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

2013-04-29张美蓉

新课程·下旬 2013年5期
关键词:参与兴趣主体

张美蓉

摘 要:我们在语文的教学过程中,要在讲课的过程中尽量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的倾向,使学生产生好奇心、求知欲,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语文;学生;主体;参与;兴趣

新课标理论指出:兴趣是孕育动力的源头,是引发学习动机的最好老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运用一切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能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怎样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呢?

一、课程设计要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在平常的衣食住行中学习语文

新课标特别提倡用具体的、趣味性的、富有挑战性的素材引导学生投入教学活动。

比如,课文《散步》作者写得很美,文中体现的一些主题,如果单纯在课堂上讲授,以中学生对亲情的理解,学生很难体会其中蕴含的深意,这样我们就可以在上课前几天要求学生回去和父母或者爷爷奶奶亲身体会一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可以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亲身体验以及从中获得的感悟,如此再进行课文的讲授就有趣而容易多了。

二、更新观念,将趣味游戏引入学习,让学生在自主、愉悦、和谐的情境中产生学习兴趣

心理学实验表明:许多人在一起工作,可以提高个人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引发学生学习乐趣的教学方法之一。

比如,课文《沙漠里的奇怪现象》,里面写到的一些沙漠中的现象和自然反应,我们住在非沙漠地区的人只能从文字中获得一些信息,而很难真正体会和理解到其中的趣味,如此我们就可以请物理、化学教师帮忙给学生做一些小实验,以此来增强课文内容的形象性。

三、善于激发学生积极学习与思考的倾向,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运用激励教育于课堂教学中,不仅体现在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方面,还体现在指导学生如何学习方面。要引导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实施激励教育不但要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会学。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尽量把课堂教给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给学生多一点时间,教师少用一点时间,让学生在讨论质疑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给学生,变“教”为“导”,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应在整个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为中心。教师的任务不是教什么的问题,而是怎样教的问题,学生贵在怎样学会学习。

运用激励手段,强化学生学习的动机。教学的艺术是使学生喜欢教师所教的东西,使学生进入学习的境界,使学生懂得学习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李兴良,马爱玲.教学智慧的生成与表达[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5:26-28.

猜你喜欢

参与兴趣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小学生参加篮球训练的特点分析
“参与”北约军演的UFO
关于有效思品课堂的几点思考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巧用多媒体技术, 让语文课堂更精彩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