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探中国传统民居建筑环境设计之人文意识

2013-04-29李莉

大学教育 2013年6期
关键词:传统文化

李莉

[摘 要]文章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掘其独特的民族审美观,追问其传统的生活方式而探寻其理想的居住形态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文化心态等,进而给现代居住建筑艺术以理性而科学的深刻启迪。

[关键词]传统文化 独特民族审美观 传统生活方式 理想的居住形态

[中图分类号] Tu20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130-02

我国美学家宗白华先生曾对作为物质文明的中华器物文化与中国人文精神之间的血肉关系作过精彩的剖析。他认为,古代中国人在天地的动静、四季的节令、昼夜往复和生长老死的周而复始中,感到天地是生而有序的。以下重点从“合院建筑”和“中国古典园林”两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儒家思想与居住建筑

中国传统居住建筑蕴涵了丰富而深刻的精神性,是中国人生命观的展现。在中国传统思想的作用及影响下,渐渐形成了传统建筑艺术的民族美学品格。就中国传统儒、道、佛三家的影响相比较,儒文化最为重之,成为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潮流。其思想广泛地渗透到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各个领域,深刻地影响和规范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纵览历史遗留的众多传统居住建筑,以合院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传统居住建筑之概念、文化,透射出中华民族的哲学、生活、文化、艺术等,彰显了独特的中华民族审美观。

(一)合院建筑中 “以礼为法”之秩序美

合院除具有单纯的居住功能外,也蕴涵着人们精神性的追求。在审美观上展现出人们对法度美与秩序美的坚持不懈。在合院建筑中,“礼”制思想主要体现为:(1)建筑的规模、形式有显著、清晰的等级辨识度。纵观合院整体类别,常分为皇宫、大宅及民宅三等。最高等级为外朝内寝式的皇宫,恢宏显赫的建筑规模和形式风格至高无上;第二等为富商、官僚、官高爵显人物等的大宅,流光溢彩的琉璃瓦饰顶虽不能用于此类建筑,但排山勾头滴水可用在房山处;一般民宅为卧砖到顶、起脊的瓦房,常采用元宝脊、小门楼、栅栏门等。与此相应,合院内部的住房分配也有着严格的礼制宗法规定,强调尊卑有序,男女有别。严格的尊卑、主从、长幼等关系的中国伦理化家族制度,从空间组合布局上愈加强调了合院建筑的内外边界、等级秩序,并赋予了合院布局的有序节奏、对称格局及庄严品格等。(2)“尚中之美”。不偏不倚、中立公正、中庸之道是中华民族突出的文化心理。纵观各类合院建筑,不难发现最为显著的是它们都有一条纵贯整个合院北南的中轴线,合院房屋均以此为基准点,呈东西对称之形态,且常常以后罩房、正房、垂花门、倒座组成北南主轴,耳房、厢房等沿中轴线对称排列,明确区分的内、外院及大、小房屋组成井然有序的合院建筑。其间贯穿始终的中轴线,也并非是一条一成不变的直线段,在保持对称、均衡整体审美效果的前提下,有意识地穿插安排局部不对称的设置不失为实现另一别有洞天均衡的途径。此种在不对称中获得的均衡、稳重,既避免了标准对称布局呆板和机械的感观,又给人们带来愉悦、自在和轻松。

(二)合院建筑中群体组合之整体美

对祖先的崇拜在以农耕文化发展起来的宗法社会里由来已久、世代沿袭。建筑群体组合的空间序列的产生便是依托于此种心理需求应运而生的,并体现在其二维布局上,同时在群体排列组合中体现出和谐、平衡的整体美追求。多个单体建筑“间”构成了庭院,而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庭院则构成了相互间聚与合、主与次、里与外统一、协调的建筑组群。此种整体的和谐统一主要表现在整体和局部、局部和局部间的比例关系排列上;另一方面,作为群组艺术,它强调具体造型和各个局部位置的恰当布局、相辅相成,内部结构的完整与统一等等。总的来说,合院建筑在设置规划上,不突出个体,不把某一个建筑实体营造得过于突兀、显著,不至于影响建筑整体的统一。事实上,对此种美学风格的寻求和儒家之整体观念也是不谋而合、息息相关的。重整体、轻个体,决定了人们在建筑营造上也要以整体的和谐为主旨。

二、道家思想与古典园林

(一)合院建筑中的环境美学

众所周知,园林建筑美学的本质所在是研究如何通过唯美的设计、构造、布局、组合来使人与环境关系达到统一协调。如何创造更融洽、更友好的人类生态环境、条件是环境美学的重要课题。由“天人合一”思想演化而来的风水学更是在中国传统文化土壤中孕育出的一门关于环境的特殊学问。它着重强调人、建筑、环境的和谐,强调自然和人的同一、交融。合院建筑中对风水的强调,恰恰是人们不遗余力渴求合院与环境、合院与自然浑然天成、相互交融的呈现。

