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公益广告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应用
2013-04-29陆成海
陆成海
【关键词】思想品德 公益广告 应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91-01
思想品德课程是初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品德教育和良好行为习惯培养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核心内容。公益广告是为公众利益服务的非商业性广告,旨在以倡导或警示等方式传播某种公益观念,促进社会精神文明建设。公益广告以“汇集力量、传播文明”作为重要的传播主题,以教育和引导人民群众遵守道德规范为传播目的,其精神内涵和文化精神可以成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思想来源。笔者认为,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将公益广告有机地融入思想品德课堂,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激发学生兴趣,巧妙导入新课
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的注意,是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成功的关键。公益广告的优势恰恰契合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公益广告中的精美的影像设计、独特的戏剧结构和优美的音乐构成了一种富有意境的视听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对其进行加工和深化,并应用于课堂导入环节。
例如,讲授科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这一章节的学习内容大多与我国的环境现状和环保政策有关,较为理性,学习难度较大。笔者认为,如果采用常规的课堂导入方法,往往会达不到预期效果,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笔者在教学导入环节中播放了公益广告《拍卖会》。广告表现了未来的地球污染严重,未被污染的水、空气、植物等成了需要拍卖的奢侈品。笔者鼓励学生进行报价,并谈谈自己对这场特别的“拍卖会”的看法。这样教学,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环境保护问题上,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知识产生期待,自然、顺利地导入了新课。
二、创设教学情境,深化教学主题
笔者认为,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课程的育人作用,教师应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方法,使学生能够“入情”,在强烈的情感体验过程中对教学主题有深刻的理解。在思想品德教学中运用公益广告,能够收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效果,更好地引发学生对道德的切身感悟。
例如,教学科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第三课《承担责任》,笔者在教学“责任”的内容时运用了表现我国杰出人物的公益广告,广告中先后出现了董存瑞、雷锋、焦裕禄等众多学生所熟知的人物,这些杰出人物的高大形象震撼了学生的心灵,而广告配乐富有震撼力、穿透力,音乐语言直接穿透了学生的内心世界,学生开始在这种良好的氛围之中思考“责任”,内心产生共鸣,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课堂即将结束时,笔者用公益广告《洗脚篇》进行教学点题,当稚嫩的童声“妈妈,请洗脚”在教室中响起时,仿佛有一种力量走进学生的内心,学生意识到:勇于承担社会责任还表现在自身的行为与行动上。
三、引发学生思考,提升综合素质
著名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知识传授的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知识,更要引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自身行为习惯的改善,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笔者认为,在此过程中,公益广告可以扮演重要的角色,尤其是那些反映社会现状、倡导社会主旋律的公益广告,非常有利于引发学生思考,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例如,教学科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第十五课《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环境保护”是该课的重要教学内容之一,而促使学生形成保护环境的意识是教学的关键。笔者播放了公益广告《环境保护》,广告展现了各种环境污染的画面,并配以低沉的音乐。在此基础上,笔者引导学生思考“面对环境的恶化,我们该如何生存?”的问题,使其意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空间。学生讨论结束后,笔者又播放了一则环保公益广告(一块西瓜皮被人遗留在地上,路人都绕着走,无人理会。最后,一位小朋友把西瓜皮捡起并丢进了垃圾箱。屏幕上打出:环境保护,其实是举手之劳!)。这则公益广告能够促使学生将环保意识落实到行动上,起到了“育人于细微之间”的效果。
综上所述,公益广告作为现代社会的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其中蕴含了发人深省的哲理和启示,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和行为习惯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思想品德教师可以将公益广告引入课堂教学,使思想品德课堂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值得注意的是,公益广告只能作为一种教学辅助手段,无法代替教学过程。因此,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引入公益广告,切忌盲目滥用。
(责编 雷 靖)