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科学课更有“人文味”

2013-04-29吴传想

新课程学习·上 2013年5期
关键词:人文教育科学课人文素养

吴传想

摘 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既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又要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因此,需要对新课程背景下科学课堂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和如何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进行初步地探索。

关键词:科学课;人文素养;人文教育

一、什么是人文素养

目前,“人文素养”并没有一个明确的规范和固定的内容。笔者认为,“人文素养”是人的整体素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人文素养的最典型标志是具有人文精神,使一切追求和努力都归结为对人本身的关怀。简单地说,良好的人文素养表现在:(1)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主义道德品质。(2)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不断吸收民族文化智慧。(3)具备开阔的视野,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

二、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提高每一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即“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活动,使学生对自然现象保持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养成与自然界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了解或理解基本的科学知识,学会或掌握一定的基本技能,并用它们解释常见的自然现象,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初步形成对自然界的整体认识和科学的世界观;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初步养成科学探究习惯,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形成崇尚科学、反对迷信、以科学的知识和态度解决个人问题的意识;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初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并能关注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影响”。可见,从培养学生全面的科学素养角度看,必须在教学中体现人文价值,也就是要在科学教育中体现求真、求实、求新,弘扬道德价值和审美价值,培养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时代风尚,进而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要求尊重人的需要、情感,并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同时,提倡每个人在自由生活的同时承担不可推卸的对他人、社会、自然的责任。

科学与人文在课堂教学中的整合是新课改的必然趋势,也是科学课教学应遵循的原则之一,只有充分挖掘教材中知识与技能的人文内涵,积极挖掘知识、技能背后的具有人文思想的成分对学生进行人文教育,丰富学生人文知识,增强学生人文意识,才能达到我们教育的预期目的。

三、科学课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策略

1.熏陶感染,培养人文素养

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作为教师,只有以身立教,为人师表,才能有效地影响学生。要想学生好学,教师必须学而不厌;要想学生有远大理想,教师必须志存高远。事实上,教师的工作作风、学习风格、为人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对学生产生影响,甚至教师的谈吐、举止、风度学生都会模仿。因此教师要学习并运用更多的人文学科的理论知识来观察、分析和解决大量日常社会现实问题,弘扬理性。教师要自觉做先进人文精神的传播者,善于将教材中蕴涵的人文意识和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精神付诸行动,不断完善自我,形成和发展优良个性品质。

在学校里,教师是学生最亲近、尊敬的人,学生具有天然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成为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教师的理想人格,会像一丝丝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使他们受到教育、感染和熏陶。陶行知说过:“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教师人格就像一面镜子,时刻影响着每一个教育对象。所以,科学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让人性的阳光照进校园,照亮学生一生的前程。在此,笔者建议,科学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尽量多地阅读中外“经典人文类”书籍,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加强文化积淀,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拓宽自身教育视野,提升自身人文素养。

2.适时渗透,加强人文素养

人文素养的培养不能靠训练,不能靠灌输,不能靠说教,而应当通过教育自觉而又自然地进行,科学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教育内容丰富,美育、爱国主义教育、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和环境教育等都可以渗透在教学内容之中。

(1)科学教学中美育渗透

审美素质是学生的基本素质之一,美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点和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广袤的自然界生物的种类繁多,形态各异,趣味无穷。千姿百态的植物,奇形怪异的动物,显微视野下的微生物……科学中的美无处不在。科学教师要善于发掘,用审美的眼光来感知美。当然,教师不能停留在对美的感知上,而应将美育体现在自身的教学活动中,幽默风趣的连珠妙语,旁征博引的知识功底,新奇巧妙的实验设计,不断求新的教学风格,同样是一种美的意境。潜移默化的美育陶冶,能激发起学生饱满的学习热情。

同时要在课堂上将科学与人类最高形式的科学价值美及时地展示给学生。从钻木取火到高能燃料,从茹毛饮血到营养浓缩食品,从树叶遮身到新颖衣料,从攀越行走到飞出地球,科学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物质力量,美化了生活。这些知识在新知识的讲授中都能适时渗透,让学生了解科学价值美。总之,我们应指导学生学会欣赏自然美,体会科学的语言美,了解科学的价值美,创造出更多美。