(二)合院建筑中的自然美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显著特征是对自然的亲和,基于道家“顺其自然、强调无为”的人生观也得以进一步继承、发展。合院建筑中对环境景观的配置是天然美、人造美及其它精神主旨的协调统一。(1)合院体现了对自然景物的尤为喜爱。通常院内除采用或十字形砖或石板或鹅卵石等不尽相同的材质铺路通往各房间外,余下的皆为可供栽花、植树、种草等的土地。(2)合院表现出了对自然空间的热衷。“天人合一”的观念,决定了合院“庭院式”布置形式。“庭院”是把自然纳入院中,而不是把自然排弃在外。(3)合院建筑对大自然、环境的亲和,是道家“养生”、“重生”观点的显现,这种人与自然的合一,不仅使人身心愉悦,还有益于进一步领悟精神世界、客观世界的深邃和谐。

三、中国传统生活方式与现代居住建筑的美学融合

居住空间是人类生活方式的物化形态,深刻地反映了生活方式变迁的轨迹。中国传统的合院建筑,体现了儒家思想“礼”的伦理内核。前宅后园的居住模式符合古人外儒内道的对立性,人们在道法自然的园林中追求“天人之际,合而为一”的精神享受,它也正是中国人数千年来造就的居住理想。传统生活方式尊重人、自然、社会三者协调共处的重要性,这样宁静致远的养生哲学日益凸显出对纷繁复杂的现代人及其生活方式的指导意义,其成就的居住理想已积聚为中国人的居住文化心理,并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文化身份的认同,这对现代的居住空间设计、营造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在全球化居住建筑越来越趋同的今天,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之精髓值得我们弘扬,以抵御、消除人类社会所面对的各种各样的危机、挑战。通过对中国传统文化、西方文化、现代文化的取其精华、弃其糟粕,使建筑美学理念在中国传统文化艺术长河中发扬光大。

针对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艺术的问题,日本建筑大师黑川纪章提出的几点意见建议值得我们借鉴。大致概括为:第一,在沿袭传统的外在形式下,采用与时俱进的新技术、新材料等;第二,将传统的外在形式分解成若干“DNA”片段并将其自由、灵活地配置、组合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第三,继承蕴涵在历史符号中的世界观、思想、美学和习俗等;第四,“萃取”符号体系的基本特征,应用相呼应的几何图形作为基本设计要素,同时也能暗示历史的存在和延伸,等等。总之,继承和发扬要以“抽象与继承,推陈与出新”为指导思想,即传统的继承需要创新,创新的前提是充分认识、理解。

在今天的环境美学和居住建筑实践中,我们应该 坚持“生态美学”的设计理念,审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生态关系,关切贯穿整个生命周期始终的生态间的“和谐统一”。不难看出,生态美学的本质仍是 “天人合一”思想。和谐统一的生态居住建筑具体体现在居住建筑要和文化、景观相融合,居住建筑的建造应采用低碳、无污染、可循环再生的材料,采用绿色、节能的设备设施等。

四、结语

我国数千年的历史传承积累沉淀了诸多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艺术,并蓄积深藏在我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之中。探索现代居住空间美学继承、发展的根本,源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艺术的重新挖掘和更进一步认识。基于“天人合一”之精髓,强调现代居住建筑与文化、环境景观的协调,大力提倡采用绿色、环保、节能的材料和设备设施建造我们理想的居住空间。显而易见,营造一个生态、和谐且又独具个性风格的人居环境,既是我们追寻的目标,也是人类共同实现的崇高境界。

[ 参 考 文 献 ]

[1] 宗白华.美学散步[G].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06-01:62.

[2] 梁思成.中国建筑史[K].北京:百花文艺出版社,2005-05-01:322.

[3] 高介华主编.中国建筑文化研究文库 [K].湖北:湖北教育出版社,2003-02-01.

[4] 张薇.园冶文化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12-01:218.

[5] 白晨曦.天人合一:从哲学到建筑[D].北京: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2003:87.

[责任编辑:雷 艳]

猜你喜欢

传统文化
蹒跚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百鸟朝凤》
运用传统文化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研究
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提升党员干部道德修养
论弘扬行为德学的重要性与实现途径
“图书馆+书院”公共文化服务模式探析
旅游开发对纳孔村布依族传统文化的影响研究
试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