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中职学校文化基础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2013-04-29李亚锋
李亚锋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国的教育形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自20世纪末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和中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全面展开,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显得滞后了,在教学观念、课程内容、课程实施以及评估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而文化基础课的教学问题显得尤其突出。作为奋战在教学一线的教师,笔者对这些问题感受很深,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文化基础课教学的改革势在必行。
一、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的现状
1.生源质量偏低,学生学习兴趣低
近几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门槛放低,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逐年扩大,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大部分是初中生,而且绝大多数都是升入高中无望、不得已才选择来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这些学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问题,很多学生都是抱着“混日子”的想法,只求毕业时能找个工作。所以对学校开设的文化基础课很反感,特别是对数学、英语、物理等课程学习热情更低。课堂上没精打采,抄袭作业,甚至对任课老师也很反感,导致上课效果差,师生关系紧张。
2.教学评价分量轻,重要性受到忽视
由于中等职业教育的特性,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成为学校培养目标的重点。人们的目光大多局限于学生的专业课成绩上,专业成绩好,就业安置就相对容易。而中等职业教育中最重要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更是把专业知识放在了第一位。所以,无论是社会还是学生都把能否取得专业资格证书作为评价学习优劣的标准。而文化基础课则缺少这样强有力的评价机制,无论对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还是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评价都是非常宽松的,起不到应有的激励作用。
3.教学大纲实际操作性差,使学科难以定位
在实际的教学中,由于学生程度参差不齐,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来安排教学,则会导致一部分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的学生放弃学习,使教学无法进行;而如果弃大纲于不顾,又何谈保证教学质量?另外,由于课时有限,每周一次或者两次的课堂教学,难以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无法保证教学大纲的顺利进行。
二、对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建议
1.摆正专业课和文化课之间的关系,加强文化基础课的价值认识
由于就业的需要,对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和专业技能的培训是主旋律,但它和文化课的学习并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互有裨益的。深厚的文化基础是培养扎实专业技能的条件。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目标是要使学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严明的职业纪律、熟练的职业技能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所以,中等职业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专业技能训练,还必须注重对学生文化素质、生活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而这些目标的实现,是和文化课密不可分的。所以,要处理好专业课和文化基础课的关系,可以采取课程整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来组织文化基础课的教学。
2.准确定位文化基础课,适当调整教学大纲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根据生源情况,改革、完善文化基础课教学内容、方法、手段,提高对文化基础课教学的认识。在学生培养上要兼顾升学和就业,侧重于就业。不仅要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更要致力于教会学生求职的能力和素养。笔者在英语教学中,就采用了教学大纲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把英语课所要讲授的知识分为三大块:基础知识、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其中,英语基础知识所占的比重较小,并且在讲授后两大块的时候会穿插进去;而专业基础和专业知识会针对专业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在讲授专业知识时,各个专业用的教学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学有所用。
3.加强文化基础课的教学评价,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
文化基础课的评价机制要以学校的评价机制为主,可以采取课程整合,必修和选修相结合。例如,学生选择了语文课作为必修课,就必须认真对待该门课程。教师在授课时要适当地提高对该生的要求,除了所授的内容有别于选修课,考试内容也应该有区别。在该生的档案上也要加以阐述。而作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很大一部分都有主见,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科目作为必修课,并且为之努力,这样就避免了原来大一统的做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终学有所得。
以上是笔者对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文化基础课现状的几点看法和建议。要真正为国家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还需要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们要摒弃急功近利的思想,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使文化基础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作用。
(责编 王鹏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