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诵读涵泳·入境揣摩·感悟评价

2013-04-29周志恩

中学语文·教师版 2013年7期
关键词:油翁涵泳古诗文

周志恩

要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与“注重个性化的阅读”的目标要求,古诗文阅读教学应积极践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的语言感悟与审美感知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证明,诵读涵泳,入境揣摩,感悟评价是古诗文阅读教学实施自主探究的有效途径。

一、诵读涵泳,领悟古诗文丰富的语言内涵,感受其语言魅力

古诗文很讲究语言艺术,只有加强诵读,潜心涵泳、咀嚼,才能品味出、领略到古诗文音韵的流转,节奏的律动,用词的精当,蕴蓄的深厚。学生对古诗文语言内涵的领悟,对古诗文语言魅力的感受,是教师的讲解给予不了的,唯有学生自己反复涵泳、咀嚼方能自然生成。所以,古诗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切不可剥夺学生的“读书权”,务必给足给够学生诵读的时间,可以采取自由诵读、集体诵读、小组赛读、同桌互读互评等多种方式,让学生尽情感受古诗文的语言魅力。

例如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只要让学生反复诵读,在诵读中不断地品味、咀嚼、感受,学生自能从“暮”“路”“处”“渡”“鹭”的押韵中,感受到这首小令的音韵美,从1、2、4、6四个六字句(二二二式停顿)与3五字句(二一三式停顿)、5四字句(二二式停顿)中,感受到小令长短句交错、张弛有致的节奏美,从“日暮”“归路”“回舟”“争渡”“惊鹭”几个特写镜头中,感受到画面的流动美,从女主人公“日暮”宴散的不舍、踏上“归路”的无奈、“回舟”迷路的慌乱、“争渡”鹭飞的惊喜这一系列细腻的情绪变化中,感受到人物的情感美。即使个别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对古诗文的音韵美、节奏美、画面美、情感美没有获得深刻的认识,缺乏明晰的思路,也可以通过同学之间的合作探究、交流启发,教师的及时引导、恰当点拨,促使他们得以快速地感受、领悟。比起那些缺少反复诵读体验的学生来,这种合作交流与引导点拨,显得更为切实有效。故而古诗文阅读鉴赏中,关于古诗文音韵、节奏、画面、情感的相关知识,可讲也可不讲,即使要讲也应尽量少讲,什么时机给学生讲,应以有助于促进学生的理解感悟为准则。可在诵读之前讲,可以诵读之中讲,也可诵读之后讲。总之应突出学生对古诗文的自主阅读,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由诵读,潜心涵泳,既将独立阅读与个性化阅读落到实处,也为深入探究打下基础。

二、入境揣摩,读出古诗文鲜活的情境画面,读活人物心灵

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抓诗眼或文眼,对文本进行多角度、多层次的入境揣摩,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去深入质疑、探究,力求将静态的文本读成鲜活灵动的生活画面,进而读活人物丰富的心灵世界。教师应善于相机引导学生探究关键词句含义,激发学生的合作探究热情,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与多元。

对古诗文的诗眼或文眼的探究,只要是学生在反复诵读过程中的切身感悟,是他们在静思默想、潜心探究中得出的个性化解读,是他们小组合作、互动交流形成的鲜明观点,都应该予以肯定和鼓励。教师不必太担心学生答案的正确与否、深刻与否,而应将注意力放在学生寻求答案的思维过程上,着力引导学生展开想象与联想,进入古诗文的特定情境中,真切感受文本中人物的心灵律动与内在情感,深刻把握作者对文中人物与事件的褒贬态度与情感倾向。只要学生能够切实从文本内容出发,遵循合理的思维规律,把握恰当的探究方向,展开想象与联想进行入情入境的分析揣摩,学生读出古诗文鲜活的情境画面,读活人物心灵,读出个性化的深刻感悟,是完全可以期待的美好结局。

例如学习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应让学生找出诗眼加以入情入境的揣摩。教师可以抓住关键词“常记”,抛出能激发学生追索热情的问题:词人为什么会“常记”溪亭日暮、沉醉晚归、迷路惊鸥这样一件生活事件?

我曾听了好几位老师的李清照《如梦令》一课,学生最先说出“常记”的原因通常是女词人这一次喝了酒,而且喝醉了。其次是因为在溪边小亭上饮酒谈心,富有诗情画意,很有情调,而且这一次到过荷塘深处,看见了美丽的荷花、扑腾群飞的鸥鹭。有学生能放飞想象翅膀,分析出这是因为“误入藕花深处”之后大家都非常惊慌,争先恐后地划船,你往那边划,我往这边划,由于动作不协调,小船一直在原地打转。回想起来觉得非常好笑。在“争渡,争渡”的时候,少女们惊慌的尖叫声、奋力划桨的呐喊声、手忙脚乱划桨的击水声,混在一起,响成一片,极富生活情趣。已经夜宿的鸥鹭被这群迷路的少女们的尖叫声、击水声惊动了,一齐扑腾着翅膀在荷塘上飞舞着。鸥鹭群飞的宏大气势、壮观场面,既让少女们受了意外的惊吓,又让她们大饱眼福,因而格外兴奋。

