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心理效应 提高英语教学
2013-04-29陈婷
【摘 要】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本文着重探讨系列位置效应、登门槛效应、超限效应及反馈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关键词】心理效应;英语教学;系列位置效应;登门槛效应;超限效应;反馈效应
我既是英语老师又是心理老师。所以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心理学原理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英语教学是一种师生的互动双边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心理过程,且认知的效果与心理的变化之间存在着很大的联系。因此,我深知如果在中专英语教学实践中,合理、适时、灵活地运用心理效应将对学生英语能力的提高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心理效应是指由于社会心理现象、心理规律的作用,使人在社会认识过程中,对人或事所持有的一些特殊的反应效果。本文着重探讨系列位置效应、登门槛效应、超限效应及反馈效应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
一、巧用“系列位置效应”,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962年,加拿大学者默多克给被试者呈现一系列无关联的词,如:“肥皂、氧、枫树、蜘蛛、雏菊、啤酒、舞蹈、雪茄、火星”等等,请被试者按照一定顺序学习这些词,然后让他们进行自由回忆,想到哪个单词就说出哪个单词。结果发现,最先学习的单词和最后学习的单词,其回忆成绩最好,而中间部分回忆的单词最差。系列位置效应告诉我们,适时安排课堂教学内容是非常重要的。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具体的课堂讲授内容分成两步合理安排。记得有一次在讲授Unit3 How much is it?课文中的单词时,我利用系列位置效应将教学分两个步骤:第一步,根据课文词汇表中单词所出现的顺序进行讲授,在讲授结束后,学生对词汇表中的前后单词有了初步的印象。第二步,在第一步的基础上,我把书中原有的词汇表的顺序进行了调整,重新设计出一个新的词汇表,把最蹭的单词调整到开头和结尾两端,然后再以挂图或幻灯片的形式呈现新的词汇顺序,让同学们再重新学习一次。通过这种方式的教学实践,同学们都普遍反映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英语单词记得快,而且记忆保持的时间也很长。
二、巧用“登门槛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心理学家认为,一下子向别人提出一个较高的要求时,人们一般很难接受,而如果逐步提出要求,不断缩小差距,人们就比较容易接受。这主要是由于人们在不断满足小要求的过程中已经逐渐适应,意识不到逐渐提高的要求已经大大偏离了自己的初衷,这是因为,人们都希望在别人面前保持一个比较一致的形象,不希望别人把自己看作“喜怒无常”的人,因而,在接受别的人要求,对别人提供帮助之后,再拒绝别人就变得更加困难了,如果这种要求给自己造成损失并不大的话,人们往往会有一种“反正都已经帮了,再帮一次又何妨”的心理,于是,登门槛效应就发生作用了。
为此,我在英语教学中根据学生基础知识和学习态度的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分解,通过一系列分项目标的实现,最后完成整体的教学目标。比如,在每次教学开始之前,我都会花5分钟左右时间请学生进行表演,涉及的内容有天气、日期、学生出席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然后请表演的学生运用已尝过的句型提问同学们,让学生在自问自答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随着教学的进一步深入,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也越来越浓。这时,考虑到学生心理接受能力,我运用“登门槛效应”对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将日常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单词,来一个拼“单词大王”竞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小组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巧用“超限效应”,创新教学形式
超限效应是指刺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从而引起心理极不耐烦或逆反的心理现象。据说,马克·吐温有一次在教堂里听牧师演讲时,最初感觉牧师讲得好,打算捐款;10分钟后,牧师还没讲完,他不耐烦了,决定只捐些零钱;又过了10分钟,牧师还没有讲完,他决定不捐了。在牧师终于结束演讲开始募捐时,过于气愤的马克·吐温不仅分文未捐,还从盘子里偷了2元钱。而这种由于剌激过多过强或作用时间过久,而引起逆反心理的现象,就是“超限效应”。
结合“超限效应”的原理,我在英语教学中特别注意自己的教学策略,创新教学形式,避免教学内容过于枯燥,教学形式过于单一。为了让学生们在快乐轻松的氛围中学习,在教授英语书本知识时,我除了教授教科书上的知识外,还根据学生们的实际认知水平和发展状况,适当地穿插了一些内容丰富多彩的适合学生们身心发展特点的内容,如电影片段、英语歌曲、旅游、校园生活等,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播放,通过听觉、视觉的有效结合,刺激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与此同时,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安排教学实践,提高教学效率。
四、巧用“反馈效应”,提高教学效果
反馈原来是物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输出电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输入电路中,以增强或减弱输入讯号的效应。心理学借用这一概念,以说明学习者对自己学习结果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这一心理现象称做“反馈效应”。
心理学家罗西与亨利把一个班的学生分为三组,每天学习后就测验。主试对第一组学习的结果每天都告诉学生,对第二组学生只是每周告诉他们一次,而对第三组,则一次也不告诉。如此进行了8周教学。然后改变做法,第一组与第三组对调,第二组不变,也同样进行了8周教学。结果除第二组稳步地前进,继续有常 态的进度外,第一组与第三组的情况大为转变:即第一组的学习成绩逐步下降,而第三组的成绩则突然上升。这个实验表明及时对学习和活动结果进行评价,能强化学习和活动动机,对学习起促进作用。
反馈效应的启示告诉我们,在英语教学中,教师至少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提问、作业、测验等方式获取反馈信息,以便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整,并适时进行反馈,使学生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后,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做出修正,以便“对症下药”;第二,教师要遵循艾宾浩斯的遗忘规律,及时地加强对学生复习状况的检查,使他们的记忆痕迹得到强化与巩固,从而帮助他们有效地克服遗忘。
总之,教学的对象是学生,任何一种有效的教学都是建立在真正了解学生心灵开始的,要想做到教学过程最优化,教学就必须要“心理学化”。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只有遵循心理效应,用“心”来教,才能使教师教得秀气,学生学得灵气,课堂充满生气,才能培养出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2006)[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 姚静.中学英语教学中心理效应的应用.中学英语园地(教研版),2011,(06)
[3 ] 陈晶,胡志刚.巧用心理效应,优化化学课堂.化学教学,2011(02)
作者简介:
陈婷,女,(1981~),汉族,江西抚州人,硕士研究生学历,贵州省人民医院护士学校助讲,主要研究方向:课程与教学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