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思考
2013-04-29黄勉
黄勉
【摘 要】由于我国教育体制的不断深化和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不适应新的教学标准,高中数学教育面临新的挑战和要求。在新课改背景下,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保证高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有效实施。
【关键词】高中数学教学;研究性学习;思考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的学习方式。我们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模式,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获得新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促进高中教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传统的日常课堂教学中,老师总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完成教学规划的任务,教与学存在不相适应的一面。在新课改背景下,倡导学生主动进行研究性学习,就需要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积极探索的精神。教师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索学习的方法和规律,让学生以探究的方式主动获取数学知识,应用数学知识解决数学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扩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动性
教师要从根本上激发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动性,就要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因为高中数学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是在课堂上完成的,课堂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主要阵地。因此,教师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数学知识的背景,通过形象生动的问题情境,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另外,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要真正调到学生的主动性,就要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要从多个角度切入数学话题,突出学生的个性化要求,要引导学生对新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认知,注重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与把握,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出问题,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解答,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讨论,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促进学生主动自觉学习。
三、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性
发挥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自主探究性,就是要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核心,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开设自主探究环节,引导学生探索问题和解决方法,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老师应该开设开放问题回答,让学生从多角度探索思考,他们的大脑会处于积极活动的状态,他们因为探究所得到的知识也会比老师亲自传授的知识来的更深刻,更扎实。另外,老师自己可以给自己学生订一个学习的目标,通过寻找相关资料和教材进行自我探究,并对其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解答,探索学习的方法和规律。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课,只要你对一章的问题搞清楚,下面出现的公式都是根据前面的定义演绎而来的。因此,针对数学加强自我探究,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不仅在无形中掌握了数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的能力,实现探究性学习的目标。
四、注重在社会实践中进行研究性学习
在高中教学环节中,要想让学生对数学知识灵活掌握和运用,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能力主要包括几个方面的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要注重知识的应用。例如,老师可以把学生带到农田,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计算一亩地香蕉的产量,根据市场的行情,计算香蕉可以卖到多少钱,扣除成本和劳动力,怎样才能提高产量和经济效益。这就是生活中一个很好的实例,让学生从中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因为这个生活案例涉及到商品市场和农民的利益,也是社会的热点,关于如何提高农民收入的问题。学生要通过调查走访,实地勘察数据,了解成本和劳动力的价格,从而为如何提高农民收入提出自己的建议。因此,要在实践中学习,要多参加社会活动,提高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的有效性,加强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要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主探究性以及实践能力。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主动参与到数学学习中来,同时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数学整体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丁仕梅.探析高中数学实施研究性学习的有效途径[J].快乐阅读,2012年01期
[2]李玉会.如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实施研究性学习[J].新课程学习,2011年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