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探索

2013-04-29练毅

广西教育·B版 2013年5期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探索德育

练毅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 德育 探索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5B-0009-02

德育是指思想品德教育,其作用和功效非常大,小到一个人的成长,大到一所学校的兴旺、一个企业的成功、一个国家的昌盛,无不体现着德育的重要影响。德育是学校各育之首,中小学德育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家约翰·菲力德利赫·赫尔巴特说过,道德普遍地被认为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当前,许多教育工作者都感叹:“现在的学生太顽皮了,德育工作真难做”,“现在的学生道德品质太差了,德育工作似乎不起作用”……如何使思想教育入情、入礼、入心,把思想教育工作做到中小学生的心坎上,这是当前摆在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面前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特别是在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的农村地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难度更大,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去研究和探索。本文总结了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个方面的突出问题,并从德育工作的观念、方法、策略等方面探索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一、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五大问题

1.社会不良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受到冲击

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给农村的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了繁荣和发展,但农村文化市场不规范,文化垃圾泛滥,黄、赌、毒现象由城市渗入农村,给农村的学生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特别是小学高年级学生和初中生。由于受周边环境(网吧、游戏机室)的影响和黄色音像制品的毒害,部分学生道德品质变得极差,具体表现为唯我独尊、缺乏责任感、感情冷漠等,从而使农村学生德育工作更加举步维艰,任重而道远。

2.家庭教育弱化使学校德育工作势单力薄

经济的发展使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大多数农村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他们有的“抛妻弃子”独自到外地闯荡,有的甚至夫妻“比翼双飞”,双双外出务工,家中只剩下年迈的双亲和年幼的儿女,留守儿童群体由此产生。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不足,使得部分留守学生自由散漫,在校不守纪律,更有甚者养成江湖习气,拉帮结派,聚众打架斗殴,有的达到了善恶是非不分的地步。家庭教育的弱化无疑给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增加了难度,学校德育工作因缺乏家庭的配合而显得势单力薄。

3.新“读书无用论”盛行使学校德育工作不能深入开展

部分学生和家长还没有更新职业观念,“等、要、靠”的观念根深蒂固,认为只有上了大学,国家分配了工作才算有出息。对于当前国家对大中专生不包分配工作的政策,农村家长一下子不适应,大多数农村家长认为花大把钱供子女读书,子女还不能“跳龙(农)门”,实在不合算,新的“读书无用论”因此在部分农村学生心中形成。他们厌学情绪高,对学习马马虎虎,成绩好坏也无所谓,认为对祖国的前途和命运、对集体和他人都没有必要关心。有的学生干脆辍学回家,务农、经商或打工。

4.享乐主义泛滥使学校德育工作显得苍白无力

近年来,经济的发展使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提高,农民手头的钱多了,便讲阔气、讲排场,超前消费的歪风因此滋长,加上学校对学生艰苦奋斗的宣传教育不够,学生贪图享乐、铺张浪费的现象逐渐增多。如某些学生感到学校食堂的饭菜低档,不合胃口,要到校外吃;有人过生日时,学生之间互相赠送生日礼物,大办生日宴席;有的女生戴耳环、涂口红、穿高跟鞋;有的男生蓄长发、配手机,衣着过分追求时髦。享乐主义的泛滥,使得学校的德育工作收效甚微,显得苍白无力。

5.学校本身德育工作力度不够

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条件虽然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许多方面仍严重滞后,短时间内难以快速提高。农村中小学受师资所限,很多学校没有成立专门的德育部门,教师在德育工作及技巧方面明显落后。另一方面,现有的教育评价机制不够完善,评价学校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的好坏,主要还是通过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等指标来衡量。这就使得学校虽提倡素质教育,但仍抓住应试教育不放,学校的德育工作力度明显不足。德育工作未被摆在素质教育的重要位置,显得非常脆弱。

以上五个方面问题的存在,虽有复杂的社会原因,但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疲软的反映。教育工作者应认真加以剖析,并积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当前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加强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1.转变育人观念,构建立体德育模式

孟子有言:“人之初,性本善。”学生的恶习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受社会的影响逐渐形成的,因此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教师觉得学生难教,或认为学生的本质太差,教不了,其实是教育方式方法不当。没有充分认识学生个体的需要,没有因材施教,而是搞一刀切,用同一标准来衡量和管理所有学生,势必难以达到教育效果。教育的目的是让每一个学生个体得到充分的发展,让学生在成长中发展,在发展中成长。因此,学校和教师应转变育人观念,努力构建立体的德育模式。(1)加强家校联系,对于父母均外出务工的学生,学校和家长应互留电话号码,经常联系与沟通。(2)加强学校与社会各种教育力量的通力合作。(3)丰富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获得道德感化,从而形成良好的道德情操。此外,有的学生一而再再而三地违犯纪律,学校和教师不能采用过激的、不负责的方式将其推向家长和社会。学校是教育的主要场所,理应尽教育转化之责,应认识到学生思想品质的形成是一个长期、曲折、复杂的过程,是一个渐进养成的过程,不能一蹴而就。教师不能学生一有问题就立即向其家长告状,对学生作出纪律处分,甚至停学处理,这样会使学生思想进一步恶化,将其推向另一个极端。现代教育是爱的教育,对于犯错的学生,学校和教师要多用爱心感化,以育人为目的而不是以整人为目的。

2.树立榜样,营造育人环境

“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欲要正人,必先正己”。学校必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强化教师职业道德,让教师以身作则,以优良的品德陶冶、感化学生。首先要抓主要力量——班主任。定期召开班主任德育工作学习班,每周举行一次班主任例会,交流研讨育人的方法和经验,提高班主任的育人素质和育人技巧。其次,组织教师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如《弟子规》《论语》《中华文化精要丛书》《中华传统美德》等书籍,经常请社会上的知名人士、德育专家、道德模范、公安民警、村委干部作报告,进行法律知识教育、理想教育、社会实践教育、人生哲理教育等,对教师进行适当的再教育,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更好地引领学生。

3.全员参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校能否做好德育工作,关键在于学校对德育工作的部署是否恰当。建立起以学校党支部、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组织为核心的德育工作管理网络,既要组建由政工干部、班主任和各科教师组成的德育队伍,又要充分发挥学校共青团委、少年先锋队和学生会组织的作用,发挥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主体作用,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干部、发挥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学生既是德育工作的对象,又是德育工作的主体,德育工作的过程离不开学生组织和舆论的支持,教师的力量有限,学校的德育工作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营造全员参与的氛围,使德育自然而然成为学生的意识,使学生自觉进行自我教育。

4.与时俱进,正确引导

德育工作不只是抑制学生,还要结合实际情况,对学生作出正确引导。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和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青少年思想非常活跃,容易接受新事物,且乐于探索和冒险,自我意识很强。针对学生的这些特点,学校和教师在思想教育中应遵循开放性原则和自主性原则,正视学生有可能接触到的社会方方面面,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去辨别社会的真善美,向社会的积极面靠拢,自觉抵制社会道德的不良因素,自觉进行自我约束。

德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在提倡“以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今天,对青少年的德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而农村中小学生的德育工作更是整个德育工作成败的关键,广大教育工作者、家长、全社会都应行动起来,共同关注农村中小学德育工作,营造“以德育人,以德修身”的良好氛围。

(责编 周翠如)

猜你喜欢

农村中小学探索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推进中小学艺术教育区域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新课改背景下的改革
社会转型期行政权控制的路径探索
房地产项目策划课程案例教学探索与实施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
河南省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学现状与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