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解作文教学窘境
2016-12-01江招秀
江招秀
摘 要:如何化解作文教学的窘境?老师除了在习作技巧、语言积累上下功夫,还必须巧用积极的心理策略,塑造学生健康的习作心理;建构科学的写作序列,分段扎实训练;赏识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为学生提供多样展示平台。
关键词:作文教学;心理效应;写作序列;展示平台
众所周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但现实情况是:学生总感慨作文难写,一上作文课,学生犯愁,无从下笔;老师也感慨作文难教,一批改作文,老师犯愁。这就是当前作文课“教”与“学”的两难窘境。而新语文课程标准又明确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书面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要求教师应“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如何化解作文教学中师生两难的窘境呢?
一、巧用心理效应,激发写作兴趣
实践证明,把心理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的每个环节中,利用心理效应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就能叩开学生的心扉,使之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增强写好作文的信心,进而成为促进学生进行写作的不竭动力。如,运用门槛效应,树立学生成功的习作心理;运用罗森塔尔效应,树立学生自信的习作心理。
二、建构写作序列,分段扎实训练
1.立足实际,科学建构
实践证明:构建科学、有序的作文训练体系,是能让作文教学走出窘境的。如:
(1)“本真”模式。回归童真:“我”在自然地写,写的是真性情;回归生活:“我”在生活中写,写的是生活;回归自我:“我”在写,我手写我心;回归教材:“我”在用教材写,写的是成长需要的内容。
(2)“一条龙”模式。从作文主体出发,尊重写作规律及其特殊性,对作文做出循序渐进的训练安排,使学生作文实践能实现由慢到快,由量变到质变螺旋上升的过程的素质型教学模式。它包括三个步骤:第一步,写前:观察、阅读、积累;第二步,写中:模仿、借鉴、创造;第三步,写后:师生互批共改。
这些“他山之石”,各位老师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可以结合本校和学生实际,在分析和总结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寻找突破口,构建一套完整、有序、科学、适合自己的作文训练体系。
2.分层要求,扎实训练
案例:《不该发生的一件事》这一习作,要求把事情写具体,还要写出新意来,对于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在指导学生审题后,我有针对性地实施了分层目标,具体内容分别为:基本目标——按顺序把事件的过程完整地写下来;中等目标——按顺序写清事件的过程,并尽量把过程写具体;较高目标——记叙事件过程时构思要力求巧妙,描写要力求生动,为文章造“波澜”。这样的分层目标,中等、后进生有了写作方向,能够接受,乐意完成;优等生有了明确的高级要求,写得带劲,妙笔生花。每个学生不仅在达到自定预期目标的同时体味到成功的快乐,还提升了写作的自信心。
模式再好,分层再好,如果没有分段扎实的训练,一切都只能是空谈。我的做法是在阅读教学中,有意识地充分挖掘课文中指导习作的典型,在分析理解的过程中,不仅让学生了解“写了什么”,还让学生领会作者是“怎么写的”,从中总结出构成句、段、篇的规律,并把知识迁移到写作训练中,通过观察、仿写,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赏识学生习作,提供展示平台
学生都有成就感。当习作得到肯定,得到赏识,在众人面前得以展示时,那种精神推动力量是无可比拟的。
1.评价多元,营造习作氛围
(1)生文对话,自我赏识。叶圣陶先生说:“改的优先权应该属于作者本人。”为此,我让学生本人先对习作赏识一番,画出自己最满意的词语、句子或片段。这样做,就能充分调动学生习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并促使他们以积极的态度对待习作,巩固和积累经验。
(2)生生互动,相互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饰赏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作文,能分享感受,沟通见解。在自我赏识的基础上,安排同桌或小组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赏识。
(3)师生对话,人文赏识。如,我班上一数学困难户在周记中写道:面对数学难题我真想拥有一部“步步高打火机,哪里不会点哪里,So easy!”我大肆赞赏。不想下次周记,班上一“迟到大户”在日记中风趣地写道:“班主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迟到了!”原来赞赏是可以传染的,它不仅可以鼓励当事人,还可以激发旁观者的创造力。学生在教师的赏识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怎么会不用心地去写好下次习作呢?
2.创设平台,让学生体验成功
(1)表扬赏识。将上次作文写得好的和进步大的,大肆表扬。
(2)范读赏识。每个人都渴望自己的作文能得到大家的重视和赞扬,为了满足他们的这种心理需求,我利用早读、鉴赏课前几分钟的时间随时将批改中发现的优秀作文进行朗诵。诵读时,我着力营造一种隆重的氛围。
(3)发表赏识。①定期张贴公布,结集打印或推荐发表。利用班级学习园地、学校广播、校园刊物等定期展示优秀习作。②鼓励学生利用QQ空间发表习作。因为这种发表不必经过主编的审定、筛选、淘汰,却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
作文教学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对习作产生兴趣,爱上习作,在习作中开发学生的创造力。为达到这一目标,老师就必须巧用积极的心理策略,塑造学生健康的习作心理;必须建构科学的写作序列,分段扎实训练;必须赏识学生的每一篇习作,为学生提供多种展示平台。诚如此,必能化解作文教学的窘境!
参考文献:
[1]皮连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2]刘兰芝.新课改形式下初中作文教学如何走出教学困境[J].东方青年(教师),20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