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再辨卖油翁的“睨”

2019-01-31葛筱宁

中学语文 2019年7期
关键词:油翁斜视射箭

葛筱宁

《卖油翁》出自欧阳修的《归田录》,曾入选人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是一篇生动有趣又富于人生哲理的文言短文。

对于卖油翁的“睨”,一般注解为“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比如目前的沪教版和统编语文教材。可有人早就指出“睨”应当解释为“偏着头看,形容观赏某种事物时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时侠峰《〈卖油翁〉中“睨”字浅见》,《安徽教育》1993年6月);近年,也有人认为“睨”不是“斜着眼看”,而是一般意义上的“视、看”(李斌《“睨”就是“斜着眼看”吗?》,《语文学习》2017 年 5 月)。

然而据笔者浅见,以上理解均有偏颇之处。

前者将“睨”解释为“偏着头看,形容观赏某种事物时的自然而然的习惯性动作。”显然将“睨”视为卖油翁的个人习惯,这一因素太过偶然,这种解释略微牵强。后者认为“睨”即一般意义上的“视、看”。混同“睨”“视”二者之义,值得商榷。“睨”的原义即“斜视”,一般在古诗词中解释为“视,看”,如《楚辞·离骚》“陟升皇之赫戏兮,忽临睨夫旧乡”、韩愈《答张彻》诗“倚岩睨海浪,引袖拂天星”;但在古代散文中,一般作“斜视”解,如《左传·哀公十三年》“旨酒一盛兮,余与褐之父睨之”。特别是《礼记·中庸》“执柯以伐柯,睨而视之,犹以为远”和《孟子·滕文公上》“其颡有泚,睨而不视”两句,将“睨”与“视”分辨得十分清楚。

欧阳修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在写作上一向是很认真推敲的,如带病增改《相州昼锦堂记》“仕宦而至将相,富贵而归故乡”的“而”字以及删改《醉翁亭记》开头数十字,最终定为“环滁皆山也”五字。且《归田录》里也有许多文句如“视子之相,不过一幕职”“谏议熟视之曰”使用了“视”,可见,“视”“睨”二字在欧阳修笔下应有不同之义。

那么,该如何理解卖油翁的“睨”呢?

首先,我们从卖油翁“观看”陈尧咨射箭的常理来分析:卖油翁来到“家圃”,放下担子,站在一旁看陈尧咨射箭,一开始肯定不会斜着眼看,应是正眼视之,毕竟陈尧咨“十中八九”的射艺,值得关注。但接下来卖油翁“看”出了门道,悟出了玄机,方有“睨之久/而不去”①的举动。可见,卖油翁“看”的整个过程隐含了他心理上一个变化——从一开始的正眼相看,到后来的“睨之久”;自然也是他情感上的一个变化——从一开始对陈尧咨射艺的关注,到后来的淡然以对。

“睨”就是卖油翁“看”的最终结果,也是对陈尧咨射艺的最终态度与最终评价。它从眼神方面描摹出卖油翁“斜视”所呈现的一种情感态度,这种情感态度就是淡然。

其次,从陈尧咨质问卖油翁“汝亦知射乎?”这一句话里,可以侧面反映出,卖油翁的“睨”含有淡然视之的情感态度。

陈尧咨劈头质问卖油翁:“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得射箭吗?”)这一问咄咄逼人,全然充斥着一肚子的怀疑,为什么?是因为卖油翁对他的评价(“但微颔之”)一般吗?显然不是。针对卖油翁不太高的评价 (“但微颔之”),应该是陈尧咨的第二句“吾射不亦精乎?”这一反问。

所以,“汝亦知射乎?”(“你也懂得射箭吗?”)这一轻慢的疑问,显然是针对卖油翁站在旁边“睨之久”的“睨”。因为卖油翁始终很淡然,一副波澜不惊的样子。要知道“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他曾自述道:“(我)每以弓矢为乐,坐客罔不叹服。”②试想,如果卖油翁的“睨”不含有“淡然视之”的情感态度,又如何刺激到陈尧咨骄傲的神经?又如何能使陈尧咨劈头就使用“汝亦知射乎”这种攻击性的语言呢?“汝亦知射乎?”中的虚词“亦”完全暴露出他对卖油翁“睨之久”的“睨”一种不满情绪及轻视的态度。

由此可知,卖油翁的“睨”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它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就是一种气定神闲的淡然。

课文注释将“睨”解释成“不在意的样子”,是对卖油翁“睨”所蕴含的情感态度有所误解。卖油翁并没有不把陈尧咨射箭放在心上,否则不会“睨之久/而不去”,也不会“微颔之”,更不会像陈尧咨那样傲然待人。“睨”其实是卖油翁意识到射箭与倒油同属“熟能生巧”这一道理时,从眼神流露出来的一种情感态度,它既不是“偏着头欣赏”,也不是“认真正视”,更没有“瞧不起”的意味,而是认真观看(陈尧咨射箭)后的淡然视之。

综上所述,课文对“睨”的注释“斜着眼看,形容不在意的样子”若改为“本义是斜着眼看,在这里形容淡然看待”也许比较妥当。

猜你喜欢

油翁斜视射箭
小熊射箭
卖油翁的“另类解读”
以问题为主线,带动言的学习
《卖油翁》教学设计
学射箭
再辨卖油翁的“睨”
射箭游戏
跳跳龙失踪
白内障术中局部注射麻醉导致的术后斜视及治疗
下斜肌切断术与下斜肌转位术治疗V征斜视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