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初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2013-04-29蔡光语
蔡光语
摘 要:在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中,教师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教师需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要对新课程理念进一步感悟,并在具体的实践中落实,改变教育教学行为,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新课程;教育教学理念;数学教学;学习方式
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普遍固守以教师的“教”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以教材为中心,注重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不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探讨,造成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不强、创造能力较弱。这已不能适应新形势下教育的需要,不利于学生的个体发展。在新课程改革和实践中,作为初中数学教师应转变教育教学观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与积累,从而实现课堂教学效益的最大化。
一、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教育教学改革的困难来自于旧观念的束缚。教育教学观念对教育活动起着指导和统率的作用。因此,在新课程理念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工作中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并适时进行调整。
1.树立教育新观念——“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以人的发展为本位,服从、服务于人的全面健康发展,在课堂教学中一定要体现:(1)关注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生动活泼的人、有尊严的人、发展的人。在课堂教学中,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是关注的对象。(2)关注学生的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教学过程应该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3)关注学生道德品质的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课堂教学蕴藏着丰富的道德因素,“教学永远具有教育性”这是教学的一条基本规律。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而且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
2.树立教学新观念——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课程实施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课堂教学是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新课程强调,教学是课程创生与开发的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1)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陶行知说:“创造力量最能发挥的条件是民主,只有民主才能解放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而且使最大多数人的创造力发挥到最高峰。”事实证明,只有在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师生关系中,学生对教学活动才有一种安全感和愉悦感,才敢于真实地表现自己,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自由深入地思考问题,创造性地发挥自己的潜能,才能逐步培养起积极主动、自主独立、大胆求异、勇于创新等人格品质。因此,教师要做到:①转变自身的角色和行为。教师应明白自己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而是学生创新学习的设计者、引路人;教师也不是课堂教学的唯一权威,而是课堂的组织者、平等参与者。②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尊重和赏识学生的独到见解,对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进行扶持和帮助。③给予每个学生以平等参与的机会,让他们多动手、动口、动脑,参与观察、思考和讨论。④进行心理换位,以朋友之心来理解学生,给学生创造宽松、安全、自主的教学环境。
(2)形成和谐的师生互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负责教,学生负责学,教学就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培养”活动,其直接后果是教支配、控制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师越教,学生越不会学,越不爱学。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事实证明,师生互动的教学格局一旦建立起来,学生大胆地学、大胆地问的局面就会有效地形成。教师也会在“教”的同时,积极主动地从学生那里或从教学时发现的新问题中,得到充实与提高,从而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二、走进新课程的数学教师要引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是新课程的要求。新课程应遵循“以学生发展為本”的理念,大力倡导独立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地动起来,让学生体验成功、走向成功的彼岸。
1.自主学习。根据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自主学习概括地说,就是“自主导向、自我激励、自我监控”的学习,它针对学习的内在品质而言,相对的是“机械学习”和“被动学习”。我国学者余文森认为,自主学习的重要含义就是主动学习,主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基本品质,它在学生学习活动中表现为“我要学”的积极学习意愿。一方面,自主学习意味着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另一方面,自主学习突出表现在学生对学习的自我计划、自我调整、自我指导、自我强化上。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暨“五学模式”中的“自主探学”和“检测评学”环节就要求学生进行认真自主学习,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中,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让学生自学感受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从学习组织形式的角度对学习的分类,相对于个别学习。合作学习是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在自学的基础上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小组内讨论,在组内进行交流,既能发现与自己不同观点的解决问题方式,又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另一种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全班交流。它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有助于培养学生合作的精神和竞争意识,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如,八年级数学上册第一章§1.1探索勾股定理(1)教学中,其中第2页“做一做”要求学生自学后,让各小组学生共同研究直角三角形三条边之间的数量关系,也可以进行不同小组间的合作学习。
3.探究学习是从知识获得的途径与方式的角度对学习进行的分类,它相对的是“接受学习”。探究学习即从学科领域或现实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主题,在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研究的情境,通过学生自主与独立地发现问题、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集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获得知识与技能,发展情感与态度,特别是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过程。探究学习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1)问题性。问题是探究学习的起点和主线,也是探究学习的归宿。(2)探索性。探究学习展开的过程是一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这既是暴露学生各种疑问、困难、障碍和矛盾的过程,又是展示学生聪明才智、独特个性、创新成果的过程。(3)开放性。这包括目标的开放、过程的开放、结果的开放、评价的开放。探究学习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动手实践的能力,是体现学习的真正价值、实现有意义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其实,探究性学习,就是在教师的组织、指导、参与下,学生从自身发现问题出发,从好奇心及兴趣出发,经历探究过程以获得理智能力发展和深层的情感体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初中数学教材安排的关于“课题学习”内容,就可以用探究学习。如,教学中的“镶嵌”活动,要求学生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对镶嵌平面图形的研究和实践,了解正多边形在镶嵌中所起的作用,并运用多种平面图形进行镶嵌设计,这些探究性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如今,新课程理念背景下,初中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活动中必须继承优秀传统的方面,同时以新课程理念作为基本指导原则。数学教师既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又要引领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促进教学活动更加具体、生动、直观,使学生爱学、乐学、勤学,在数学的应用中感受数学的价值和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参考文献:
[1]于向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研究.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08-01.
[2]关文信.新课程理念与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教学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4.
[3]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尤溪县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