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组织推进校园文化育人的探索
2013-04-29莫碧珍
莫碧珍
[摘 要]校园文化如“看不见的老师”,对青年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共青团组织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主力军,发挥团的优势,把握育人原则,在实践中创新方法,有利于不断提高和增强校园文化育人的实效性。
[关键词]共青团组织 校园文化 文化育人
[中图分类号] 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3)06-0084-03
一、高校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育人中的四大优势
校园文化代代相传,不断革新,在校教职员工和学生是学校党政工团学共同的建设者,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人。而共青团组织由于自身的工作特点和性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有着学校其他行政部门不可替代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充当着“策划者、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色。政治上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组织上是团员青年的忠实代表;活动上有抓手,有阵地。可以说,共青团得天独厚,优势鲜明。
(一)政治优势
从共青团的性质来说,《团章》规定: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可以说,共青团组织的工作是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引下,在学校党委领导下开展各项工作,是联系青年教师和学生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具有最广泛的群众基础。共青团组织以共同的政治方向和政治任务为导向,具有服务于国家的发展、服务于人民的利益、服务于青年教师和青年学生思想政治进步的特点。发挥政治优势,实现党和国家与高校青年教师、青年学生之间的核心联系是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首要价值所在。
(二)组织优势
我国高校共青团组织的传统格局是校团委—各院(系)分团委(团总支)—班团支部三级一体的完整机构,组织机构健全,联系脉络顺畅,能为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此外,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学分制改革,共青团在团组织建设上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组织构建,出现了“社团建团、学生会建团、宿舍建团”,团员“一团多籍”等更灵活的模式,更巩固了团的组织优势。
(三)活动优势
从共青团工作内容看,高校共青团组织的工作种类繁多,既包括团组织对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团员的日常管理、团组织机构设置、团的组织作风建设等,也包括组织开展各类文化科技娱乐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这些工作都和校园文化建设紧密相连,密不可分,是开展校园文化育人的重要活动阵地。
(四)活力优势
共青团是青年学生的组织,青年学生的一大特点和优势就是精力充沛,充满激情和活力。也正是这一活力优势使校园活动内容丰富,方式多样,精彩纷呈。共青团组织的活力是高校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和加强文化育人的优势条件。
二、高校共青团组织参与校园文化育人应坚持的原则
在实践中,并不是每次校园文化活动都能够收到良好的效果,都能够使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心情舒畅,并且使参与者受到教育。有时,会出现组织者尴尬、参与者抱怨的情况,使校园文化活动无法发挥良好的育人作用。在新的形势下,共青团组织在校园文化育人中要更好地发挥作用,避免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的缺失,必须在实践活动操作层面上把握好以下原则:
(一)思想性原则
共青团是党创建的,是党的后备军,只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思想武装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先进思想、先进文化引领青年,校园文化才能在各种思潮、价值观、利益取向、行为方式的冲击中,保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正确立场。
思想性原则要求共青团组织在参与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保持和促进团组织工作的先进性特点,保证活动的政治价值和文化内涵,坚决抵制无聊、庸俗的活动。具体在操作中,对有意义的活动,要主动给予支持和帮助发展;对活动目的不明确的活动,要宽容引导;对影响不好、指导思想不明确或有偏差的活动则坚决反对。
(二)系统性原则
校园文化育人是一个系统工程。从机构组织系统看,学校各职能部门、各管理层都各司其职,发挥各自的育人作用。孤立或者自行其是等不和谐的表现都是对校园文化育人的破坏。这需要各党政工团学组织齐抓共管,营造统一、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育人氛围。从育人内容看,它包括有政治素质建设、道德品质建设、心理生理建设、专业知识建设、素质拓展建设等丰富的内容,这些育人内容任何一项都是不可缺少的。
机构的系统性原则要求共青团组织在工作中,必须处理好与其他部门之间工作的协调,处理好校内校外工作的安排,避免工作效用的冲突。内容的系统性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处理好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社会文化活动的关系,处理好大学生校园文化活动与专业教育等其他活动的关系。只有处理好这几种关系,才能发挥最大功能,达到最为理想的效果。
(三)民主性原则
青年人的特性决定了民主是共青团组织开展工作的一个鲜明特点。民主性原则易于激发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积极性是团组织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所在,创造性则是团组织的生命力和发展力所在。民主管理并不是放任管理,而是对青年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诱发、助长和引导。民主性原则要求共青团组织要在公正合理制度建设的基础上,公正对待各式各样的文化建设活动,公平对待各种各样的活动组织和活动个人,结合思想性原则和系统性原则组织好青年教师、青年学生的活动,实现校园文化育人的最佳效果。
三、共青团组织推进校园文化育人的探索
