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低碳经济的高校发展研究
2013-04-29文婷
文婷
摘 要:发展低碳经济是当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高等院校作为一个国家的主要研究机构,也是一个培养人才的大社区,在目前全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的形式下,应该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思路,在社区建设、人才培养和科研项目等方面作出自己的贡献。
关键词:低碳经济;高等院校;校园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面临日趋严重的环境压力,也面临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应“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走绿色低碳的发展路径,是中国统筹国内国际形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协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我国低碳发展面临的紧迫形势下,高等院校也应该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超前部署,协调应对。
一、低碳校园建设
高校在自身发展过程中要有节能减排的意识,在学科设置以及教学项目的安排上也应该考虑环境因素,并适应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
1.低碳社区
学校作为一个教师和学生生活学习的聚集区,也应该重视低碳社区的建设。一方面,可以提倡师生进行草根创新,动员师生利用个体能力、资源和力量的整合进行一些生活用品、教学器材的生产,甚至进行校园建造,这样不但能鼓励学生进行创新,而且这种创新还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关键是草根创新最大限度地减少了生态足迹,对生态社区的建设有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要发挥社区对学生价值观、行为方式产生的正面影响,通过一个低碳社区的建设,以环境中的规范和价值观来塑造学生个人节约能源的价值观和行为。
2.教学方式创新
教学活动本来是一个碳排放量很低的服务性活动,但教学设施的建设会出现一些能源消耗,因此,减少教学环节对大型教学设施,如教室的依赖,也能对降低碳排放作出一些贡献。发达国家的很多著名大学已经有很完善的网上教学系统,师生之间的很多交流活动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学生学习可以充分利用零散时
间,大大减少了对教学设施的建设投入。而目前国内大学的网络建设还很落后,要实现教学功能的普及还很困难。
3.优化专业设置
随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要求越来越具体,高校在专业设置以及专业建设完善时也应該更多地考虑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首先,在新专业设置时应该选择更多对环境压力小的服务性产业、新兴产业、高技术含量产业,尽量向价值链的两端延伸,多开设培养学生研发、创新能力以及市场开发、拓展能力的课程。对于传统的,对资源消耗过大的工业产业,由于其对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不能一味地抛弃,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培养工业产业需要的生产类人才仍然是我国高校教育的一项主要任务,但在教学项目的安排中,应该向其传授一些节能减排的思想以及技能,在向学生灌输节能减排思想的同时,安排一些课题,带领学生思考优化生产工艺以及管理方法的问题,从劳动力培养方面来促进我国各产业的低碳发展进程。
二、积极加入低碳经济建设
目前,我国关于低碳经济的研究才刚刚起步,对于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方案的研究也还薄弱,对于环境质量的测评、相关制度的建设、经济增长方式的改变、工艺流程的改进等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低碳经济的建设必须要以大量科研力量的参与作为保证。
高校作为科研的主要力量,对低碳经济的建设不应该停留在自身建设层面,更多地应该考虑发挥自身的科研能力来促进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高校应该积极地与政府、业界合作,取得政府的支持,并与研究单位和相关产业进行合作,以环保为目的,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发展规划、生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研究。
总之,高校既是社会的一个主要科研主体,又是培养人才的主要机构,还是一个聚集大量师生的社区,因此,高校既要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为低碳经济建设出谋划策,又要通过对学生的教育从观念和能力上改变我国的劳动力现状,还要将校园建设成一个低碳社区。总之,在高校的低碳建设方面大有作为,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不但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更有利于推进我国低碳建设的进程。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十二五”规划研究课题组.中国生态环境现状及其“十二五”期间的战略取向.改革,2010(2).
[2]苏杨,林家彬,周宏春.“十一五”期间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思路、目标及对策.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3).
(作者单位 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