(2)科学教学中激发爱国主义教育

我国在科学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展现在学生面前的一卷爱国主义教育的诗篇。科学教师教学中要善于挖掘乡土人文优势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如谈到“生殖”时,介绍我国1988年第一例试管婴儿在北京医科大学诞生;讲到学生敏感的“克隆技术”时,要求学生不要一味崇拜国外先进技术,只知1997年英国克隆多莉绵羊的诞生,其实我国也能克隆一些人体器官,如“人工耳蜗”等;从四大发明、春秋炼铁到结晶牛胰岛素、人造金刚石的合成等无不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智慧;“神七”“神八”上天,不仅表明了我国航天技术的雄厚实力,同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科学求实、锐意进取的超卓智慧和拼搏精神,这些内容的渗透可振奋学生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另外,在《水在哪里》这一课中,通过世界和中国水资源情况的介绍和对比,使学生了解世界的水资源概况,并明白自己国家水资源情况,培养他们的国际意识的同时,也培养了民族忧患意识和节水意识。

(3)科学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组织教材,阐述教材,有利于帮助学生学习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些基本观点,如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原理和定律中蕴藏着丰富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不断运动的,静止和运动的相对性,量变会引起质变,实验是认识科学的基础也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生命的物质性和统一性观点,生命的运动和生物进化的观点、对立统一的观点等。这些观点在科学中比比皆是,科学教师要善于运用这些方法和思想,让人文主义精神焕发出辉煌的光芒。

(4)科学教学中贯彻环境教育

“保护空气”“爱护水资源”“保护地球”“保护珍惜生物”等知识都是环境教育的好题材,教师可利用图片资料,实地查看等方法进行对比教学,也可让学生以“热爱大自然,热爱生命,绿色环保从我做起”为主题,做些板报宣传或写小论文,从而增强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科学、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自觉性,从中也可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具有环保意识的人,被视为道德水平和修养程度极高的人,受到人们的普遍尊敬。

3.注重发展,提升人文素养

素质教育是促进人的发展,培养和提高人的基本素质为目标的教育。它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引导学生全面发展,既尊重个性,又发展特长。在教师的引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学习知识,发展潜力,培养能力,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教与学,在教学中要做到:第一,为学生的自主探索学习腾出时间和空间。在课堂上留有时间给学生交流,争论探求;留有空间给学生操作实践,提炼升华。第二,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教师的鼓励、关怀和提供机会等来满足学生的各种需求,促进个性的充分发展和潜能的挖掘。同时,设置人文性的作业,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作业显示梯度,让不同水平的学生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需要,在练习的数量上和深度上有一定的选择。例如一单元结束,教师布置作业一般都有三种类型让学生选择,一是基础知识,二是提高训练,三是动手实验,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全做,也可以只做一部分,这样的设计,既可巩固基础知识,又给学生创造力的提高提供了更多机会。在不断的探究实践中,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新课程强调“要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科学教育要培养的并非是科学家,而是对科学有所了解和感悟的人”。他们不仅学到了科学知识、技能和方法,也学会了思考,学会了质疑,同时也学会了人文关怀。科学老师要充分注意科学与人文的密切联系,注意科学的人文本质,发扬科学的人文精神,要重视科学教学中人性的因素,努力发掘科学教学中的人文因素,积极培养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和情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王晓明.人文精神寻思录.文汇出版社,1996.

(作者单位 浙江省苍南县龙港潜龙学校)

猜你喜欢

人文教育科学课人文素养
上一堂动森科学课
浅谈如何上好小学科学课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人文教育的思考与实践
高校人文素养教育势在必行
基于自我意识唤醒下医学生人文素养的培育途径研究
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人文教育浅析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与人文教育的结合
高校 《大学语文》 课程教学模式的探索
论师愉生悦的诗意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