(一)坚持思想引领,实施“青马工程”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由团中央发动,旨在通过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等方式,不断提高大学生骨干、团干部、青年知识分子等青年群体的思想政治素质、政策理论水平、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他们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1]右江民族医学院团委充分利用团校这一阵地,举办各类培训班,着力构建理论武装、专题培训、课题研讨、挂职锻炼、志愿服务、红色体验等实施模式,提高了“青马学员”的育人实效,近三年来培训上千名的优秀团员、团员骨干。坚持思想引领,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青年学生,对增强学员们的政治素质、提升思想境界、优化能力结构、锤炼作风品格有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充分利用新传媒,占领共青团宣传阵地
新媒体被形象称为“第五媒体”,是新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网络、数字影音等。在实质意义上,新媒体已经演变为一组数字信息,一种实现了“所有人对所有人传播”的信息流,或者说是一种融合了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特点的信息呈现方式。[2]随着即时通讯、手机短信、博客、微博的快速发展,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信息的发布者和传播者,而各种力量都在抢占新媒体,高校的舆论环境变得错综复杂。
右江民族医学院共青团配合党委宣传部在发挥传统“三驾马车”(即校报、校园广播、文化长廊)基础上,积极探索应用新媒体平台发力和宣传。具体而言,打造“红网工程”,在学校内建团员之家QQ群、分团委(团总支)博客和团支部博客,开通团委官方微博。努力发挥好网络空间的服务职能,在网络平台上积极引导正面的社会舆论,努力使互联网成为思想引领的新媒体、组织动员的新途径、服务学生的新工具、开展工作的新平台。校团委积极引导青年团员争做“红网”中的“红客”,共筑精神家园,让他们逐步成为网上先进思想引领的积极分子。
(三)理论联系实际,社会实践“项目化”运作
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中青联发[2005]3号)强调“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成长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社会实践成为青年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增强社会责任感的重要途径。坚持校内与校外、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城市与农村、专业与人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把社会实践活动与专业学习结合、与学生社团活动结合、与青年志愿者服务相结合,与地方社会发展建设相结合,扎实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延伸校园文化育人的教育平台,是右江民族医学院团委长期坚持主抓、全力推进的。
但是,基于几年来社会实践活动存在的覆盖面小,有时活动流于形式和表面化,活动设计缺乏顶层设计和实效等问题,校团委近两年开始尝试实行“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化”运作。即通过活动领导小组统筹,由每个实践团队自主申报、自主管理、自主控制,以完成社会实践既定目标的进程。主要做法是成立专门领导小组、选题和申请、立项评定、选派指导老师、组建队伍、资金资助、开展实践活动、撰写实践报告、实践效果评定。在内容上将活动划分为三大类:一是以提升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为导向的“志愿服务类”项目;二是以提升学生专业素质为导向的“科研学术类”项目;三是以提升学生就业创业素质为导向的“岗位体验类”项目。通过项目化运作,逐步实现资源优化整合,在项目化整个流程中,学生们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研习能力和写作能力都有了很好的锻炼,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不断显现。
(五)加强社团建设,完善社团育人功能
一个社团就是一个成长的摇篮,一项活动就是一次锻炼成长的机会。高校学生社团是大学生根据某项共同的志趣自发组织起来进行自我培训的团体,是现代大学不可或缺的文化景观,是校园文化中最富有色彩、最为活跃的一部分。[3]学生社团拓宽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途径,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加速了学生自身社会化教育的进程,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使学生社团科学发展,团委一是明确社团定位,坚定发展方向;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管理体系;三是抓好品牌建设,打造活动特色;四是优化外部环境,营造良好氛围;五是加大管理指导,促进科学发展。笔者所在学校社团的蓬勃发展,证明了社团活动是学生个性成长、特长培养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切实起到育人的良好效果。[4]
(六)加强队伍建设,培养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学生干部队伍是联系学生与学校的桥梁,他们最了解学生的兴趣和需求,起着教师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学生干部培养上,应树立科学的学生干部观念,全面辩证地看待学生干部,对学生干部不求全责备,在管理上宽容不纵容,放手不放任。同时,要努力建立一套科学的学生干部选择和淘汰机制、奖励和惩罚机制,鼓励先进,鞭策后进。[5]马克思说过,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年代表的性格。笔者所在学校团委在队伍建设上主动适应党对高校育人工作的要求,培养德才兼备的创新型队伍、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参 考 文 献 ]
[1] 王兆国.努力为党的事业培养一批又一批坚定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J].求是,2011,(2):6-9.
[2] 高波.政府传播论[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8:3-5.
[3] 李继兵.站在先进文化的高度引导学生社团建设[J].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105-108.
[4] 祖忠悦.浅谈团组织在高校校园文化育人中的作用[J].大学教育,2012,(12).
[5] 陈佳宁,刘长奎.论共青团组织与校园文化育人[J].大学教育,2012,(10).
[责任编辑:雷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