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三种实验题的答题技巧
2013-04-29张学工
张学工
摘 要:高考生物实验题主要有三种题型: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评价和修正性实验,掌握实验题的答题技巧对实验题的正确解答具有重要的帮助。针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实验有不同的答题方法,同时应注意实验题答题的语言规范。
关键词:实验题;答题技巧;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在高考中生物实验的考查是一个重要方面,高考生物实验常以三种题型出现:验证性实验、探究性实验、评价和修正性实验,掌握实验题的相应答题技巧和语言规范对实验题的解答具有重要的帮助。
题型一 验证性实验
【流程简图】
■
【答题模板】
一、审“实验目的”(变量法)
1.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验证×××(自变量)对×××(因变量)
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实验目的就是实验结论,在答实验结论时可照抄实验目的。
二、析“实验原理”(三段法)
1.实验原理一般由三段组成:“自变量和因变量的关系+因变
量的观测指标+实验具体过程描述”。
2.实验原理中“因变量的观测指标”可作为实验结果的参考;有些题目要求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其实就是对实验原理的考查,
所以,对实验结果分析时套用实验原理即可。
三、辨“材料用具”(消元法)
依据所给材料,消去已用材料,分析选用未用材料。
四、套“实验步骤”(套用法)
实验步骤一般从以下三点考虑:
1.取材分组:将若干生长状况、大小等相同的材料(用具)均分为若干组,并用A、B、C……进行标号。
2.材料处理:不施加实验变量(自然条件或模拟自然条件)设为对照组;施加实验变量,设为实验组(或是相互对照组);控制无关变量,即其他条件相同且适宜,试剂等量且适量。
3.观察记录:反应(生化反应类)或培养(生理实验类)相同时间后,观察指标(特异颜色变化、沉淀反应;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变化等)或测定指标(生长发育速度、生化反应速度等),记录数据。
五、述“实验结果、结论”(照抄法)
依据实验原理写出实验结果,实验结论照抄实验目的。
实验对照加减法
1.适用实验
若实验的操作步骤中需要进行对照,就可以用“加减法”进行解答。
2.方法
①减法原理:实验需要消除或减去某变量,从而反映出某些特征。例如探究光合作用中CO2作用的实验,实验组就需要用NaOH除去CO2,即减去了变量。
②加法原理:实验需要施加某变量,从而反映出某些特征。例如探究某激素对高等动物生长发育影响的实验,实验组需要饲喂或注射某激素,即施加了变量。
③自身对照——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如探究植物必需矿质元素的实验中,先依据减法原理在完全营养液中去掉某种矿质元素,培养一段时间出现了某些特征之后,再运用加法原理补充這种元素。
题型二 探究性实验
【流程简图】
■
【答题模板】
一、审“实验目的”(变量法)
1.从试题中提出的问题“探究×××(自变量)对×××(因变量)
的×××”找出自变量和因变量。
2.有些试题要求写出实验研究课题,就是要求写实验目的,可套用“探究×××对×××的×××”这句话。
二、作“实验假设”(转换法)
1.假设是根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事实,对所研究的对象设想一种或几种可能的答案或解释,即实验原理。
2.提出一种可能的实验原理,换用陈述句表述。
三、辨“材料用具”(消元法)
同验证性实验。
四、套“实验步骤”(套入法)
同验证性实验。
五、述“实验结果、结论”(反推正写法)
1.先假设出可能的实验结论再得出实验结果,最后反过来写,即反推正写法。
2.常见三种结论:实验变量有利促进,实验变量不利抑制;实验变量无影响。
3.有时也会出现“预测最可能的结论”,此种情况应根据已有知识推测最合理的结论。
结果结论假设法
1.适用实验
如果要求预测实验结果,就可以用“假设法”进行解答。
2.方法
先假设实验结论,再推出所对应的实验结果,然后逆过来写,即先写结果再写结论(一般用“看得见”的结果得出“看不见”的结论,即结果是可测量、可观察的,结论是不可测量、不可观察的)。
①若仅A、B两组且B为对照组,则A>B→“促进”;A
②若有A1、A2、A3、A4……多组实验,则结果有如图1所示的
多种可能(单调递增、单调递减、先增后减、先减后增、无影响、无规律等),结论也有相应的多种可能。
■
题型三 评价和修正性实验
【流程简图]
■→■→■→■→■
一看“对照”:若无对照,则参照实验组补充对照组;若有对照,则看对照是否有标记、是否遵循了单一变量原则、是否遵循了等量原则。
二看“步骤”:步骤是否完整。
三看“材料”:材料选择是否得当,实验仪器、药剂的使用是否准确。
四看“条件”:是否需要搅拌、冷却等,实验所需的温度、光照等条件是否合理。
五看“结果与结论”:实验目的是否与实验结果、结论对应,探究性实验的结果和结论是否讨论全面,是否是先写结果后写结论。
实验题常用规范用语
1.取材、分组、编号的答题语言
①若实验材料为植物,可描述为“选择长势相同、大小相似的同种植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A、B、C……”。
②若实验材料为动物,可描述为“选择年龄、体重(体长、性别)、健康状况相同的某种动物随机等量分组,分别编号为1、2、
3……”。
③若实验材料为溶液,可描述为“取两支(或多支)试管,分别编号为甲、乙(或甲、乙、丙……),各加入等量的某溶液”。
2.实验组、对照组设置的答题语言
可通过“适量”和“等量”表达出来,如“在A、B两组均加入等量的(或相同的)……”“在A组中加入适量的……在B组中加入等量的……(如生理盐水、蒸馏水、清水等)”。在某些具体的实验设计中,也可用具体的量表达出来,如“在A组中加入2 mL……在B组中加入2 mL……”。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一组加入试剂时,若另一组不需加入试剂,则必须加入等量的蒸馏水或相应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溶液;如果用试管做实验,实验中加入试管的各溶液的总量一般不超过10 mL。
3.培养(或处理)、观察、记录的答题语言
将两套(或多套)装置放在相同且適宜的环境中培养(或用相应方法处理,如振荡、加热等),一段时间后(或定时)观察(或测定)……做好记录(计算出平均值);A组中出现了……现象,B组中出现了……现象,或A组比B组……或A组……的长度等于(大于、小于)B组……的长度,等等。
4.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的答题语言
①预测结果
“变量促进结果;变量抑制结果;变量与结果无关”或“全肯定;全否定;一肯定一否定”等。例如对“比较过氧化氢酶和Fe3+的催化效率”这个实验进行结果预测时,有以下三种可能:①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高于Fe3+的催化效率;②Fe3+的催化效率高于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③过氧化氢酶的催化效率与Fe3+的催化效率基本相同。根据酶具有高效性的特点可知,①是最可能的结果。
②得出结论
探究性实验的每一个结果和结论一般都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不能前一个结果和结论用“如果(若)……就(则)……”来描述,后面的结果和结论用“反之”“否则”等词表示。
(作者单位 四川省通江县实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