其中有一位老师引导学生揣摩具体语句,要求扣住“溪”“亭”“暮”“醉”几个词展开想象,描绘出一幅富有生活气息的画面。学生沉思默想片刻之后,争先恐后地作了描述。最后得出的答案是,少女时代的词人与一帮好友在溪边凉亭里边饮酒边谈心,举目可以望见层层叠叠的山岭、青翠欲滴的树林;静心下来可以聆听山林隐约的鸟啼声、亭下小溪潺潺的流水声;移身亭栏边,还可以俯视到脚下小溪蜿然流去的优美形态。在这样一个山清水秀、清幽恬静的环境里饮酒聊天,令一群少年伙伴玩得非常开心,以至于她们全然忘记了时间,不知不觉之中黄昏来临,暮色四起,她们依然深深地沉迷陶醉,真是乐而忘返了。所以“常记”一词流露出女词人对优美的大自然、快乐的少年生活的无限热爱和怀念,表达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热切向往和追求。

三、感悟评价,挖掘古诗文蕴藏的人文精神,丰富人生体验

古诗文阅读教学中,应教会学生感悟作品中的人物形象,结合文本内容,联系现实生活,对人物形象作出自己的分析评价,挖掘出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以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

例如教学欧阳修的《卖油翁》,可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卖油翁与康肃的形象,合作研讨、交流感悟,谈谈这两个人在为人处世上可以给我们哪些有益的启示。

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人物的心灵世界,一定要结合人物自身的言行表现加以感悟、揣摩。 “自矜”是康肃沾沾自喜、自以为是、觉得自己了不起的一种骄傲神态,“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是康肃目中无人、轻视卖油翁、得意洋洋、自我炫耀的傲慢语言,“忿然”是康肃遭到意外否定后急性不能冷静的暴躁神态,“尔安敢轻吾射!”是康肃被浇冷水、受了批评之后决不善罢甘休的蛮横语言,“笑而遣之”的神态举动表明康肃在卖油翁的启发教育下,面对卖油翁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渺小感、对自己生气发火轻视卖油翁有一种歉疚感,也表现出他佩服、恭送卖油翁的真诚。从康肃的神态、语言、动作中,可以看出他虽有骄傲、蛮横、急躁、说话欠分寸的毛病,但他的本质还不是很坏。首先,他射箭的技艺确实很高超,是一个勤奋用功、刻苦训练的人;其次,在卖油翁的启发教育下他能够认识到自己的缺点,有愿意接受批评、改正缺点、争取进步的表现。康肃能勇于正视自己的缺点、迷途知返、知错能改是难能可贵的,值得肯定和学习。

引导学生透过卖油翁的神态、语言、动作,准确把握他的形象特点,深刻洞悉他的内心世界。卖油翁的“睨之”“微颔”真的是出于对康肃的蔑视吗?沾沾自喜、得意洋洋的康肃前来问话时,卖油翁为什么偏要泼他的冷水?等康肃生气暴怒了,他为什么还能保持平静,从容地“以杓酌油”,且语气平淡地说自己“惟手熟尔”?这些问题探究清楚了,卖油翁的形象就明朗了:他甘于牺牲自己做生意的时间“久而不去”地观看康肃射箭,甘于承受康肃的无端怒火、蛮横斥责而处之泰然,以“睨之”“微颔”的不在意态度引起康肃的注意、以“无他,但手熟尔”的轻蔑态度激怒康肃,最终“以杓酌油”给予康肃以无声的“身教”,让康肃幡然省悟,受到感动和教育。这足以说明,一方面卖油翁本身是一个人才,有高超技艺且很谦虚有修养,另一方面他又是一个爱惜人才的人,有一副乐于助人的热心肠。康肃如果不是遇上他,也许不能认识并改正骄傲、蛮横、急躁这样一些毛病,很可能不会再有技艺上的长进,社会很可能会葬送一个人才。卖油翁很有“育人”技巧,善于创造条件、制造机会教育人,有理智、能宽容受教育者的误解与无礼,他不仅仅重“言教”,更重“身教”。

可以说,康肃与卖油翁在为人处世上对读者的启发应是多方面的。通过把握人物性格,感悟人物形象,深入挖掘出人物身上闪光的人文精神,学生完全能够从人物身上得到多方面切实有用的启发。这样感悟评价,不仅能增强学生对古诗文自主探究能力,而且能丰富学生的人生体验,有助于培养学生高尚的人文情怀。

猜你喜欢

油翁涵泳古诗文
基于哲理与情绪的《卖油翁》再解读
涵泳语文教学中发展学生“具象思维”的实践探索
以问题为主线,带动言的学习
再辨卖油翁的“睨”
再辨卖油翁的“睨”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涵泳: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例谈古诗词涵泳教学的三个层面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