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只顾着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一味自己讲课而不与学生互动交流,因而教学效果不佳。有的教师要么低估学生的能力,多次重复同样的内容,要么高估他们的能力,选择难度大的内容来教,这样就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情绪,不能引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3.同学的歧视

由于教师对学困生的各种忽视甚至歧视,使得成绩好的学生也向教师看齐,他们视学困生为异类,不与学困生交流,更加不用说帮助学困生了。这样就使学困生的性格变得更加内向,遇到问题不愿与他人沟通或请求他人帮助,容易产生犹豫、猜疑、自卑的心理。

4.学校教育评价体制不尽合理

大部分学困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们往往在体育、艺术等方面有特长,但学校的教育评价体制不能发现学困生的优点。教育部门对学生、教师、学校的评价,基本上是按文化课考试成绩和升学率作为标准,促使学校不得不下大力追求升学率,因而无法全面开展素质教育,也没有足够的精力去发现和培养学生除考试成绩外的其他能力,让学困生有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并得到重视。现行的教育评价制度,很难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必然加剧学生学习上的两极分化,使一部分学生产生学习困难,成为学困生。

(三)家庭因素

1.学困生父母自身素质的影响

据调查,我校学困生的父母以农民、农民工和个体户居多,他们忙于务农、打工或经商,无暇顾及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一周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见到孩子一次。每当孩子的学业出现问题,他们往往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对待孩子。家长错误的教育方式使孩子形成消极逆反心理。

2.父母的不良行为习惯对学困生的影响

学生的启蒙教育很重要的部分是由家庭来完成的,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师,父母对子女的成长起到引导、示范、熏陶、感染的作用。有的家长经常酗酒、赌博等,孩子很容易耳濡目染,长期受父母的影响,孩子也逐渐沉迷于父母的爱好,对自己的学习失去兴趣。

(四)社会因素

1.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社会上一些不良的因素,如赌博、六合彩、不健康的书刊、不文明的场所、网络游戏等,对自控能力较差的学困生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陷阱,学生一旦陷入其中,便无法自拔。

2.社会上不正确的思想认识的影响

当前社会上一些不正确的认识,特别是一些偏激思想的影响,如“读书无用论”等,致使学困生轻视学习,无视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不少人没有知识照样能打工赚钱,很大程度上打击了学困生的学习积极性。

3.大学生就业率低的影响

大学生毕业人数逐年增长,随之产生的就业难、就业率低等问题,使一部分学生看不到读书上学的出路,因而对学习不抱希望,失去学习动力,甚至产生弃学心理。

五、对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学困生更多的关心和帮助

喜欢优中等生是许多教师的“惯性”,但实际上,与优中等生相比,学困生往往自卑心理较重,更渴望得到老师的关心和帮助。教师对学困生应该给予更多的关心与帮助,用真情去感染他们,使他们自觉地将精力投入学习。教师要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让学生信赖教师,喜欢教师。古语有“亲其师,信其道,学其理”,学生热爱老师,往往会把这种情感迁移到学习中来,似乎觉得不学好就对不住关心爱护自己的老师。

(二)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教学,加强个别辅导

学困生往往基础差,理解能力差,容易对学习感到乏味。教师对学困生不能和优中等生一视同仁,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教师要对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了如指掌,深入了解他们的学习基础、智力状况等,针对其薄弱环节,适当放慢教学进度,降低教学难度,本着“浅、慢、精”的原则,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必要时进行当面辅导,课余时间常与学困生谈心,有的放矢地进行辅导,消除他们对学习的畏惧心理,使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对学困生进行多方面的心理辅导

学校应该建立健全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配备专门的心理辅导教师,向需要帮助的学困生提供援助。班主任和任课教师也要尽自己的能力在心理上帮助学困生,让他们积极面对困难,顺利度过成长中的难关。学校应建立学困生心理档案,长期跟踪辅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适时开展一些内容丰富、主题鲜明的课外心理辅导活动,让学困生参与进来,在活动中获得启发。通过学科教学渗透提高学生的心理品质,扩大心理教育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的心理品质得到全面发展。

(四)灵活地运用评价机制,提高学困生的自信心

合理的学习成绩评价机制是学困生进步的源泉,也是教师教学效果的真实反映。在以往的学习成绩评价中,都是以每学期的期中、期末考试成绩为衡量学生学习的唯一标准。这种做法掩盖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只看重结果,给学困生提高成绩带来了心理上的焦虑。灵活地运用成绩评价机制,可以建立以学生平时的表现、期中和期末考试等为内容的学生综合成绩评价机制,从关注学生的平时表现、学习习惯、学习能力着眼,综合期中、期末成绩,再得出学生全学期的学科成绩,使学困生能形成“从平时做起,从现在做起”的思想。在转化学困生的工作中,设立“学习进步奖”,对学习有进步的学生进行奖励,增加他们的成功体验,提高他们学习的自信心。

(五)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密切配合,为学困生创设良好的育人环境

学校、家庭、社会要紧密配合形成合力,才能使学困生尽快“脱困”。在转化学困生的过程中,虽然学校占主导地位,但是单靠学校一方的力量是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的。我们既要充分发挥学校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利用校外因素对学生的积极影响,尤其要十分重视家庭教育的作用,做好学困生家长的工作,争取家长的配合和帮助,达到共同教育的目的。学校还应积极争取当地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整顿校园周边环境,净化社会风气,为学困生的转化创设良好的环境。

教育教学工作不能忽略每一位学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特别是广大农村学校学困生的比例普遍较高,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上都存在着困难和障碍,自卑、功利、逆反等消极因素占据着他们的心灵。我们在进行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深切地感受到这些学生的无奈、焦虑、迷茫和放纵,也深切地体会到这些学生对获得疏导和帮助的迫切需求,更明白这些学生对成功的渴望。希望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和我们一起,共同关注农村高中学困生这一群体,努力帮助他们消除学习障碍心理,帮助他们获得学习以及其他方面的成功体验,促使他们全面健康地发展,为以后的成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学习障碍学困生高中
转化学困生的几点体会
学困生的转化措施
高中数学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谈初中物理学困生的转化
心理视角下英语学困生转化策略的研究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函数学习障碍成因分析及自学方法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