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运用问题教学法
2013-04-29林福荣
林福荣
【关键词】阅读教学 问题教学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60-0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管使用什么教学方法,都会根据教学需要适当采用问题教学法,通过设置问题以及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讨论和解疑,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但是运用问题教学法要注意提问的技巧和方法,才能使学生有所思考,有所理解,有所收获。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问题教学要达到良好的效果,提出的问题就得有讲究。
一、提出的问题应能让学生在情景中思考
如果提出的问题能使学生进入一定的情景中思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教师要把学生引入所学内容的情景之中,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在思考中再现情景,教师再顺势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学生在连续的问题中,再现一个又一个情景,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就更深了。例如,语文版九年级上册《孔乙己》一课中,孔乙己是个迂腐的文人,满口之乎者也,他鄙视劳动人民,认为自己是个有文化的文人,身份比短衣帮高,不堪与短衣帮为伍,行为古怪。怎样让学生理解和认识孔乙己的迂腐行为呢?笔者在课堂上设计了若干问题情景,让学生表演孔乙己的各种行为动作,如让学生想象孔乙己去喝酒时别人取笑他的情景、孔乙己教“我”写“茴”字的情景、孔乙己给孩子吃茴香豆的情景以及孔乙己最后一次喝酒的情景分别是怎样的,让学生带着疑问表演,在表演中感悟人物形象,加深对孔乙己迂腐形象的理解和认识,也认识了封建社会禁锢和奴役劳动人民精神的落后性。
二、提出的问题应符合课堂运行方向
教师在进行问题教学时要有明确的方向性,要针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知识水平设问,设置的问题紧扣课文、层层深入。例如,语文版七年级上册《我的老师》这篇课文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了解沙莉文老师对海伦一生的重大影响,体会作者对恩师的感激之情。围绕这个教学目的,笔者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作者为什么把沙莉文老师来到自己身边的那一天看成是“最重要的”一天?二是沙莉文老师对海伦的一生尤其在“创造奇迹”的初级阶段有着重大影响,文中是通过哪些具体事例来叙述的?对于第一个问题,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的前三段,可知道作者之所以把这一天看成最重要的一天,是因为沙莉文老师“在我以后的生活中深深地爱着我,向我揭示了一切”,作者在课文第三自然段末尾总结了这一点, 同时也引出了对第二个问题的思考。这两个问题均指向教学目标,切合教学方向,起到了串联课堂教学过程的作用。
三、提出的问题应能发展学生的思维
能引发学生思考的问题,才能发展学生的思维,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能引发学生的思考。有些问题提得太简单了,学生不用思考就能回答,有些问题提得太深奥了,学生无从思考,这些对学生思维的发展起不到任何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中提出的问题应能引发学生思考,才能起到发展学生思维的作用。首先,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使学生能结合自身的生活和知识经验,启动思维,对问题进行全面而深入的思考。第二,可以适当设置一些稍微高于学生知识水平的问题,对这些相对较难的问题,教师可以遵循学生的思维规律,提供必要的启发,因势利导,循序渐进,引导学生发挥自己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从各方面去思考这些问题,从中获得思维的进一步提高。例如,教学九年级下册《石缝间的生命》一课时,学生见过也接触过“石缝间的生命”,按照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思维规律,他们对这些生命是不会有深层次的感悟的,教师可在课堂中播放《人与自然》中的“我们的地球——沙漠篇”让学生观看,然后结合张海迪的事迹,提问学生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能触发学生对人生观、价值观的深层次思考。
四、设计问题时应注重开放性和互动性
不同的成长环境造就了不同的学生,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有其个性特征。因此,语文阅读教学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让每一个学生各抒已见,发表他们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让学生互动起来,相互启发,共同提高,使学生在发展自己个性的同时,丰富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例如,八年级下册《我有一个梦想》一课中,作者勾勒了自己的梦想,并为实现梦想提出了自己的主张。教师可提问学生:你们有什么梦想?为实现梦想,需要做什么工作?引发学生对梦想和现实的探讨,深化对课文的理解,拓展对梦想的认识。
教学是教与学的相辅相成,教师不管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目的都是让学生学有所获,从中掌握学习方法,举一反三,最终能够自主学习。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运用问题教学法,应注意一定的方法和技巧,才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责编 周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