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生化学自学能力的几点做法
2013-04-29饶洪亮
饶洪亮
摘 要:化学是一门文理性质兼具的学科,既有大量需要识记的内容,如元素符号、化合价、化学式,还有概念、公式、方程式等等,而这些记忆内容又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解的基础上,否则无法解题。因此,需要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
关键词:化学能力;探究精神;思维能力
如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呢?我将从以下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方面的一些做法。
一、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重在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
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学好化学的基础。首先要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时要以此作为突破口,创设化学学习的氛围,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引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化学实验中,经常伴随着变色、发光、放热、生成沉淀、产生气体等,这种惊奇感是学生对出乎意料的现象产生的一种诧异情绪,它不仅是产生兴趣的导火索,也是获取知识的最近、最佳突破口。此时,教师如能充分地利用这种惊奇反应,因势利导,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能力。
二、提高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首先就要熟悉掌握书本内容,教师必须围绕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知识,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课前自学,就是我们通常讲的预习。对于预习,绝大多数化学教师都非常重视。然而,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则往往由于学生缺乏良好的自觉学习的习惯而难以落实。为此,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课前阅读的指导及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进行自觉学习,使其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1.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能自主学习和学好化学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上第一课时往往会选在实验室,便于做一些趣味性实验边展示。
如:魔棒点灯,空杯生烟,烧不坏的手帕及澄清石灰水中吹气(清水变牛奶)的实验。这些实验既简单又明显,易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还向学生介绍化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一些著名的化学家的创业史,以提高学生对化学课重要性的认识。
2.加强检查,使学生逐步养成阅读习惯
开始时,我亲自一个一个地检查,不让任何一位没有完成阅读要求的学生蒙混过关。一段时间后,我通过学生互相检查、自己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等学生有了一定的阅读习惯后,我则采用学生自我检查、自己不定期抽查的方式检查学生的课本及阅读笔记,也可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这样,经过一个时期的严格要求,学生的阅读习惯就慢慢养
成了。
三、在自学中提高课堂效率
过去我们认为教师讲得越细,学生学得就越容易,课堂教学效率会更高,其实这样学生只是被动地听课,不愿主动地学习,只会养成学生不动脑筋的习惯。
其实书本上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理解,老师的讲反而更耽误时间。在日常教学中,我通过师生共用导学案要求学生提前预习自学,每节课只讲十几分钟,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讨论与本堂课有关的问题。通过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率和小组回答问题的次数给四个组打分,从而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把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凸显了出来,这样学生自学积极性更强,效率更高。
四、在自学中学习成绩相互提高
后进生问题是个老大难问题,虽然目前国内有许多转化后进生的经验,但做到大面积丰收还不容易。我主要采取了以下两方面措施:
1.分组讨论
学生分4人一组相互讨论,这个过程实际是好学生教后进生的过程。好学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基本上都明白了,而后进生还有一些问题没有搞清楚,通过好学生的讲解,自然也就明白了,进行实验操作时同样如此。后进生光靠老师一个人教不过来,而发动好学生都来帮后进生力量就大了。
2.师徒结对
使班级前十名同学和后十名同学接成师徒对子,每次测试奖励师徒化学总分前三队的同学。并采取捆绑制,徒弟默写没有写出来,老师要求重默,师傅必须督促和指导。这种做法不仅大大提高了他们相互之间的竞争意识,还培养了后进生的自学能力,自学能力一旦形成,他们进步的幅度就会明显加快。
五、在自学中减轻課后作业负担
多年来我们就提出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这种负担主要是课外作业。自从2005年我校实行师生共用导学案后,学生的作业就只有导学案和导学练。导学案上有预习作业、课堂练习以及巩固练习三个环节,预习作业的讲评和课堂作业批改我都基本上在课堂上完成,并且规定每堂课的作业时间不少于5~10分钟,这样就逼着我少讲学生多练。一开始学生自学中遇到问题是由学生解决,到后来则由我和学生讨论解决。课后化学作业布置不超过20分钟,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培养学生各方面的素质。
几年来,我一直坚持这样做,学生逐步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自学能力和成绩不断提高。几年来初三中考化学成绩均处于张家港市的上游水平,今年所教两个班中考化学优秀率高达50%,及
格率亦提高到95%。可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是很有必要的。
参考文献:
周明生.浅谈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几点做法[J].新课程:中学版,2010(12).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护漕港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